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6590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分)下列语句中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C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倍出,佳作迭现。D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3(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D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

2、疾。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加,使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B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D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二、文言文阅读5(12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3、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欲:想要B月色入户户:这里指门C遂至承天寺至:至于D欣然起行然:样子(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B遂:遂至承天寺。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盖:盖竹柏影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欲:解衣欲睡。可汗问所欲。(3)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A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B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在院子里漫步时相遇。C怀

4、民也没有睡觉,我步行到院子里和他相见。D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便相约在院子中间散步。(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三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末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三、默写(共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都答,则按前两句给分)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请在王维的使至塞上和崔颢的黄鹤楼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5、   四、现代文阅读7(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

6、nbsp;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MERGEFORMAT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

7、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8、,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五、作文(60分)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章中

9、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    滞留(zh)     屏息敛气(png)   不逊(xn)B桅杆(wi)   镌刻(qun)   悄然不惊(qio)    颁发(bn)C锃亮(cng)  匿名(n)      殚精竭虑(dn)    解剖(pu)D诘责

10、(ji)     娴熟(xin)   杳无音信(yo)    炽热(ch)【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A错误,“屏息敛气”的“屏”应读“bng”;B错误,“镌刻”的“镌”应读jun”;C错误,“锃亮”的“锃”应读“zng”;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3分)下列语句中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

11、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C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倍出,佳作迭现。D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A正确;B错误,“油光可见”应为“油光可鉴”;C错误,“名家倍出”应为“名家辈出”;D错误,“躁热”应为“燥热”;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3(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

12、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D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杳无音信:一点消息也没有。与前文语义矛盾。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

13、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加,使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B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D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

14、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B正确。C有误,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去掉“和质量”。D有误,有歧义。把“他的”改为“弟弟的”。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二、文言文阅读5(12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

15、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解衣欲睡欲:想要B月色入户户:这里指门C遂至承天寺至:至于D欣然起行然:样子(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与: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B遂:遂至承天寺。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盖:盖竹柏影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欲:解衣欲睡。可汗问所欲。(3)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A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B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在院子里漫步时相遇。C怀民也没有睡觉,我步行到院子里和他相见。D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便相约在院子中间散步。(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

16、项是CA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三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末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分析】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解

17、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欲:想要。解释正确。B句意: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户:这里指门。解释正确。C句意:于是(我)前往承天寺。至:到。解释不正确。D句意: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然:样子。解释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与”,和;第二个“与”

18、,和一起。选项加点词思不同。B第一个“遂”,于是;第二个“遂”,隧道,洞。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两个“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D第一个“欲”,想要;第二个“欲”,要求,想要的东西。选项加点词思不同。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句意为: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

19、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第三句描写了我和怀民一起散步;分析不正确。故选:C。答案:(1)C(2)C(3)A(4)C【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

20、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三、默写(共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都答,则按前两句给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请在王维的使至塞上和崔颢的黄鹤楼中,任选一首默写全

21、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老骥伏枥(注意“骥”的写法);山随平野尽;山山唯落晖(2)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意“蓬”“雁”“萧”的写法); &nb

22、sp;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意“载”“洲”的写法)。【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做到正确书写。四、现代文阅读7(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

23、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nbs

24、p;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MERGEFORMAT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

25、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部分是第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2)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本则新闻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经过。本文的主体部分

26、,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其中的议论,精辟地分析了我西路军渡江胜利的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解答】(1)此题考查了新闻的结构的分析。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开始还有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发布的时间、地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

27、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2)此题考查理解赏析句子的能力。结合全文,来理解句子。“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3)此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4)此题考查议论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往往在记叙完后,对事情进行评论。句是

28、议论的句子,精辟地分析了我西路军渡江胜利的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答案:(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2)“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3)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4)议论的句子是第8、9句;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点评】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

29、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五、作文(60分)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30、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分析】该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使得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得到引领与启发。该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算很大。【审题立意】该作文的题目是“成长路上的阳光”,什么是“成长路”,什么是“阳光”,在题干部分的提示语和写作要求中已经有了指点,“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这就是指的“阳光”,“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就点明了“成长路”。【文体选择】本

31、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因为有“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要求,写议论文难度较大。【表达方式】题目要求一中,有这样的要求: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所写文章中,应有一段抒情文字。【解答】【例文】成长路上的阳光       成长,这是一条坎坷而又充满了芬香的道路,因为成长路上的阳光总是温和的。看,这道景很美“哎呀,这头发咋这么难梳呢?”我又发起了牢骚,也不知为什么,每次洗过头后,我这束“马尾”可难处理了,又长又多,说剪吧又舍不得,唉,坐在一旁织毛衣的妈妈闻声而笑,她似乎有些“兴灾乐祸”:“看吧,叫你剪你又不剪,现在又怨谁呢?”“我不,

32、才舍不得呢。”妈妈看着我的秀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她把手中的针线放下,又好笑地说我像个呆子,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蹦到妈妈面前要她帮我编辫子。也不知为何,这一刻的我总觉得心里好甜,也好舒服,妈妈的手每次都用力适中,并能很快把不听话的头发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说实话,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已好久好久没帮我梳头发了,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因为这道景好美,我不想被时间带走这里的阳光。听,这声音也美       一看天只下着蒙蒙细雨,为了方便些,我的懒性大发不带雨伞就向教室外走去。刚到操场上,便听到有熟悉的声音在叫我:“同学,下雨了你怎么不带雨伞呢?小心生病呀。”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抬

33、头便看到了以前的生物老师。       也正是这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她并不那么老,因为她的声音一直是这么美。我笑了笑:“没事没事,我以后不这样了。”此刻,若是时间能定格该多好呀?我不想被时间带走这里的阳光。尝,这缕情更美       已经走上初三的轨道了,但这条道不会让我们停留得太久,朋友间谁都不知别后几时能再相见,所以彼此都在无形中学会了宽容,好朋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跟我闹脾气了。她总爱天真地说:“要是能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该多好?我肯定每天早上都为你准备最好喝的牛奶。”可是初三总是要毕业的,如果时光能让我多享受一下该多好呀?我不想被时间带走。       成长路上的阳光总是那么温和,那么美,我的世界也因此而芳香四溢。【点评】【例文点评】小作者在构思该习作时,可谓匠心独具,用小标题的结构来写成长路上的三缕阳光,使作文形式有所创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文章结构整齐,语言朴素,处处流露真情。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文章中心得到深化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