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l)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B.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jun)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C.我们拾(sh)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D.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hu)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营扎寨历历在目浩瀚无垠B.震耳欲聋山崩地裂怒不可揭C.接踵而至名副其实消声匿迹D.轻歌曼舞和颜悦色纷至踏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A.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B.“十
2、一”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接踵而至。C.尽管在公众面前,她总是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她长期生活在一种苦闷、抑郁的痛苦状态中。D.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美丽极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采取了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D.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娄底市积极推进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工作。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
3、用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B.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C.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D.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6.请根据下面的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2016年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
4、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有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2016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7.观察下面的这幅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听山冯源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
5、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近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入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油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
6、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丽之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犹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歌曲。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7、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在凄风苦雨里,在残阳古道上,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可以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或许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
8、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着。“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据史书记载,汉建安十六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据为己有,便叹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1 700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
9、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时,他们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第二批、第三批接踵而至。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可以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
10、,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徐志摩先生曾说:居山是福。我信然。(选自散文佳作鉴赏,有删改)8.通读全文,解释题目中“听”的含义。9.文中写到了两支旋律,请指出这两支旋律的内容。10.第段中,作者分别写了两次听山的经历。试概括这两次听山的收获有什么不同。11.第段写道:“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作者既说听山是“寂寞的”,又说听山是“不寂寞的”,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12.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谈谈你对文章第段的理解。(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深秋,看芦花去陈栋林秋深了,天凉了。每年这时候,我都要去湖边看芦花。初春,芦芽刚刚拱出,放眼望去,除了一碧湖水,就是湖滩那光
11、秃秃的黄土,无甚好看。夏季,天气溽热,芦苇尚未吐穗,密密匝匝,几不透风,让人颇有拥堵憋闷之感。冬天里,芦花早已飘飞净尽,只有枯干坚挺的苇秆,甚至苇秆已被收割了,仅剩苇茬。天寒地冻,冷风刺骨,缩着脖子于冰天雪地里看这些,也着实无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风清水凉,这时去看芦花,才最惬意。湖水漫展无际,湖心处幽深清碧,近岸的水却很浅。堤岸高出水面许多,岸上还架有一座曲折回环的廊桥。站在桥上,正可以居高望远,尽揽湖上景致。芦苇已然通体金黄了,芦花绽放在梢头,毛茸茸的,洁白,素净,与秋日的晴光相辉映,有些耀眼。凉风时缓时疾,花絮像雪片漫天飞舞;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时而摇曳,时而排山倒海般齐刷刷倒向一方,
12、万千花穗一如银色的流苏,美得让人震撼。正是捕鱼的好时节。渔民撑着小木船,撒网收网,摇橹穿行于芦苇荡中,人影船影时隐时现,水声阵阵回荡。船行间,不时惊起成群的小鸟。它们呼啦啦猛然腾起,在空中翻飞、盘旋、鸣叫,又箭一般扎进芦苇荡里,只留下无边的静寂。儿时也在家乡小河边玩耍,采一片鲜嫩的苇叶,卷成喇叭状的苇哨,吹出呜呜的声响;抑或削一截苇秆,做成芦笛,吹将起来,笛音很是单调,却也清脆。一边吹,一边跟伙伴们在河滩里疯跑嬉闹。宋初隐士潘阆有词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可就今天的我而言,年少时那呕哑啁哳的笛音,早已飘散在岁月的长河里,只见鸟儿飞起又飞落。眼睛竟然有些许潮湿,不知是对稚真岁月的
13、怀念,还是一路走来为许多风雨而感伤。天空忽然传来咿呀的鸣叫,循声望去,瓦蓝的天空中,有一队“人”字形的大雁正缓缓南飞。何日来归?目送它们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际,心头生出淡淡的怅然。天色向晚,斜阳透着隐隐的清寒,霞光在水面和芦花上跳跃,写下空灵的音符与诗行;湖的那边,炊烟袅袅升起,徐徐弥漫开来,如纱如雾,笼罩如黛的村郭远树。这世界好安详,好静美。梅妻鹤子的林逋有诗写道:“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这时候,下一场秋雨多好。风雨过后,这里会更加静谧安详;那芦花,会更加风姿绰约;这周围的世界,会是别样的美。这令人荡气回肠的美,只有在深秋时节。人也像一茎芦苇。少
14、时茁茁,继之青春勃发,但懵懂无知,冒失粗剌,不识人间愁滋味,经受一场又一场风雨的洗礼,慢慢变得成熟,虽有了许多沧桑,却是一生最美的时刻。13.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在四季看芦花时的不同心情。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4.文中说:“站在桥上,正可以居高望远,尽揽湖上景致。”请概括出作者看到的湖上景致有哪些。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时而摇曳,时而排山倒海般齐刷刷倒向一方,万千花穗一如银色的流苏,美得让人震撼。16.作者写“儿时也在家乡小河边玩耍”的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7.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人也像一茎芦苇”的理解
15、。三、作文。题目:昂起头来真美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五单元 单元测评答案一、1.答案:A解析:B项中,“蜷”应读qun;C项中,“拾”应读sh;D项中,“徊”应读hui。2.答案:A解析:B项中,“揭”应为“遏”;C项中,“消”应为“销”;D项中,“踏”应为“沓”。3.答案:B解析:“接踵而至”指脚步紧相连接到来,比喻相继不断。用在B项中,使用对象错误。4.答案:D解析:A项中的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让”;B项中,“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应去掉其一;C项中,“避免不再发生”的意思是“一定让它发生”,属于双重否定
16、,使用不当,应去掉“不”。5.答案:B解析:A项中,“遇强则抗”后面应为“;”;C项中,句末的“?”应为“。”;D项中,句中的两个“、”应为“,”。6.答案:“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解析:用“谁”+“干了什么”概括中心事件,表述规范。7.示例:画面主体由两株兰花和两只鸟儿组成。一株兰花生长在坡上,另一株生长在平地上。两株兰花都在盛开,坡上那株开着淡黄色的花,另一株开着淡粉色的花。兰花的叶子修长而茂盛,向四处伸展,有的直抵画面底端。画面右下角,一只鸟儿伏在地上,静静地仰头望着画面上方那只腾空飞起的鸟儿。生于乡野的兰花无人欣赏,只有鸟儿偶来过问,但兰花依然傲然开放,展现自己的美丽。这幅画立意
17、高远,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解析: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注意说明顺序,其次要分析画面内容的象征意义。二、(一)8.答案:“听”字颇具匠心,既指用耳朵去听,也指用心去感受。解析:“听”在这里有其本义,用耳朵听的意思,也有文中的语境义,用心去感受的意思。9.答案:大自然融汇成的高亢而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历史的鼓声和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解析:首先要找出两支旋律所在的段落,然后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概括。第一支旋律指第段中的自然的旋律,第二支旋律指第段中的历史的鼓声和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10.答案:第一次听山时,作者认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第二次听山时,作者的
18、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亦动亦静、或柔或刚的性格。解析:题干中的指向非常明确,信息区间就是第段。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基本相同,前面写听山的经历,后面总结听山的收获。回答时,只要抓住这两个自然段的结尾句即可。11.答案:不矛盾。听山时没有城市的喧嚣热闹,没有大海的惊涛拍岸,所以是“寂寞的”。而听山时又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优美旋律,拥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又是“不寂寞的”。解析:解答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分析,找到作者这样说的依据。12.该段运用比喻、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的旋律之美和时代的旋律之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赞美了生活在群峦之中的蜀人
19、所创造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解析:首先指出该段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指出其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感情。(二)13.答案:春季:无甚好看。夏季:拥堵憋闷。秋季:惬意。冬季:无奈。解析:文章开头部分用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我”在一年四季看芦花时的不同心情,从文中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即可。14.答案:湖上的景致有芦苇、芦花、渔民、小鸟、大雁、霞光、炊烟。(写出其中的四种即可)解析:解答时,梳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取出相关景物即可。15.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的花穗比作银色的流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穗美得让人震撼的特点。解析:根据题干,首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明确其所
20、写内容和表达效果。16.答案:这部分文字采用了插叙,表达了对儿时稚真生活的怀念之情,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插叙的作用。插叙一般补充与文章中心相关的内容,使表达更丰富。17.示例:人的一生也跟芦苇一样,要经过一系列的磨炼,才能换来成熟,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美好。解析:解答时,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文本内容,二是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后一个句子是对前一个句子的支撑和解释,所以,揣摩透彻后一个句子的意思至关重要。三、提示:本次的作文题目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时刻充满自信。构思作文时,可以由自己做事没有自信写起,如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有疑问不敢去问老师,竞赛不能取得名次,甚至在有陌生人的时候连话也不敢说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鼓励、帮助,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也可以从人生的角度思考,选取自己取得某个成功的事例或者几个获得成功的片段作为素材,着重写自己如何发掘内心的力量,建立自信,依靠自己的奋斗,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历程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