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43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那是春季里一个极好的日子,我在极好的眼光底下,仰望着感觉极好的鸣沙山。我满眼都是灿烂都是辉煌。 , ,辉煌和灿烂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沙山的斜坡很是舒缓,牛毛般光泽细软,而线条清晰有如刀刃般的山脊无论直线还是弧_度,都高贵地不可企及。居然有人踩在上面行进。人一到了那上边就mio _小如蚁。一个人是一只蚂蚁,一队人就是一串蚂蚁。(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弧度 mio 小(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可企及: (3)将“从左到右灿烂”“从上到下辉煌”两句准确的填入上

2、文横线处。2(2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B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C小李是位很大方的同学,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肆无忌惮地跟我谈心。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3(2分)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区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C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

3、球所导致。D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4(2分)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讲述的是孔子的启发教育之道。“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B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C说起古代诗歌的押韵,首先要弄清韵和韵母的分别。诗歌的押韵讲的是韵,不是韵母。D古人将诗人中用的最妙的字,“诗眼”“文眼”。如敕

4、勒歌中的“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个“见”字即“诗眼”,就因这个字,使整个草原的景物活波生动起来。5(8分)默写(1) ,归雁入胡天。(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 ,笼盖四野。(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孔孟论学习这一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二、阅读理解6(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锦衾 铁衣 (3)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4)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胡琴琵琶与姜迪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B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

6、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D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5)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7(11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乙】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7、孟子离娄下)注释:弥:更加、越发 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积累 同“源”(1)用【乙】文词语填空。君子为学按照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做,这种方法就是“ ”;锲而不舍地运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这种过程就是“ ”;积累够了,自己能拿身边事物来印证学理的本源,这种境界就是“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B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3)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4)请简要

8、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8(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听 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

9、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以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10、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

11、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

12、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圆,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

13、去,久久不停。1995年4月13日(原文有删改)(1)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喜听雨滴妙音评价雅人听雨 神驰雨中麦田 盼望雨声长响(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3)结合上下文,品味第段的“竟”字都写出了什么。(4)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A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B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

14、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9(12分)阅读微笑的可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A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B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

15、线里暴露无遗。 C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

16、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

17、”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

18、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2)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一句插入第段中合适的位置(在ABC中选择),使之上下连贯。(3)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第段“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一句中的“一座山”指什么?(5)品析语句,回答问题。“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6)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写作。10(50分)请以“这件事让我更自信”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9、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那是春季里一个极好的日子,我在极好的眼光底下,仰望着感觉极好的鸣沙山。我满眼都是灿烂都是辉煌。从左到右灿烂,从上到下辉煌,辉煌和灿烂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沙山的斜坡很是舒缓,牛毛般光泽细软,而线条清晰有如刀刃般的山脊无论直线还是弧_度,都高贵地不可企及。居然有人踩在上面行进。人一到了那上边就mio _小如蚁。一个人是一只蚂蚁,一队人就是一串蚂蚁。(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弧度h mio渺小(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

20、远远赶不上(3)将“从左到右灿烂”“从上到下辉煌”两句准确的填入上文横线处。【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词语释义。第三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h,第二个字写作渺。(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不可企及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 k q j,意思是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根据“我满眼都是灿烂都是辉煌“可知第一空应填从左到右灿烂,从上到下辉煌。答案:(1)h;渺(2)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3)从左到右灿烂;从上到下辉煌【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

21、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2(2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B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C小李是位很大方的同学,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肆无忌惮地跟我谈心。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

22、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心无旁骛: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是贬义词,来写王老师对同学,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D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合乎句意,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

23、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2分)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区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C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D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

24、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有误,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C有误,句式糅杂,改为“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D有误,句式杂糅,改为“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4(2分)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讲述的是孔子的启发教育之道。“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B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

25、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C说起古代诗歌的押韵,首先要弄清韵和韵母的分别。诗歌的押韵讲的是韵,不是韵母。D古人将诗人中用的最妙的字,“诗眼”“文眼”。如敕勒歌中的“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个“见”字即“诗眼”,就因这个字,使整个草原的景物活波生动起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CD正确。B有误,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记行诗。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

26、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5(8分)默写(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孔孟论学习这一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

27、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1)征蓬出汉塞(2)梧桐更兼细雨(注意“兼”的书写)(3)博学而笃志(注意“笃”的书写)(4)天似穹庐(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重点词:善)【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二、阅读理解6(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28、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锦衾织锦的被子铁衣铁甲编成的战衣(3)这首诗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乐观豪迈之情。(4)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胡琴琵琶与姜迪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B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

29、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D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5)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分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记诵能力。注意不要脱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注意“瀚”和“阑”的写法。(2)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的理解,解答时只要回顾所学即可。“铁衣

30、”就是铠甲,铁甲编成的战衣。“锦衾”的“衾”是棉被的意思,“锦衾”就是锦织的被子。(3)本题是对写作手法上和情感的考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更有乐观豪迈之情。(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中,红旗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天气寒冷,红旗被冻住了,而不是因为风小。所以第四项错误。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方法、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几方面去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雪比作春花,新颖地写出了下雪的美

31、丽情景,表现了作者惊讶激动之情,以苦为乐的豪迈乐观精神。“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6)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想象和联想,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据此可作答。要抓住红白相衬的意象:白雪、红旗,色彩鲜明。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锦织的被子 铁甲编成的战衣。(3)写景、抒情、乐观豪迈。(4)D(5)一是诗人想象(比喻)奇妙,将北风想象成春风,将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描绘了一幅奇特的雪景图;二是诗人感情奇妙,“忽”传神地表现了赏雪时的喜悦,能在漫

32、天飞雪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6)傍晚时分,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就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了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已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时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之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点评】赏析古诗

33、词名句,需要紧扣三点回答:1、采用意译法翻译句子;2、扣住句子采用的艺术手法或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其表现的内容;3、结合句子说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给人怎样的思考。答题模式:通过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蕴含着的哲理。7(11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乙】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34、孟子离娄下)注释:弥:更加、越发 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积累 同“源”(1)用【乙】文词语填空。君子为学按照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做,这种方法就是“道”;锲而不舍地运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这种过程就是“深造”;积累够了,自己能拿身边事物来印证学理的本源,这种境界就是“自得”。(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B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3)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4)请

35、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分析】译文:甲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乙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

36、据乙文中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可知第一空应填“道“,第二空应填“深造“,第三空应填“自得“。(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正确。B正确。C正确。D根据乙文中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可知,此处并没有提到取之不尽。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的“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知。翻译后可作答。(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两则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可知,两文都提到了学习,前一文强调了老师引导的重要。后一文强调了自己探索的重要。答案:(1)道,深造,自得。(2)D(3)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

37、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4)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强调了老师的引导。乙文强调了自己的努力。【点评】“之”的用法:(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4)用作动词,到去。(5)用作代词。(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8(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听 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

38、“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

39、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以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

40、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

41、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

42、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圆,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1995年4月13日(原文有删改)(1)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喜听雨滴妙音评价雅人听雨叙述喜雨原因神驰雨中麦田欣赏雨中荷花盼望雨声长响(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3)

43、结合上下文,品味第段的“竟”字都写出了什么。(4)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BA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B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分析】本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真情”。作者先写眼前本来令人“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声却变得异常悦耳;再写想象中辽阔原野上青青麦苗尽情吮吸甘露似的雨

44、滴的情景;最后又回到眼前,写小荷蓬勃的生命力,并盼雨声一直响下去。表达了作者心系农民和农村的宽厚博大真情,也表达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依托语言环境最为重要。第个空,可由第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叙述喜雨原因;第个空可由第自然段的内容提炼概括欣赏雨中荷花。(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

45、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铁皮上的低语声是让人难听的,让人心生讨厌之感,但在此处,作者确将辽阔原野上的缺雨与雨水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一种兴奋之感,也体现出农民与土地、雨水的深沉关系。(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到底,终于。“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写出现在终于下雨了,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情感即可。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听雨的快乐之情。“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表达就是天降喜雨是的喜悦之情。故选:B。(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然后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对社会:关注民生。答案:(1)喜听雨滴妙音评价雅人听雨叙述喜雨原因神驰雨中麦田欣赏雨中荷花盼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