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6591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0分,每题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co) 酒肆(s) 黝黑(yu) 广袤无垠(mo)B匿名(n) 禁锢(k) 畸形(j ) 杳无消息(yo)C吹嘘(x) 佃农(din) 戾天(n) 深恶痛疾()D诘责(ji) 滞留(zh) 锃亮(zng) 颔首低眉(hn)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荧光 托辞 粗制滥造 不辍劳作B镌刻 操纵 油光可鉴 锐不可挡C聩退 窒息 和言悦色 为富不仁D粲然躁热 名副其实 振耳欲聋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A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C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D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5(2分)下

3、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壬

4、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注释】既望:农历十六日。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冯(p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念,考虑,想到)B、但少闲人(但,但是)C、水波不兴(兴,起)D、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从)(2)对甲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

5、项是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3)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

6、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7(5分)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7、: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三、现代文阅读(12分)8(12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徐光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

8、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

9、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

10、,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

11、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结合语境,品味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3)怎样理解第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B第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C阅读第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

12、温馨和睦。D第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四、名著导读(8分)9(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

13、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1)选文出自 作者是 国记者,题目的含义是 ,文中A是 。(2)下列关于这部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五、综合性学习(8分)10(

14、3分)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个字以内)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指出,在未来20年人类将可备份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62岁的获奖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已经推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计算机相关发明,包括声音识别软件技术。他说:“我相信在未来20年里,我们的血液之中将有数千纳米机器人,为我们的身体进行治疗,改善我们的体能,甚至能备份大脑的所有内容,就像在电脑上备份文件一样。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备份每种思想、每种经历以及让我们成为个体的一切。” 。11(5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

15、)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仿主持人的语言续写完这段结束语。六、作文(40分)12(40分)蓦然回首,发现自己长大了。变得不再爱哭、不再孤独、不再空想、不再胆小请以“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填自卑、骄傲、害羞、等待、贪玩、想家、粗心、放纵自己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注: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2018-2019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0分,每题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co) 酒肆(s) 黝黑(yu) 广袤无垠(mo)B匿名(n) 禁锢(k) 畸形(j )

16、杳无消息(yo)C吹嘘(x) 佃农(din) 戾天(n) 深恶痛疾()D诘责(ji) 滞留(zh) 锃亮(zng) 颔首低眉(hn)【分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A有误。“广袤无垠”的准确读音“gung mo w yn”,注意“黝黑”的读音。B有误。“禁锢”的读音是“jn g”,注意“畸形”的读音。C有误。“戾”的准确读音“l”,“深恶痛疾”的准确读音“shn w tng j”。D准确。注意“诘责”的读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荧光 托辞 粗制滥造 不辍劳作B镌刻 操纵 油

17、光可鉴 锐不可挡C聩退 窒息 和言悦色 为富不仁D粲然躁热 名副其实 振耳欲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正确;B错误,“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C错误,“聩退”应为“溃退”,“和言悦色”应为“和颜悦色”;D错误,“躁热”应为“燥热”,“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8、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C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

19、不合语境等。【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指诗文作品或音乐 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D正确。故选:C。【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

20、众的热烈欢迎。D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B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否”;C正确;D主语和宾语不一致,改为“家乡的金秋时节是个收获的季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2分)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B苏轼,

21、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22、各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注释】既望:农历十六日。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

23、面上飘荡。 冯(p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BA、念无与乐者(念,考虑,想到)B、但少闲人(但,但是)C、水波不兴(兴,起)D、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从)(2)对甲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

24、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3)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分析】【

25、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

26、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CD正确;B有误,但,只是。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说的不对。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故选:B。(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

27、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有误,没有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而是表达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BCD正确。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句意: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重点词:接,连接。句意:白茫茫的雾气

28、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答案:(1)B;(2)B;(3)A;(4)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7(5分)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29、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鉴赏能力。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

30、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比喻一个

31、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而不是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答案:(1)B(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

32、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参考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三、现代文阅读(12分)8(12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33、徐光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

34、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

35、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36、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结合语境,品味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3)怎样理解第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B第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

37、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C阅读第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D第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写了我幼时老屋后有两棵橘子树,我闻花香,品果实很是开心,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母亲会把橘子藏起来招待客人,我因偷了村头的橘子而被父亲责骂,但却同时牢牢记住父亲告诫我的,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橘子树和父亲的话影响着我的一生。【解答】(1)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

38、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橘子花是全文的线索,所以标题有贯穿全文的左右。标题没有直接用橘子花,而是起为“开在心里的橘子花”,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橘子花暗示主旨,它并不只是话,还代表父亲的爱与教诲。(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两个词语都是叠词,从音韵上来看,这两个词语亲切灵动,富有美感。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蕊多而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首先分析句段有无深意和象征,这

39、里的橘子花的香味不只是花的气味,还是父亲对我的教导,像花香一样,引导着我,影响着我。其次,前文提到父亲已经离世多年,所以后句抒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并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4

40、)B【点评】分析标题作用的三种方法:(1)修辞分析法。记叙文文的标题往往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使标题寓意含蓄,或形象生动,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设置悬念。(2)内容分析法。记叙文的标题往往和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或者表明写作对象,或者透露文章的情感主旨。(3)结构分析法。记叙文的标题也往往和文章结构有一定关联,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线索,或者关联主要的情节。四、名著导读(8分)9(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

41、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1)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题目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文中A是周恩来。(2)下列关于这部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

42、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情节的记忆与理解,结合积累作答。【解答】(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43、。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是错误的,应该是“真实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故选:B。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美 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周恩来(2)B【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著的基础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平时阅读积累的时候,对人物情节的记忆要扎实稳固,像红星照耀中国这类名著,最好做到细致地品读前言,在理解背景的前提下去深思情节的含义。五、综合性学习(8分)10(3分)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个字以内)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指

44、出,在未来20年人类将可备份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62岁的获奖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已经推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计算机相关发明,包括声音识别软件技术。他说:“我相信在未来20年里,我们的血液之中将有数千纳米机器人,为我们的身体进行治疗,改善我们的体能,甚至能备份大脑的所有内容,就像在电脑上备份文件一样。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备份每种思想、每种经历以及让我们成为个体的一切。”未来人类将备份大脑记忆。【分析】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新闻标题一般采用主谓句,即对象+事件。解答本题,首先阅读语段,从语段中提取新闻中的“对象”和“事件”,然后进行最简洁明了的压缩。【解答】本则新闻的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

45、该句信息,明确对象是“在未来20年人类”,事件是“可备份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所以题目可以概述为:未来人类将备份大脑记忆答案:未来人类将备份大脑记忆。【点评】拟写新闻标题的步骤:(1)筛选信息确定标题内容范围:导语或主体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和主体事件(找准新闻的核心人物和事件)(2)组织语言,压缩成句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对象事件)。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比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文末不用标点。(3)按要求压缩修改。11(5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仿主持人的语言续写完这段结束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目的,标语口号往往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