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185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8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一、(24 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1)子曰:“ ,不舍昼夜。 ”(论语)(1 分)(2) ?悠悠。 。(2 分)(3)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1 分)(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2 分)(5)默写杜牧的赤壁 。(4 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1)巍峨 z

2、hng rng( )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 yn y(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3)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 w jng tin z( )的法则。(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chng do f zh(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失去法力的他成为可被任何人宰割的对象。B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就是亵渎职业之神圣。C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D每天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

3、项是( )(3 分)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语连珠”)B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为“兴盛”)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去掉“都”)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去掉“由于”)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 ,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4、,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1)_,_;(2) _,_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二、(46 分)(一)(10 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1)俟其欣悦( )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不

6、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D. 先达的严厉反衬了作者成年后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了他求学之艰难。(二)(9 分)原宪甘贫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 ,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 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蹝履 ,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

7、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 ,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选自庄子让王)【注释】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 中绀(gn):内穿红色衣服。华冠蹝履: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通“桦” 。慝(t):邪恶。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原宪居鲁/不可久居 B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C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 D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夫 希 世 而 行 比 周 而 友 学 以 为 人 教 以 为 己。11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3 分)_(三)(10 分)寻觅老广州的

8、传统美食,怀旧粤菜千金难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但是,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一、论技法: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说到怀旧粤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这也是粤菜叫人称颂的技法之一。但正因为在烹调上的精细,使得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极花人工的菜式,多数餐厅都恕难从命。但是广州酒家,就仍在坚守这一粤菜精髓,80 年来都是招牌菜的“广州文昌鸡”就是一个例子。讲完鸡再说鸭。南粤宫的一道“荔茸香酥鸭” ,最能展现粤菜的繁琐技法。它选用广西荔

9、浦或广东韶关乐昌芋头,做成的芋泥又绵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为“荔茸” ;鸭肉要以隔水蒸法至绵软;关键在于鸭肉酿入荔茸后的油炸,这个过程需要师傅十分有耐心,紧盯着油温与时间,更不能随便翻动,以肉眼可见表层变成金黄色,就可取出沥油切件。如此,需耗费三至四个小时。试问,有多少餐馆愿意为一道菜耗费这一担心机?广东人烹鸡烹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番禺石碁人所创的八宝霸王鸭就是番禺名菜之一。它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的。为了保持鸭的完整,石碁人将鸭完整拆骨不开肚,做工更加耗时费力。一方渔家的八宝鸭就参照这种做法,先将鸭洗净后用特制的配料把鸭腌上一天,将咸蛋黄、绿豆、冬菇、莲子、糯米等馅料酿进鸭中,至饱满后用棉线

10、缝合,轻炸八宝鸭成金黄色,再用葱、姜、香料熬制的高汤扣上两个小时,鸭形丰腴饱满,鸭肉酥烂,腴香浓溢。二、谈镬气:粗料精制 简中带繁镬气小炒,大概是最贴近民生的粤菜。吃宵夜大排档,会点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与否,就看是否“够镬气” ;寻常百姓家,就会以小炒作为家常便饭的必备菜式,当然自家难以猛火大油做到“够镬气” ,但小炒在粤菜中,就是从平民之味出发,演变出的讲究之道,尤以水乡一带,如顺德、番禺等地的小炒为代表,做得更是精益求精。“炒牛奶”就是一道既有顺德特色,又表现了“粗料精制”的经典粤菜。以浓稠著称的顺德水牛奶为原料,讲究调和牛奶、鹰粟粉和蛋清的比例,还有炒制时的火候与手势;只见师傅将油镬

11、烧到底部通红,倒入花生油搪锅,稍微将镬离火使油温下降后,便倒入牛奶,以温和的力度炒制,师傅将此称之为“软炒” ,这不仅能令炒牛奶在起镬后洁白如初,还能保持嫩滑口感。还有以大火将生米煮成熟饭的“生炒糯米饭” ,也是将糯米饭上升到一个层次。生炒更加突显米粒的弹牙口感以及饭香,炒菜加炒饭,主食加主菜相辅相成。这些随着年月买少见少的精工粤菜,除了考验厨师的出众技艺,也看重对时机的把握调控,一席佳肴,上菜的顺序、上菜的数量、上菜的时间,尤其是镬气小炒,更讲究即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所谓“趁热、起筷” ,是对菜式的尊重,也是不辜负大厨的用心。三、道摆盘:精雕细琢 方显刀工精致的

12、粤菜大部分都极讲究刀工,而这刀工,除了对食材的处理上,很多时候还用于雕花摆盘上,这才是粤菜至为辉煌的。器皿之上,除了精工粤菜,还有精细的雕龙雕凤,那是跃然于碟上的“艺术品” ,与菜式配搭相得益彰,也展现了一席宴席的排场。对于当年的大户人家来说,粤菜不仅要做得精,更要做得有架势,而这些雕花,就是排场的展现。尤记得曾在番禺宾馆,在一位餐饮界老前辈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非常隆重的“红云宴” ,前前后后 12 道菜,无一不是用大碟上台,因为那置于碟上的雕花、雕雀、雕龙、雕凤,绝不欺场,每个都细致得栩栩如生,本应是菜肴的衬托,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些纯摆设、不能吃的雕花已显得不切实际,

13、加之也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但这种形式感,是粤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自美食导报 ,有删改)12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B由于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多数餐馆都很难烹调精细的、极花人工的菜式。C “趁热、起筷” ,讲究的就是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D这些纯摆设、精致的、不能吃的雕花只体现粤菜讲究刀工,已不切实际,反而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所以不是粤菜的精华,可以忽略。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将广州酒

14、家、南粤宫、番禺石碁八宝霸王鸭与普通饭店的菜式烹饪技巧作比较,是为了体现粤菜精益求精。B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粤菜镬气足,用料精。C文章以番禺宾馆“红云宴”碟上的雕花摆盆为例,说明了粤菜雕工之精,搭配之巧。D文章向读者诠释了怀旧粤菜的传承难的原因。14你认为经典粤菜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_(四)(17 分)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

15、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 “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

16、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

17、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

18、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15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 分)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4 分)(1)催春的雨,引

19、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_(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2 分)_17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 分)_18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5 分)_三、(50 分)19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 500 字。附加题(10 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 13 题。(甲)

20、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 20

21、0 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乙)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

22、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农,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

23、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1选文(甲)(乙)各出自散文集_和小说_ 。(2 分)2请比较分析两个人物性格的异同点。(4 分)_3两位作家揭示两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目的是什么?(4 分)_2018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一、(24 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1 分)(2) ,吹伤了那家,。(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 分)(3)

2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分)(4)泊秦淮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深沉的悲痛、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2 分)(5)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 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1)我是在白云的 qing bo( )中笑着长大的。(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 wn shng x y( )的。(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 yn lu( )了。(4)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 png w( ),便是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青春意

25、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冒险多于安静。B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严格。C每到假期的时候,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景区堵得严严实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D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欺压于人民之上。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B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26、删去“因为”)D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号 F 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一点爱心,你也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和幸福;_,_;_,_。二、(46 分)(一)(10 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2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1)又何间焉(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神弗福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8、。(4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出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B曹刿认为进攻、反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D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二)(9 分)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 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

29、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葛拜其言,而书诸绅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释】摄:索取。 绅:衣带,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葛请作文之法/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必得一物以摄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作文亦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D不得意不可以用事/醉翁之意不在酒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儋 州 虽 数 百 家 之 聚 而 州 人 之 所 须 取 之 市 而 足 然 不 可 徒 得 也。11文中的苏公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个人物在说话艺术方面很相似

30、?说说你的理由。(3 分)_(三)(10 分)读书如熬粥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 。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 ,还须用“文火” ,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到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

31、,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 ,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 ”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 ,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

32、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

33、,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 ”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 ”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

34、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读书如熬粥,要有正确的选择。常读经典,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B读书如熬粥,要有耐心。读书不可粗枝大叶,要从容地读。C读书如熬粥,要持之以恒。读书要甘守孤独,耐得住寂寞。D短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末段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1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B文章第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C文章第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读书之法。D文章主要运用了

35、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14作者说“读书如熬粥” ,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4 分)_(四)(17 分)那个冬天,那个人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都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谁都不想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就会像刀子一样射进教室,离它近了,耳朵会听见风在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引燃,加上煤,把火墙烧热,一两个小时后,才能将教室里

36、的寒气慢慢赶走。每天下午放学前,老师都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学生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胆怯地举了手。一开始,老师没看见他举起的手,因为王才军还没有把手举过自己的头。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

37、远不知道答案。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一下,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然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流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38、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挂着生炉子时的煤黑,手也是粗糙不堪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他看看我,点点头。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每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

39、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跺着脚取暖。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想念一个人,而且想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选自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15根据小

40、说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 分)羞怯举手,主动生炉_搬家转校,无人生炉16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的王才军同学?(4 分)_17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1)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2 分)_(2)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2 分)_18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那个冬天” ,有什么作用?(5 分)_三、(50 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 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毕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