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77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每题2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匿名(n)禁锢(k)绯红(fi) 杳无消息(yo)B蛮横(hng) 炽热(zh) 窒息(zh) 殚精竭虑(dn)C吹嘘(x) 畸形(j) 不逊(xn) 深恶痛疾()D诘责(ji) 滞留(zh) 凛冽(ln) 广袤无垠(mo)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轩昂躁热一丝不苟 油光可见B简陋 落弟 催枯拉朽 筋疲力尽C窒息 蒙昧 鹤立鸡群 为富不仁D娴熟 畸形 正巾危坐 诚皇诚恐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完

2、全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场所的中央空调长期不清洁,管道已然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B他的刀工很好,雕刻的作品入木三分C电影大鱼海棠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去观看D他一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终于成就一番事业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B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D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5(2分)按照与划线句对应的方法,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这是一片冲淘

3、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可观石上生云可看水中腾雾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BCD6(2分)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

4、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7(10分)诗文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3)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5)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6)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8(3分)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

5、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示例:网名:一江春水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1)网名: (2)由来和含义: 。二、口语交际(3分)9(3分)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 三、古诗文阅读(12分

6、)10(3分)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1(9分)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岂不诚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 以顺为正者 与民由之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四、现代文阅读(20分)12(20分)阅读背影,回答问题背 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

8、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

9、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

10、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

11、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 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本文开篇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第段作者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把第段横线上所缺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中,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动词: 、 、 、 、 、 作用: 。(4)请给第段拟一个小标题: (5)“蹒跚地

12、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6)“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 ;“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 。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7)文段划横线句“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8)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9)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五、写作(40分)请在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3(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

13、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活瞬间,记录心路历程。 请以那一瞬间,我 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套写。14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观察,为他们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要了解自己所写的同学的个性特点,更要尽可能地理解其内心世界;(2)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要求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3)不少于650字。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

14、二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每题2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匿名(n)禁锢(k)绯红(fi) 杳无消息(yo)B蛮横(hng) 炽热(zh) 窒息(zh) 殚精竭虑(dn)C吹嘘(x) 畸形(j) 不逊(xn) 深恶痛疾()D诘责(ji) 滞留(zh) 凛冽(ln) 广袤无垠(mo)【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错误,“禁锢”的“锢”应读“g”,“绯红”的“绯”应读“fi”;B错误,“炽热”的“炽

15、”应读“ch”,“殚精竭虑”的“殚”应读“dn”;C错误,“深恶痛疾”的“恶”应读“w”;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轩昂躁热一丝不苟 油光可见B简陋 落弟 催枯拉朽 筋疲力尽C窒息 蒙昧 鹤立鸡群 为富不仁D娴熟 畸形 正巾危坐 诚皇诚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

16、,“躁热”的“躁”应为“燥”,“油光可见”的“见”应为“鉴”;B有误,“落弟”的“弟”应为“第”,“催枯拉朽”的“催”应为“摧”;C全部正确;D有误,“正巾危坐”的“巾”应为“襟”,“诚皇诚恐”的“皇”应为“惶”。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场所的中央空调长期不清洁,管道已然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B他的刀工很好,雕刻的作品入木三分C电影大鱼海棠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去观看D他一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分析】此题考

17、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使用有误,“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用来形容空调管道脏不恰当。B使用有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此处用来形容雕刻技艺高超是望文生义。C使用有误,“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曲折不恰当。D使用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18、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B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D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B没有语病

19、;C语序颠倒,“解决、分析、观察问题”语序颠倒,应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D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均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防止病句的发生。5(2分)按照与划线句对应的方法,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可观石上生云可看水中腾雾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BC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言的连贯得体。【解答】阅读文段可知

20、,此文段是有关“美景”的描绘。根据句子语言的连贯流畅,结合文段提示性信息“住在溪边”“住在崖下”“住在林间”“住在村头”。按照句子前后照应的原则,可以判断,在溪边看水中腾雾,在崖下观石上生云;在林间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在村头赏田园美景。故选:B。【点评】解答句子的排序问题时,一定细读文段,注意选项中的关键性字词,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6(2分)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21、军事家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CD正确。故选:A。【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7(10分)诗文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

22、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6)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记住诗句来源和准确书写重点字。【解答】答案为:(

23、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重点词:喧)(2)殷勤问我归何处(重点字:殷)(3)甲光向日金鳞开,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鳞)(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重点字:暮)(6)隐隐笙歌处处随(重点字:笙)【点评】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依据课文出现的名句名篇进行命题,要求学生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完成此题需对课本内容有较好的识记积累。8(3分)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

24、,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示例:网名:一江春水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1)网名:小桥流水(2)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积累。【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自己的古诗词积累中找出一句合适的句子,提炼出自己的网名即可。网名出自其它文学作品或典故等,亦可。答案:网名:小桥流水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

25、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熟记经典名句。二、口语交际(3分)9(3分)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大爷(大娘):现在环境污染、空气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塑料袋这些白色垃圾太多,所以政府部门才禁止使用塑料袋。您为大爱提供塑料袋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你可不可以这样,凡是来买

26、菜的人,你先问一下是否带着袋子,实在没有你再给他拿袋并适当的提醒禁塑了,下次注意带着个袋子,我想你只要语言得体,一定会赢得大家的理解,不会影响你生意的。要不,你试试?【分析】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解答】从“情景”中可知,主要讲得“塑料袋的使用”与“禁塑”的规定之间的矛盾。 卖菜者主要是没有想到从自身做起这一点。答案:大爷(大娘):现在环境污染、空气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塑料袋这些白色垃圾太多,所以政府部门才禁止使用塑料袋。您为大爱提供塑料袋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你可不可以这样,凡是来买菜的人,你先问一下

27、是否带着袋子,实在没有你再给他拿袋并适当的提醒禁塑了,下次注意带着个袋子,我想你只要语言得体,一定会赢得大家的理解,不会影响你生意的,要不,你试试?【点评】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三、古诗文阅读(12分)10(3分)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春望是唐

28、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深”字写出了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国破山河在,城

29、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前四句写出了长安城的破败,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伤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答案:(1)“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

30、伤时的感情。(2)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参考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1(9分)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31、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岂不诚大丈夫确实,的确威武不能屈使屈服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与民由之遵循(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分析】

32、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解答】(1)本题考查对

33、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教导。句意为: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曲,使屈服。句意为:以顺从为原则的。正,准则。句意为: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由,遵循。(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怒,发怒。而,就。句意: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

34、就会平安无事。重点词语:淫,迷惑;移,动摇。句意为: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本文的文意可知,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讲道德,做事合乎道义,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物所左右,就是大丈夫。(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孟子滕文公下何为大丈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答案:(1)确实,的确 使屈服 准则,标准 遵从,遵照(2)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

35、下就会平安无事。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扰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意志改变(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即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二是无论得志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三是,富贵、贫贱、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答出两条即可。(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

36、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四、现代文阅读(20分)12(20分)阅读背影,回答问题背 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37、”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

38、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

39、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 见我,说:“进去吧,

40、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本文开篇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第段作者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把第段横线上所缺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中,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动词:穿、爬、攀、缩、倾、生动描绘出父亲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作用:望父买橘。(4)请给第段拟一个小标题:感动(5)“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6)“我的泪很

41、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感激,依依不舍;“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略。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略(7)文段划横线句“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8)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略“进去吧,里边没人。” (9)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分析】略【解答】(1)作者开篇点题,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最”字突出了背影对自己印象之深,自然引起了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

42、。(2)反语,聪明:愚蠢,不懂事; 漂亮:动听,得体。这句话是在真正理解父亲的爱之后的自责,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心情。(意思对即可得分)(3)探、穿、爬、攀、缩、倾;作用:生动描绘出父亲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4)望父买橘(符合文意即可给分)(5)不能。因为“蹒跚”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意思,比“慢慢”更形象。(6)感动;感激,依依不舍(父子分别、惜别伤心)。略。(7)外貌描写。反映家庭生活艰难、渗淡。也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8)略(9)略【点评】略五、写作(40分)请在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3(40分)阅读下面文

43、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活瞬间,记录心路历程。 请以那一瞬间,我很幸福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套写。【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一共有三个关键词语:那一瞬间、我、,它的意思是在某一时刻被我所感觉,或者是我经历的一个事件使我感受到,里面的“那一瞬间”强调的是一个时间点,我们写作时,应注意到该词语。【思路创新】这个题目非常适合采用分镜头式、小题目式来写作。寻找

44、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的场面,把它写下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这个题目的时候选举的一些场面一定是关于的,而且这几场面一定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能写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场面。【适合文体】这个题目非常适合写记叙文,如果能选好角度,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解答】【例文】那一瞬间,我很幸福“知了,知了”窗外,高大浓密的梧桐树上,知了不知疲倦地聒噪,连太阳公公也听得不耐烦了,发怒了,脸胀得通红通红的,天真的好热啊! 屋内,我无奈的看窗外。怎么办?怎么办?离比赛只有五天了,而我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没背上。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五线谱,特别是那些小音符,像一只只小臭虫,我恨死你们了!看着那架黑得发亮的钢琴,我恨不得把它砸个稀巴烂!“铃铃铃”电话铃响了,我不满地接起了电话:“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