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械效率 学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975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机械效率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机械效率 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学习过程】一、学生展示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2因为_功总小于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是减小_功。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二、目标定向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

2、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则有: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5牛0.5米2.5焦。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

3、、额外功、总功。1_叫有用功;_叫额外功;_叫总功。2以图中第二种方法为例,克服_的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_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3分别计算图中三种方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三)阅读课本下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1_叫机械效率。用_表示总功,_表示有用功,_表示机械效率。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抽水泵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4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典型例题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7t的重物匀速提升

4、了4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5104J,则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斜面的长为20m,高度为5m,小明用手沿斜面方向用180N的力向上把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上斜面,则(1)有用功是多少? (2)总功是多少焦耳? (3)额外功是多少焦耳? (4)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大?五、答疑解惑1下列因素中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的是( )A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B机械自身的重力 C容器的重量D机械功率的大小 六、反馈评价1如图1所示,物重40N,滑轮重10N,用力F匀速向上提起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为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绳重和摩擦不计)2如图2是测

5、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_和_;除钩码重外,还要测出的数据有_、_、_;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_,钩码应_上升;将图中钩码减少一个,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3如图3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100kg,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若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物重的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5s内拉力的有用功是_J,拉力F是_N。(g取10N/kg)七、知识整合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表示机械效率:。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3斜面的机械效率:,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八、课外作业1练习册每天1练。 2教材课后经典习题。【中考宝典】 1利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设动滑轮重10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利用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是_,总功是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