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西方为何称赞在中国被妖魔化的科举近代以来,中华学人为自强图存,主动吸纳西学,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国学、彻底抛弃国学的文化激进主义。中华文化或者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或者被解构、割裂得七零八落,失去了独立性、主体性。我们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无不是在西学体系下的重新组建。中华自身的学术体系、传统文化的固有面貌已不复存在,许多价值被淹没而得不到彰显。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科举。“五四”以降,科举被认为是落后挨打、人才萧
2、条、科技落后的主因。但事实是,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涌现出无数俊杰,不仅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等伟大诗人与政治家,还有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才皆从科举中来。科举制度到后期确实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鼓励官本位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而是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如果将整个系统设计的缺失全部归罪于分系统,至少有欠公允。有趣的是,虽然近代以来国人对科举制度口诛笔伐,必欲除之而后快,可它在西方却颇有口碑。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因为官员毕竟要通过考试,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
3、的通道。早在明朝末年,当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时,曾经对中国的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甚至提到了八股文。1621年在英国出版的伯顿的忧郁症的解剖,在讲述中国的科举制度时,说道:“他们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葡萄牙人曾德昭的大中国志详细地记录了科举的全过程,并且评论道:“从学生头次赴考,直到最后考取博士,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因为学位和职位带来的名利,都取决于这些考试。”他的言说背景是针对欧洲世袭的贵族特权和教会神权的权威。在西方人看来,在中国,人的能
4、力是决定性的,一切荣誉利益都从个人能力的平等竞争中得来。因此,西方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科举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这种平等与民主正是西方中世纪所没有的。因此,一旦了解了中国的科举暨文官制度,西方思想界便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种平等的“中国精神”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的理论武器,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通过他们,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历史进程,甚至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1868年10月,晚清来华的美国人丁韪良在一篇演讲中赞扬了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发明后说:“如果我们采用中国测试候选者能力的办
5、法,来选拔最优秀的人任政府公职,那必将对我们的文官政府产生积极作用,其益处将大于那些技术方面的发明。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老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近代,中华学人对于西学的吸纳,在丰富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国学、彻底抛弃国学的文化激进主义。B. 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在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后,被解构、割裂,自身的学术体系已不复存在,传统文化的许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被淹没。C. 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无数人
6、才涌现出来,这雄辩地说明,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并不是被口诛笔伐的科举制。D. 由于整个专制体制系统设计的缺失,科举制度在后期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人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官场,尽管这并不公平,但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B.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明朝末年来到中国,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对中国的制度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详细介绍了科举制度,并提到了八股文。C. 伯顿在著作中指出:中国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可
7、见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科举制度,人的出身并没有任何作用。D. 曾德昭认为,与欧洲世袭的贵族特权和教会神权的权威不同,在科举时代,科举考试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并决定了学位和职位带来的名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方人看来,在中国,人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一切荣誉利益都从个人能力的平等竞争中得来,所以,科举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B. 由于平等与民主是中世纪的西方所没有的,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手中的理论武器。C. 因为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了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
8、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D. 丁韪良认为,中国考试制度是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如果采用这一制度选拔公职人员,其为文官政府带来的益处和影响将比四大发明更加深远。【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在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后,被解构、割裂”错误,第一段说的是“中华文化或者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或者被解构、割裂得七零八落”
9、,文中“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和“被解构、割裂得七零八落”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承接关系,错误,故选B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A项,“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人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官场,尽管这并不公平”错误,第三段说的是“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因为官员毕竟要通过考试,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
10、”,孟德斯鸠只是指出“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并没有说“中国人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官场”“并不公平”。B项,“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对中国的制度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错误,第三段说的是“早在明朝末年,当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时,曾经对中国的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甚至提到了八股文”,“对中国的制度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不是他给欧洲人信件中的内容。C项,“可见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科举制度,人的出身并没有任何作用”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他们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
11、的高尚”,从“中国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无法得出“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科举制度,人的出身并没有任何作用”这一结论,且“并没有任何作用”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12、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所以,科举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错误,文中第四段说的是“因此,西方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科举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选项忽略了“几乎”这一限制词。B项,“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手中的理论武器”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一旦了解了中国的科举暨文官制度这种平等的中国精神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的理论武器”,应是体现出来的“平等的中国精神”,而不是“中国的科举制度”。C项,“因为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了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错误,第四段说的是“这种平等的中国
13、精神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应是“这种平等的中国精神”,而不是“科举制度的影响”,选项偷换概念。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14、。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15、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
16、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文官的死(俄)契诃夫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也挺好的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正厅第二排,举起望远镜,看哥纳维勒的钟。他一面看戏,一面感到心旷神怡。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他取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掏出小手绢擦了擦脸,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望四下瞧了瞧,看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可这一看,他就心慌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顶和脖子,嘴
17、里嘟嘟哝哝。切尔维亚科夫认出小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我把唾沫星子喷到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别处的长官,可这仍然有点不合适。应当赔个罪才是。”切尔维亚科夫就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对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我出于无心”“没关系,没关系”“请您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有意这样!”“哎,请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开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戏,可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他开始惶恐不安,定不下心来。到休息时间,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18、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哎,够了!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嘴唇。“他说忘了,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着将军。“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对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不然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可过后就会这么想的!”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在“别的部门”,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似乎过于轻率。“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他有点古怪,且一句合情合理的话
19、也没有。不过那时候也没时间细谈。”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布里扎洛夫那儿解释。他走进将军接待室,看到那儿有许多人请托各种事情,将军本人夹在他们当中,开始听取各种请求。将军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昨天在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打了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简直胡闹天知道是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你有什么事?”“他连话都不愿意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一下”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
20、的话,那纯粹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您要知道才好!”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这怎么会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连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也没有呀!他是将军,可是竟然不懂!既然这样,我也不想对这个摆架子的人赔罪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给将军的信却没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我昨天来打搅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并不是如您所说的那样为了开玩笑。我是来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至于开玩笑
21、,我可从来没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真开玩笑,那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气了。(选自契科夫短篇小说选集,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A. 小说运用了讽刺和反衬手法,开篇交代的“挺好的”环境和人、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心旷神怡”的神态,与结尾主人公悲惨死
22、去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小说感染力。B. 小说善于用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简单数语,将军高高在上和表面客气实则冷淡的形象立现。C. 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D. 小说结尾带有明显的“欧亨利”特征,主人公出人意料的死去,不仅传递了作家对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且更能激发读者反思制度的合理性。5.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这一情节的作用。6. 切尔维亚科夫之死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4. D 5.
23、侧面烘托出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郁的性格特点。当他妻子得知将军是“别的部门的”,就放心了时,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深化小说主题,表明了当时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 6. 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将军的态度与权势:
![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2/13/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1.gif)
![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2/13/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2.gif)
![甘肃省玉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2/13/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c63fa7c8-25a0-4d33-967d-c2c6a2a48045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玉门市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