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723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2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绢本(jun) 冗长(rng) 荫蔽(yn) 重峦叠嶂(zhng)B雄跨(ku) 丘壑(h) 遒劲(jng) 惟妙惟肖(xio)C推崇(chng) 田畴(chu) 钦差(qng) 恹恹欲睡(yn)D镂空(lu) 罅隙(xi) 殉职(xn) 摩肩接踵(zhng)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狼籍 交卸 坍塌 颔首低眉B踌躇 赋闲 擦拭 自出新裁C禁锢 簇拥 题跋 和言悦色D映衬 企盼 蔷薇 刨根问底3(2分)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

2、天语文课上,张磊同学别具匠心地制作了小玩具,引得同学哄堂大笑。B聪明的当地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家乡呈现一种独特的美。C他走进家门,看着满院杂草,触目伤怀,默默地流下眼泪。D这球踢得巧妙绝伦,只见球径直穿过后卫和守门员裆下,钻进了球网。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情趣和工作心得。D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

3、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B徐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好评。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D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6(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是动宾短语。B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C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D说明文是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7(

4、2分)下列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B鲁滨逊到巴西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非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C儿时简爱曾被表哥里德关进红房子,再次回到盖茨海德府看望中风的里德舅妈时,在谭波尔小姐的劝解下与表哥里德和解。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8(9分)诗文默写(1)现在大家纪念他, 。(2)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3)泉水激

5、石,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5) ,都护在燕然。(6)晴川历历汉阳树, 。(7)自非亭午夜分, 。(8)悬泉瀑布, 。二、综合性学习9(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街万巷车共享。共享单车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以摩拜单车为例,去年4月22日运营至今,已开通36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这6个城市的投放数量已经超过10万辆。在全国,摩拜单车运营100多万辆。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蓬勃发展,为市民短途出行、通勤接驳、休闲游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

6、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乱停放占空间,高损毁制造垃圾。不少12岁以下的儿童违规骑行上路,有的家长让儿童乘坐在车筐、站立在车前架或后架,存在安全隐患。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挑战。(材料来源于网络)(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含标点20字以内)(2)针对目前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方案。三、阅读10(8分)话“扇”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

7、称作“五明扇”。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

8、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

9、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

10、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数理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时间顺序(2)下列对第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B举例子C下定义D打比方(3)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B、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早期“以苇曰扇”,到

11、了殷代,扇子用雄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因而,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也是大地的徽饰

12、。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要说的是,龙钟老态的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

13、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穗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功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那时乡村是大集体,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

14、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乡人们欢呼着!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

15、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戴这无尚荣耀的徽饰。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几十年后,我的嗅觉跨越时空的田垅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父亲编制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

16、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几件事。(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功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请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的作用。(4)文章结尾写到“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这里的“认识与感悟”包含了哪些内容?12(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孝丐 丐不如其乡

17、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注释】如:比得上。吴:古地名。奉:同“俸”,双手相持,表示尊敬。(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尝行乞于吴 诘其故 行里许 俟母举杯 (2)下面各组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

18、以遗之将以遗所思B如是者数年不知木兰是女郎C哀而与之食久之,诘其故D为儿戏,以娱母以刀劈狼首(3)翻译下列句子。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4)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3(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因韵倒置,作“落梅花”,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四、作文

19、(30分)14(30分)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3分)1(2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绢本(jun) 冗长(rng) 荫蔽(yn) 重峦叠嶂(zhng)B雄跨(ku) 丘壑(h) 遒劲(jng) 惟妙惟肖(xio)C推崇(chng) 田畴(chu) 钦差(qng) 恹恹欲睡(yn)D镂空(lu) 罅隙(xi) 殉职(xn) 摩肩接踵(z

20、hng)【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音,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解答】A“绢本(jun)”读作“jun”;B正确;C“田畴(chu)”读作“chu”“恹恹欲睡(yn)“读作“yn”;D“镂空(lu)”读作“lu”;故选:B。【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狼籍 交卸 坍塌 颔首低眉B踌躇 赋闲 擦拭 自出新裁C禁锢 簇拥 题跋 和言悦色D映衬 企盼 蔷薇 刨根问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

21、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解答】A“狼籍”写作“狼藉”;B“自出新裁”写作“自出心裁”;C“和言悦色”写作“和颜悦色”;D正确。故选:D。【点评】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3(2分)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语文课上,张磊同学别具匠心地制作了小玩具,引得同学哄堂大笑。B聪明的当地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家乡呈现一种独特的美。C他走进家门,看着满院杂草,触目伤怀,默默地流下眼泪。D这球踢得巧妙绝伦,只见球径直

22、穿过后卫和守门员裆下,钻进了球网。【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解答】A、别具匠心,指技艺技巧方面有与众不同的构思,不符合语境;B、词语使用正确;C、词语使用正确;D、词语使用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结合词义的不同辨析。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情趣和工作心得。D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我市教

23、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语义表述不当,应把“两倍“改为“一半“。B有误,成分多余,挨冻掉“人生感受“。C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

24、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B徐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好评。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D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解答】A正确;B“荷风千里”外加书名号;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用筛选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是动宾短语。B唐朝地理

25、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C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D说明文是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7(2分)下列文学名著表述不

26、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B鲁滨逊到巴西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非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C儿时简爱曾被表哥里德关进红房子,再次回到盖茨海德府看望中风的里德舅妈时,在谭波尔小姐的劝解下与表哥里德和解。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

27、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简爱没和里德和解。D正确。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8(9分)诗文默写(1)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2)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28、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1)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2)又驰向另一个港湾(3)泠泠作响(注意“泠”的书写)(4)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注意“反”的书写)(5)萧关逢候骑(注意“候”的书写)(6)芳草萋萋鹦鹉洲(7)不见曦月(8)飞漱其间【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二、综合性学习9(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忽如一夜春风来

29、,千街万巷车共享。共享单车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以摩拜单车为例,去年4月22日运营至今,已开通36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这6个城市的投放数量已经超过10万辆。在全国,摩拜单车运营100多万辆。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蓬勃发展,为市民短途出行、通勤接驳、休闲游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乱停放占空间,高损毁制造垃圾。不少12岁以下的儿童违规骑行上路,有的家长让儿童乘坐在车筐、站立在车前架或后架,存在安全隐患。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共享

30、单车的发展面临挑战。(材料来源于网络)(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含标点20字以内)(2)针对目前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方案。【分析】本题共给出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共享单车使用的范围与作用;材料二,阐述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了解材料,并对每则材料进行提炼总结。本题共给出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共享单车使用的范围,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材料二,阐述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由此可见上述材料主要讲述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意思尽量表述全面具体。(2)

3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二中提到的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对应的对策即可。如:材料二提到共享单车“乱停放占空间”,我们可以从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点来解决这一问题。答案:(1)共享单车蓬勃发展(迅猛发展/盛行)既方便民众(带来便利/便民)也存在问题(暴露问题/面临挑战)(3分)(2)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点;严惩故意损毁行为;加强文明骑行宣传教育;完善共享单车使用规则;增加人手管理和修复共享单车;公司及时整理回收乱停放的单车;交管部门严查单车违规上路问题等。(解决方案合理,任答出两点给2分,有错别字的不扣分)过于空泛的答案不给分。如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

32、等。不合理的方案不给分。如在车后架加装坐椅等。【点评】解决材料阅读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分析探究结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平时要注意多训练,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三、阅读10(8分)话“扇”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

33、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

34、、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

35、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A数理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时间顺序(2)下列对第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A分类别B举例子C下定义D打比方(3)下列对“扇

36、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B、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DA、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雄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

37、题写扇画。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扇子。第一段提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第八段依次介绍了扇子的历史,扇子的分类和扇面的装裱。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顺序,难度较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篇文章介绍“扇子”的起源、种类和扇面装裱,属于逻辑顺序;故选:C。(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难度较小。第段分类介绍了扇面装裱的四种形式,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法;故选:A。(3)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意是答题的关键。“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

38、教文化有密切关系”中“基督教文化”应为“佛教文化”;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是答题的关键。“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是主客体颠倒,“给属国进贡”应为“属国进贡”;故选:D。答案:(1)C(2)A(3)C(4)D【点评】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

39、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基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40、,完成各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因而,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也是大地的徽饰。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

41、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要说的是,龙钟老态的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穗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功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

42、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那时乡村是大集体,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乡人们欢呼着!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

43、。但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戴这无尚荣耀的徽饰。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几十年后,我的嗅觉跨越时

44、空的田垅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父亲编制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几件事。(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功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请结合语境,说说句子

45、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的作用。(4)文章结尾写到“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这里的“认识与感悟”包含了哪些内容?【分析】略【解答】(1)答案:父亲买草帽要求苛刻,回来用白布父亲编草帽父亲送乡邻们草帽父亲将草帽戴在庄稼根部。(2)答案:比喻,将“草帽”比作“钢盔”和“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帽阻挡烈日结实耐用以及父亲心灵纯洁、淳朴,爱护庄稼,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仰。 绕过来,绕过去 就答案:“绕过来,绕过去”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双手的灵巧,“就”一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草帽快。突出了父亲的心灵手巧。(3)答案:“父亲的草帽”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暗示了父亲质朴的性格以广宽的胸怀;引出写作对象,父亲的草帽;新颖、独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答案:淳朴、质朴、节俭、待人亲切、心胸宽广、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等父亲身上美好的品质。无私奉献,有精神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点评】略12(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