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7335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匆忙奔赴南方的雁阵呼唤你怀抱中的鸟儿,金色的风拖y着清凉的尾巴,拂过你斑驳的衣襟,你就知道,那朔风凌厉的季节正在逼近,可你只是淡然一笑你全身心的爱,又一轮结出满树丰硕的梦想;你以宁折勿曲的坚韧,再度捍卫了人格的尊严。y 朔 2(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来自21个经济体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工商界人士参会,与经济体领导人进行了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2、家公祭仪式。我市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努力 教师发展五级培养平台。A沟通 庄重 搭建B勾通 庄重 建设C沟通 隆重 搭建D勾通 隆重 建设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4(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

3、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ABCD5(5分)填空。(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句子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 , ”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4)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 。(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

4、的句子是: , 。6(2分)名著阅读。 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 ,文中的女学生是 ,小说通过 等情节内容,记叙了她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折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

5、道路。7(5分)综合性学习。 仁,rn,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1)。代表数目字,复数。(2)。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3)。作“”字用,为上。(1)仁兄 表示( )含义,仁义表示( )含义。(2)试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孔子“仁”四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

6、“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3)作为中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项关于“仁”的倡议。二、阅读(共50分)8(4分)古诗鉴赏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7、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8、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1)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2)占为(3)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4)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9、。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5)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1)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2)占:占卜。(3)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4)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5)忭:高兴,快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醉翁之意不在酒 佳木秀而繁阴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而吾亭适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官吏相与庆于庭(3)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10(8分)阅读下列文字

10、,回答下列问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

11、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

12、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1)作者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结合课文内容分析。(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3)“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不吃早餐到底有多伤身/范志红说到吃早餐,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吃不下”。无论说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早餐不重要。俗话说“早餐如进补”,无论

13、中外,营养学家都提倡好好吃早餐。人们早就知道,不吃早餐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问题。在小学生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国外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一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餐的男性患糖尿病风险会升高25%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名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4、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7%。还有一项对3598人跟踪调查18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到三次早餐的人,和每周吃三次以上早餐的人相比,平均体重要高1.9千克。每天规律吃早餐者,腹部肥胖的危险下降22%,体重超标风险下降20%,患糖尿病风险下降19%,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下降18%,高血压风险下降16%。这些研究证明,不吃早饭的人,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既然早餐如此重要,可是,如果早上实在没有什么食欲,又该怎么办呢?首先,一般来说,如果睡眠不足,早上非常困倦,身体还没有醒来,是不太可能产生正常食欲的。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

15、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这样,胃肠自然就会进食的动力。其次,如果你早上长期不吃早饭,胃肠没有在这个时间分泌消化液的习惯。这时不必强迫吃下大量食物,而应当循序渐进。先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汤面,喝点酸奶、豆浆等,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胃肠就能逐渐养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习惯,食欲也就逐渐旺盛了,可以增加食量直到正常状态。另外,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有淀粉类主食,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吃起来感觉舒服,这就是完整健康的早餐了。想在早餐时吃到优质蛋白质其实很简单,鸡蛋、豆浆、牛奶、熟肉、豆腐、等都可以。早餐吃蔬菜也不难,比如吃个茴香鸡蛋馅的包子

16、,吃碗加了一把青菜的汤面。吃到丰富又舒服的早餐,不仅能让人整个上午都精力充足,而且会让人感觉一整天都舒心、幸福,还能远离糖尿病和冠心病,何乐而不为呢?(1)对于早餐没有食欲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第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同学小勇总是不吃早餐,他的理由是“没时间”,也“没食欲”。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劝说他按时吃早餐。12(16分)现代文阅读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

17、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中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

18、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

19、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和你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

20、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不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时间心底的篱笆拔掉篱笆后小时候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A 高二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B 参加工作后C 英语有小成(3)语言品味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21、)(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三、作文(50分)13(50分)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 篇最动人的宣言可/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参考

22、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匆忙奔赴南方的雁阵呼唤你怀抱中的鸟儿,金色的风拖y着清凉的尾巴,拂过你斑驳的衣襟,你就知道,那朔风凌厉的季节正在逼近,可你只是淡然一笑你全身心的爱,又一轮结出满树丰硕的梦想;你以宁折勿曲的坚韧,再度捍卫了人格的尊严。y曳朔shu【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着重练习。【解答】答案:曳;shu。【点评】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音、字形,要正确书写这些字音、字形,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2(2分)依次

2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来自21个经济体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工商界人士参会,与经济体领导人进行了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我市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努力 教师发展五级培养平台。A沟通 庄重 搭建B勾通 庄重 建设C沟通 隆重 搭建D勾通 隆重 建设【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

24、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通读句子,查看选项中的供选词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指暗中串通,使彼此通连、相通。本句是表达领导之间的思想交流,应该用“沟通”。“庄重”指风度、仪表、举止或谈吐不随便,沉着稳重;“隆重”指以盛大、庄严和特别注意形式为特征的。本句表现南京公祭仪式盛大、庄严,故用“隆重”恰当。“搭建”搭盖,建立(组织机构);“建设”是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根据词语搭配习惯,与“平台”搭配的应该是“搭建”。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与分析一致的应为C。故选

25、: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

26、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潸然泪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

27、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4(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ABC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言的连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语境,注意理清内在关系。【解答】本题要需要结合语境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文段是针对“疫苗”的一段文字。句引出

28、文段的阐述对象“疫苗”,故应置于首位;句紧跟上句“疫苗功不可没”,继续阐释“疫苗”的作用,故排在的后面;句指出输入人体“病原体”,所以接下来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紧跟句,指出我国疫苗安全的保障。答案C【点评】解答句子的连贯问题时,一定细读文段,选出答案后,再通读一遍,看看有无问题。此题的分析,侧重于逻辑关系。5(5分)填空。(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不知天上

29、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4)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畔”的书写)(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注意“阙”的书写)(4)先天下之忧而

30、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6(2分)名著阅读。 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31、。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是杨沫,文中的女学生是林道静,小说通过2次出走或2次思想上的决裂等情节内容,记叙了她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折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分析】此题考查青春之歌情节内容的掌握。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知识、内容识记的能力。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

32、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林道静经过2次出走或2次思想上的决裂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答案:青春之歌,杨沫,林道静,2次出走或2次思想上的决裂。【点评】在阅读名著时,需要注意:一是要扣住故事情节,对人物具体生动的描写进行客观的分析;二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感情倾向。7(5分)综合性学习。 仁,rn,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1)。代表数目字,复数。(2)。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3

33、)。作“”字用,为上。(1)仁兄 表示(对同辈友人的敬词)含义,仁义表示(仁爱正义)含义。(2)试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孔子“仁”四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3)作为中学生,结合

34、实际,提出一项关于“仁”的倡议。【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仁”的意思以及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可知“仁兄”是对同辈友人的敬称;“仁义”指的是仁爱正义。(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此题相对简单,四则材料都以总分式结构来解说孔子的“仁”,将每则材料的首句提取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3)本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根据前两题的解决,了解“仁”的思想内涵,然后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给出一则建议即可。比如在学习中我们要对同学友爱帮助,对老师有一颗感恩之心等等。【解答】答案:(1)对同辈友人的敬词; 仁爱正义或性情温顺(2)对待“仁”的态度。“仁”的价值内涵。“仁”的表现方式。“仁

35、”的实践价值。(3)友爱同学;有感恩之心;和睦邻里;【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二、阅读(共50分)8(4分)古诗鉴赏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

36、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37、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在通读全诗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答案:(1)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2)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点评】做好本题需要悉知

38、写作背景,熟知词的内容大意,抓住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9(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

39、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

40、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1)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2)占为(3)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4)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5)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1)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2)占:占卜。(3)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4)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5)忭:高兴,快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醉翁之意

41、不在酒意趣,情趣佳木秀而繁阴茂盛忧者以喜,病者以愈因为而吾亭适成恰巧,恰好(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官吏相与庆于庭(3)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分析】参考译文【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

42、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

43、,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44、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解答】(1)本

45、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句意为: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句意为: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以:因为。句意为: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适:恰巧,恰好。(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字词:得,领会;寓,寄托。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吧了。重点字词:相与,共同;于,在。句意: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3)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谈即可。结合两文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可知,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