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670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信息给予题基础知识讲解(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冲刺:信息给予题(基础)【中考展望】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新情景题,是把教材上没有介绍过的新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告诉学生。信息给予题一直是中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试题构思巧妙,题材鲜活,命题角度新颖,思维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种突显时代与生活气息的试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在未来的中考中,该类试题将会有增无减,所占分值,将逐年递增。【方法点拨】 一、信息给予题的题型特点(高清课堂信息给予题解题技巧点拨) 1一般信息给予题分为“题干”部分和“问题”部分。 题干部分提供解题所需的信息,其来源往往是后续学习的内容、生产生

2、活实践、新闻媒体报道、科学技术前沿、历史事件记载和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问题部分主要是围绕题干所给的新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问。 2信息给予题一般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解答时要求学生运用题中所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3信息给予题从题型看,可分为新知旧景题、新景旧知题及新知新景题。二、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新知旧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是学生未学过的、新范围的(即新知识或新信息),而题目所涉及的情景却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即所谓旧景),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结合提出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概括出新知识、新

3、方法进行类比推理。 2新景旧知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新知新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新信息,创设新情景,且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主要知识和方法学生没有学过,而由题目来提供。解答此类信息题的策略是:先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在此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题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最后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典型例题】类型

4、一、新知旧景类题1.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没有分解反应 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思路点拨】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答案】CD【解析】根据装置示意图知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CaCO3CaO+CO2,故A错;由处理废气装置知,故S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故B错;此装置利用2SO2+2CaCO3+O

5、2=2CaSO4+2CO2这一反应将SO2除掉,从而防止酸雨的形成,故C、D正确。【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示意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要充分理解处理废气的过程,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逐项做出正确判断。举一反三:【变式】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如图所示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 (2)写出图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示:HClO+NaOH=NaClO+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

6、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哪些? 。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答案】(1)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氯气的气味(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Cl2+2NaOH=NaCl+NaClO+H2O (3)盐酸和次氯酸 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解析】(1)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氯气的气味,应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氯气中毒;(2)根据:Cl2+H2O=HCl+HClO,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可知Cl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7、2+2NaOH=NaCl+NaClO+H2O;(3)A中是干燥的布条,B中是湿润的布条,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说明盐酸和次氯酸可能具有漂白性。证明盐酸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可将盐酸滴在红色布条上,能观察到布条不褪色。类型二、新景旧知类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

8、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料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 (1)物质燃烧的三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请分析“材料”中两次火炬熄灭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 1976年_;2004年_。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 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炭和氧化镁,回答下列问题: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这个反应,

9、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思路点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答案】(1)C C (2)镁与氧气反应放热 2Mg+O22MgO(3)C+O2CO2 (4)2Mg+CO22MgO+C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解析】(1)雨水吸热降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大雨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大风吹过带走热量降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2)水中火炬中的镁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镁达到着火点,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3)珠峰火种灯利用固体炭与氧气反应发出白

10、光、放出大量热,火种灯不易被大风吹灭。 (4)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总结升华】本题列举的都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物质燃烧,解题的突破口是深刻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51200.1416.75151200.146.0430535249.2130535210.76 (1)通过实验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

11、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碰撞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思路点拨】(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反应物越浓在溶液中粒子子的密度会更大,粒子间结合的机会更多,分析时应从微观粒子着手。 (3)由于改变的只是溶液的浓度,但是溶质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最终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不会改变。【答案】(1)反应物浓度(或浓度,其他答

12、案合理均可)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中含有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不变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实验和中只是过氧化氢的浓度改变,其他因素不变,可知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和只是改变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概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水,只是产生氧气速率变慢,但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把题中的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找出,利用控制

13、变量法认真分析题目中的相关实验数据,要分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举一反三:【变式】测定H2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实验如下所述,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2,然后分别把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实验结果如下:H2体积分数9080706050空气体积分数%1020304050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H2体积分数403020105空气体积分数%6070809095点燃现象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不燃烧不爆炸 (1)混合气体在爆炸范围内时H2的体积分数约为_。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如果只发

14、现轻微的噗声,表示收集的H2已纯净”的说法的真正涵义是 。【答案】(1)1070 (2)收集到的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超过70【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弱爆炸对应的氢气的体积分数为70,发生强爆炸时氢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为10,所以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在1070(氢气的体积分数)之间。由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只发出轻微的“噗”声表明收集到的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超过70%(但并不是纯净的氢气),不在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此时燃或加热氢气时就不会发生爆炸。类型三、新景新知类题4.某地区发生一起两辆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导致槽罐车中的液氯(Cl2)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

15、三个乡镇的村民重大伤亡。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消防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和碱液,以此消除Cl2的污染和伤害。 (1)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氯气(Cl2)的物理性质: 。 (2)抢险中,可喷洒Ca(OH)2溶液来吸收氯气。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X+Ca(ClO)2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3)请你告诉当时在现场周围的村民一条保护自己的措施: 。【思路点拨】(1)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X的化学式。(3)氯气能够

16、溶于水,能够被显碱性的溶液吸收。【答案】(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的气体 (2)CaCl2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解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黄绿色气体”说明了氯气的颜色,“闻到一般刺鼻的气味”说明了氯气的气味,“向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说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即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CaCl2。 (3)可以抓住氯气的性质如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等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逆风向高处跑,迅速离开现场等)。【总结升华】解答这类信息迁移题要求学

17、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筛选、提炼出可用的信息。从题给文字信息中筛选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再结合氯气的有关性质,提出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5.亮亮在阅读课本时,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是所有的金属吗?没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 金属钾性质活泼,容易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 在实验中,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钾,放在滤纸上,吸干煤油。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钾块浮在水面上,且立即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产生的气

18、体马上燃烧,并发出轻微的爆炸声。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钾,出现蓝色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 (2)从实验中,你能归纳出金属钾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任写两条) 、 ;化学性质是 。 (3)写出钾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结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思路点拨】对于这类题目,要仔细阅读所给资料信息,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因为钾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所以要保存在煤油中;可以用小刀切割钾,说明它的硬度小;能浮在水面,说明密度小等。书写

19、钾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要考虑每一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钾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再与硫酸铜反应能得到蓝色沉淀。【答案】(1)防止钾与氧气、水反应 (2)钾为银白色金属 密度比水小(或质软、熔点低) 能与水反应(答案合理均可) (3)2K+2H2O=2KOH+H2 2KOH+CuSO4=K2SO4+Cu(OH)2 结论不一定【解析】 (1)题给查阅资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金属钾性质活泼,容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由些推出金属钾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防止钾与氧气、水发生反应。 (2)结合实验与分析提供的信息从颜色、状态、密度、熔点、质地等方面提取金属钾的

20、物理性质。由“钾投入到蒸馏水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推知钾和水反应生成了显碱性的新物质KOH;再结合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知,钾和水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是H2,它具有可燃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虽然金属钾比铜活泼,但由于钾的活动性很强,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钾先CuSO4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碱(KOH)和氢气,生成的K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由此可见,位于前面的金属不一定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总结升华】信息给予题中给出的信息,往往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或是课堂上老师没讲过的,但这些信息又是解题所必需的知识。这类试题的最大特点是情景新、现场学现场用。

21、因此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给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连接,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解答信息题的基本模式为:阅读理解占有新信息形成新的知识网络迁移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新闻链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钠与水接触,引发火灾 阅读了上述新闻之后,好奇的唐唐猜测: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反应。 她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钠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氧化钠(Na2O),氧化钠可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 钠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如图所示): 取一空矿泉水瓶,加入纯净水,仅留

22、一小段空隙,如图一所示; 用手挤压矿泉水瓶,除去里面的空气,如图二所示; 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金属钠,如图三所示; 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如图四所示; 待完全反应后,打开瓶塞,检验产生的气体; 在矿泉水瓶中滴人数滴A试剂,溶液呈红色。 请根据唐唐的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试剂A的名称:_。 (2)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什么在实验步骤中要除去矿泉水瓶中的空气? 。(4)本实验中,对取用的金属钠的大小是否有要求,为什么? 。【答案】(1)酚酞试液 (2)Na2O+H2O=2NaOH (3)避免检验气体时引起爆炸或反应时引起爆炸 (4)有要求;如金属钠太大,生成的气体过多,瓶内压强太大会冲开瓶塞,使实验失败;如金属钠太小,生成的气体过少,导致后续实验无法进行【解析】据题中所提供信息可知,金属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氧化钠(Na2O),钠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另外,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H2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若H2不纯,点燃时易发生爆炸,为了安全应将矿泉水瓶中的空气除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