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43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28分)1(3分)对毛泽东主席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选项是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2(3分)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选项是() 船正在放倒桅 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 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j 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 一顾。Awi go聚暇Bwe go居暇Cwi ho聚暇Dwi go居暇3(3分)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A街

2、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B丁俊晖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无动于衷,镇定自若,最终赢得了比赛。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D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顽症,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打击。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九方皋相马和杞人忧天等。C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列传和世家两部分。D三山五岳,泛

3、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即指神话中的山,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二、默写(8分)5(8分)(1)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与朱元思书(3)使至塞上被誉为“独绝千古”的一联是: , 。(4)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然而又有各种原因(赴考、出使、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不得不离开家乡,因此古诗文中多有思乡佳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6(8分)(1)红星照耀中国写成于1936年,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其作者是 国著

4、名记者 。(2)茅盾原名 ,他的代表作有处女作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3)在茨威格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二、阅读(52分)7(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这是一首以 为题材的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找出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5、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8(12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猿则百叫无绝

6、哀转久绝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亭午夜分亭亭净植(2)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9(12分)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雨(y)雪:下雪

7、。雨,落,降,用作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温故而知新B屠乃奔倚其下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C坐于堂侧陛于我如浮云D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启示?(4)晏子机智善辩,你还知道晏子另外的故事吗?10(12分)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

8、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1)赏析段中画线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第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找出文中描写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11(15分)母亲的三句话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

9、,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

10、。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

11、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

12、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作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

13、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1)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二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三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3)品味语言“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4)读了本文后,请仿照下面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5)“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

14、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三、应用(10分)12(4分)下面的生日聚会邀请函有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同学们: 1月26号我要举行一个生日派对,希望有空的小伙件们准时参加,各位拒绝携带饮品及一切礼物。本人承担所有饮品、果汁、糖果;水果、生日蛋糕等,还有免费午餐。只求你带一颗诚挚的心来,祝福我,谢谢!时间:2019年1月21日下午6点至晚上9点地点:儒府大酒店邀请人:李荣浩四、综合性学习(6分)13(6分)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活

15、动一: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类似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人们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网名: 由来和含义: (2)活动二:电子阅读面面观小组研讨:在你看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请你代表小组准备发言提纲。五、写作。50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14(50分)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

16、天又一天,我们感受着世界的美好,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体验着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四【选做题】写作。15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字数不少于55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28分)1(3分)对毛泽东主席的

17、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选项是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分析】本题考查赏析书法的能力,注意把握书法作品字体的特点。【解答】ABD正确;C有误,“方正端庄”是楷书的特点,本书法作品是草书。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揣摩字体特点,选出不合适的选项。2(3分)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选项是() 船正在放倒桅 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 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j 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

18、一顾。Awi go聚暇Bwe go居暇Cwi ho聚暇Dwi go居暇【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写知识。平时注意积累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解答】“桅杆”的“桅”读作“wi”,“篙“读作“go”,“j集”的“j”写作“聚”,“无xi“的“xi”写作“暇”。故选:A。【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汉字的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3(3分)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B丁俊晖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无动于衷,镇定自若,最终赢得了比赛。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

19、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D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顽症,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衷:内心。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这里是色彩不当。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

20、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九方皋相马和杞人忧天等。C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列传和世家两部分。D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即指神话中

21、的山,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故选:C。【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二、默写(8分)5(8分)(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22、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3)使至塞上被誉为“独绝千古”的一联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然而又有各种原因(赴考、出使、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不得不离开家乡,因此古诗文中多有思乡佳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志在千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注意“窥”的书写)(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漠”的书写)(4)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23、注意“羁”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8分)(1)红星照耀中国写成于1936年,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2)茅盾原名沈德鸿,他的代表作有处女作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夜月、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3)在茨威格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

24、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知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本书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2)本题考查中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常识。茅盾原名沈德鸿,左联时期创作了大量小说,包括长篇小说夜月、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3)本题考查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另外一部名作是战争与和平。答案:(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2)沈德鸿夜月林家铺子(3)列夫托尔斯泰战争

25、与和平【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二、阅读(52分)7(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找出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

26、现的画面。(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及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诗歌,诗的尾联引用典故,用“报君”“为君死”等词语,写出了守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这句诗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

27、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可抓住重点词“压”进行赏析,品析大军压境的压抑、紧张的气氛。也抓住修辞手法进行赏析。答案:(1)边塞战争(或边塞或战争1分) 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2)燕脂、夜紫 肃杀的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寒夜里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深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或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3)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28、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句意,并能由浅入深赏析诗歌,深刻体会战前的紧张气氛、战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坚强决心。8(12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29、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选项是B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亭午夜分亭亭净植(2)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

30、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

31、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句意: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自:在、从/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如果。B句意:猿不停地啼叫着。绝:停止、消失/句意: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停止、消失。C句意:每到春季和冬季。之,结构助词,的/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

32、独立性。D句意:正午或半夜。亭:正/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亭亭:耸立的样子。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胜,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快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副险峻奇壮的图画。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即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是因为“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1)B;(2)因为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

33、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9(12分)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

34、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雨(y)雪:下雪。雨,落,降,用作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选项是B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温故而知新B屠乃奔倚其下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C坐于堂侧陛于我如浮云D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晏子的话给你什么

35、启示?(4)晏子机智善辩,你还知道晏子另外的故事吗?【分析】【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

36、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而:表示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B乃:于是/乃:于是;C于:在/于:对于;D指:结构助词,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

37、、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之:结构助词,的。句意: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理解人物语言入手。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文中的晏子面对君王只知自己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敢于直谏大王,景公“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从晏子进谏的内容和景公的做法,谈自己所受启示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课内外均可。答案:(1)B;(2)

38、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3)晏子的进谏让景公受到了教育。示例:在安逸的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4)示例:晏子使楚。【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0(12分)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

39、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1)赏析段中画线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第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找出文中描写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分析】语段选自背影,作者朱自清,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

40、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解答】(1)本题考查对语言特点的赏析。画线句子都是短句,语言朴实无华,如叙家常,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沉重之感。少数词语如“赋闲”、“惨淡”虽文雅但通俗易懂。(2)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赏析。此题要结合全文来理解人物思想活动。“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可见父亲很忙。“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可见父亲的细心,也可见父亲对“我”的关心。“终于不放心,

41、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可见父亲犹豫反复。“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终于拿定主意,认为儿子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答案:(1)语句都很短,言简意赅。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而又细致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2)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两次“踌躇”后还是“自己送我去”。通过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不仅能看出父亲是个细致之人,更能表现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点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

42、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11(15分)母亲的三句话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

43、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

44、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

45、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作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