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76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 曦月(x) 肖像(xio) 锐不可当(dn)B要塞(si) 沿溯(sh) 藻荇(xng) 屏息敛声(lin)C驱犊(d) 悄然(qio) 素湍(tun) 摧枯拉朽(xi)D翘首(qio) 歼灭(jin) 戾天(l) 一丝不苟(u)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B监视 操纵 桅杆 振耳欲聋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皆虑D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梦初

2、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B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C我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5(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峡

3、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D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6(4分)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

4、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1)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2)针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7(4分)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 , 。8(10分)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5、 ,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 , 。二、阅读理解(32分)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 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沿溯阻 绝 与其奇者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

7、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1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

8、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

9、,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

10、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

11、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妈 妈 的 额 头蒋平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

12、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母亲是爱美的,也

13、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14、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2)结合语境,解释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段与第段画线的句子。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

15、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写作表达(40分)13(40分)题目: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文体规范。记叙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或虚拟名称代替。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 曦月(x) 肖像(xio) 锐不可当(dn)B要塞(si) 沿溯(sh) 藻荇(xng) 屏息敛声(lin)C驱犊(d) 悄然(qio) 素湍(tun) 摧枯拉

16、朽(xi)D翘首(qio) 歼灭(jin) 戾天(l) 一丝不苟(u)【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解答】A 肖像(xio)应读“xio”。B沿溯(sh)应读“s”。C悄然(qio)应读“qio”。D全部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字音的辨识。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B监视 操纵 桅杆 振耳欲聋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皆虑D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

17、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问题,需要结合积累,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解答】A 正确;B“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C“馈退”应为“溃退”“惮精皆虑”应为“殚精竭虑”;D“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故选:A。【点评】考查字形的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书写。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B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

18、开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D正确。故选:C。【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

19、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C我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一面对两

20、面的问题;B正确;C“心里由衷”重复,删除其一;D“减轻”与“问题”搭配不当,可将“问题”改为“压力”;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5(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D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

21、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把握。【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消息和新闻的区别。6(4分)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1)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2)针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

22、加荣拟写赞美词。【分析】(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本则新闻的对象是农民王加荣,事件是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据此可拟写标题为:七旬老人坚持30年捡拾粮食。(2)本题考查人物赞美词的拟写。赞美词要以生动优美的语句,表现人物的突出精神,并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王加荣的最可贵的精神是“节约”,围绕着她的这种精神对后代子孙的影响来表述即可。【解答】答案:(1)七旬老人坚持30年捡拾粮食(2)示例:“节约一粒粮”,不过在一念之间,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捡拾粮食的习惯

23、竟能保持30年,令人惊叹不已。尊重劳动、敬畏粮食,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您用看似小小的善举,诠释着勤劳节俭的美德、凝聚着时代的正能量。【点评】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7(4分)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和风习习,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暖意融融。【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

24、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解答】被仿句以一个话题领起,然后结合中心词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句式上可采用“人们都爱爱她的,爱她的,爱她的”答案: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和风习习,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暖意融融【点评】解答此题,考生在重视句式相同的同时,尤其注意仿写句的语意,要与整句风格相融合,不能太生硬。8(10分)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

25、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字:藻荇)(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

26、点字:莺、啄)(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重点字:蓬、雁)(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乡)(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重点字:圆)【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二、阅读理解(32分)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 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7、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分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解答】(1)本题分析诗人的情感。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区间,答题时先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诗人的情感。“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

28、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2)本题是对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写景的技巧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动景,因而是动静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29、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30、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点评】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3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见曦月太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沿溯阻 绝逆流而上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

32、了怎样的气氛。(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分析】翻译三峡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

33、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

34、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看不见太阳和月亮。曦,太阳。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奔,飞奔的马。句意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逆流而上。句意为:欣赏这种美景的人。与,参与,这里指欣赏。(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应该寻找直抒胸臆的句子或者作者观点看法的句子。看清题干的要求。甲文中

35、表现作者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文中表现毛病之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3)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抓住三峡秋天的凄凉的特点来分析猿鸣;乙文表现山川之自然美。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5)本题考查学生对导游词的拟写能力。写导游词,要包括习惯用语、概括

36、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三峡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另外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介绍清楚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答案:(1)太阳飞奔的马逆流而上参与,这里指欣赏(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是欲界之仙都。(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4)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5)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

37、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1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38、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

39、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40、,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

41、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文章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

42、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结合文中“吕伟精彩的表演”“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等内容,可提炼概括出本题的答案。(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可从语法、修辞、情感、背景几方面入手。这个句子将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也可以抓住句中的一个“托”字从动词使用的角度来分析。(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指

43、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结合全文内容来看,作者写外国记者、观众是对吕伟跳水的一个侧面描写,通过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吕伟的动作完成的高妙,表现文章的主旨。(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结合文章内容,逐项排查。ABC正确;D有误,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主要是“以静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而不是“以动衬静”。故选:D。答案:(1)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2)示例: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

44、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3)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4)D【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

45、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妈 妈 的 额 头蒋平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