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6560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怠慢(di) 冗杂(rng) 羁绊(pn) 晦暗(hu)B神龛(kn) 载途(zi) 连翘(qio) 翩然(pin)C遗骸(hi) 褶皱(zh) 陨石(yn) 缄默(jin)D晌午(shng) 雾霭(i) 龟裂(jn) 腐蚀(sh)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C假定是暖融融的春霄,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D

2、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金沙遗址博物馆里有很多先进的解说仪,古老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的方便在这里相辅相成。B法庭上,狡猾的嫌疑人极力为自己辩护,但他面对检方强有力的证据很难自圆其说。C战狼2展现了在那些分崩离析的社会,若旅客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多么幸运。D春天来了,在阳光和雨水的关爱下,小苗行将就木,落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才。4(3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B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

3、C护士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许多王护士的先进事迹。D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莫言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二、文言文阅读5(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C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6(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隶而从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对联、题名并篆文 并怡然自乐D箬篷覆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3分)下列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小石潭里的

4、鱼有一百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阳光向下穿透,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情态。D“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8(3分)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写,由评论引入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B小石潭记第二段,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空有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

5、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直接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阳光和潭水交融在一起。C小石潭记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将景物染上人的感情。D桃花源记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落实。三、默写古诗文9(6分)(1)补写出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悠悠我思。(子衿) ,君

6、子好逑。(关雎) ,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请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颈联和尾联。 , 。 , 。四、现代文阅读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单之蔷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

7、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

8、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

9、,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1)请概括作者认为中国对春秋感受至深的主要原因。(2)全文阐释清晰,逻辑强。文章第段加点的“觉得”和“可能”两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3)从说明的内容看,第段略,第段详,两段位置该对调吗?为什么?五、作文11(60分)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曾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有的早已忘却,有的却永远定格心中,成为永恒的风景。请以“记忆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

11、名。六、诗歌鉴赏12(4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春寒梅尧臣(宋)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通“压”,“青帘”指酒旗。(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赏析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七、文言文阅读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

12、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cng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屈折东流 (屈:通“曲”,弯曲)B啮其涯 (啮:冲刷,侵蚀 )C以予之亟游也(亟:急切)D荡击益暴(益:更加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译: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译: (3)钴鉧潭记与我们本期所学的小石潭记都选自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请就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两篇文章有什

13、么不同?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14(4分)名著阅读(1)根据名著傅雷家书内容,填写下面空格。傅雷在傅雷家书信中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2)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

14、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15(18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常春藤(林清玄)我的新家在巷口那栋全新的大楼,地理位置不错,生活很方便。附近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面的老人。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益发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颓,散成一片片木板。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着面摊出来,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人居住。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

15、默地生长着一株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惮地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是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沿着木板壁的夹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看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我的家里虽然种植了许多观叶植物,我却独独偏爱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无事的黄昏,我在附近散步,总要转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时看得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有几

16、次是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完整饱满的,丝毫没有一丝残缺,而且没有一点尘迹;可能正因为它长在夹角,连灰尘都不能至,更不要说小猫小狗了。我爱极了长在巷口的常春藤,总想移植到家里来种一株,几次偶然遇到老人,却不敢开口。因为它正长在老人面南的一个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样珍爱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让人剪栽。有一回正是黄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许多新芽,正在出神之际,老人推着摊车要出门做生意,木门“咿呀”一声,他对着我露出了善意的微笑,我趁机说:“老伯,能不能送我几株您的常春藤?”他笑着说:“好呀,你明天来,我剪几株给你。”然后我看

17、着他的背影背着夕阳向巷子外边走去。老人如约送了我常春藤,不是一两株,是一大把,全是他精心挑拣过、长在墙上最嫩的一些。我欣喜地把它种在花盆里。没想到第三天台风就来了,不但吹垮了老人的木板屋,也把一整株常春藤吹得没有影踪,只剩下一片残株败叶,老人忙着整建家屋,把原来一片绿意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木屋也扶了正。我觉得怅然,将老人送我的一把常春藤要还给他,他只要了一株,他说:“这种草的耐力强,一株就要长成一片了。”老人的常春藤只随便一插,也并不见他施水除草,只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我的常春藤细心地养在盆里,每天晨昏依时浇水,同样也在阳台上接受阳光和雨露。然后我就看着两株常春藤在不同的地方生长,老人的常春藤

18、愤怒地抽芽拔叶,我的是温柔地缓缓生长;他的芽愈抽愈长,叶子愈长愈大;我的则是芽愈来愈细,叶子愈长愈小。比来比去,总是不及。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现在,老人的木板屋有一半已经被常春藤覆盖,甚至长到窗口;我的花盆里,常春藤已经好像长进宋朝的文人画里了,细细地垂覆枝叶。我们研究了半天,老人说:“你的草没有泥土,它的根没有地方去,怪不得长不大。呀!还有,恐怕它对这块烂泥地有了感情呢!”(1)请分析文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第段里作者说老人的常春藤“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结合全文,这株常春藤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赏析划线句子“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

19、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看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4)本文在写法方面的特点是借物喻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常春藤与老人有哪些相似之处。九、语言运用16(12分)学校开展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补充完成下列宣传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活动步骤:调查活动“低碳生活知多少?” 校园“低碳生活达人”表彰会(2)学校需要在校园显眼位置张贴向“低碳生活达人”学习的宣传标语,请你拟一条。(3请你担任表彰会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2017-2018学

2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怠慢(di) 冗杂(rng) 羁绊(pn) 晦暗(hu)B神龛(kn) 载途(zi) 连翘(qio) 翩然(pin)C遗骸(hi) 褶皱(zh) 陨石(yn) 缄默(jin)D晌午(shng) 雾霭(i) 龟裂(jn) 腐蚀(sh)【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羁绊”的“绊”应读作bn;BCD正确;故选:A。【点评】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

21、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C假定是暖融融的春霄,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D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A有误,“浮水”应写作“凫水”;B有误,“变换”应写作“变

22、幻”;C有误,“春霄”应写作“春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金沙遗址博物馆里有很多先进的解说仪,古老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的方便在这里相辅相成。B法庭上,狡猾的嫌疑人极力为自己辩护,但他面对检方强有力的证据很难自圆其说。C战狼2展现了在那些分崩离析的社会,若旅客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多么幸运。D春天来了,在阳光和雨水的关爱下,小苗行将就木,落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才。【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

23、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使用正确,相辅相成:辅:辅助。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B使用正确,自圆其说:圆:圆满,周全。 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C使用正确,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D使用有误,行将就木: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该成语不合语境。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4(3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

24、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B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C护士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许多王护士的先进事迹。D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莫言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前后矛盾,“空无一人”与“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矛盾,去掉“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B语义错误,“下降了一倍”表述错误,改为“下降了一半”;C语序不当,改为“记者来到市

25、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王护士的许多先进事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二、文言文阅读5(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C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解答】A句意: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仿佛:隐

26、隐约约。解释不正确。B句意: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解释正确。C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解释正确。D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妻子的古今异义: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6(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隶而从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对联、题名并篆文 并怡然自乐D箬篷覆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要有常用文言虚词用法的知识积累。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属于哪种用法。【解答】A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乃”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乃”是“

27、竟然”的意思;B意义用法相同,两个“而”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C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并”是“并且”的意思,第二个“并”是“全、都”的意思;D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助词。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积累,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其用法。7(3分)下列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小石潭里的鱼有一百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阳光向下穿透,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

28、态。”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情态。D“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分析】本题考查对翻译语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翻译是否正确即可。【解答】A翻译错误。正确的翻译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B翻译正确。C翻译正确。D翻译正确。故选:A。【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29、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

30、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8(3分)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写,由评论引入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B小石潭记第二段,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空有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直接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阳光和潭水交融在一起。C小石潭记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31、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将景物染上人的感情。D桃花源记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落实。【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学习时把握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解答】ACD都对;B写游鱼是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侧面描写是通过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所描写的事物。三、默写古诗文9(6分)(1)补写出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窈窕

32、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请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颈联和尾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青青子佩 (注意“佩”的书写)窈窕淑女城阙辅三秦(注意“阙”的书写)(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意“羡”的书写)。【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

33、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四、现代文阅读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单之蔷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

34、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

35、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

36、法相比。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

37、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1)请概括作者认为中国对春秋感受至深的主要原因。(2)全文阐释清晰,逻辑强。文章第段加点的“觉得”和“可能”两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3)从说明的内容看,第段略,第段详,两段位置该对调吗?为什么?【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是国人为什么对春秋感受如此之深。首段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国人喜欢用春秋作为四季的代称的原因和为什么不用夏和冬作为代代称的原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第六段中

38、的“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第七段中的“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可提炼作答。(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比如这句话中的“觉得”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感觉,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符合事实。“可能”表示这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也没有科学的验证。两词连用,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段之间的顺序。细读第六段,第七段和第八段可以发现,第六段与第七段构成了因果关系,第六段介绍了我国多数地区的春季和秋季最为明显。第七段紧承上文,顺势介绍春秋季节的景物变化明

39、显。第八段介绍的是春秋两季的景物变化。这三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为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答案:(1)世界上中国四季最分明,中国人以四季代表时间更迭,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就用春秋,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2)不多余,“觉得”表示是自己的想法,并非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能”表示并非完全确定;两个词的运用让说明与事实复核,更准确,更科学。(3)三段是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段因果的逻辑顺序,因为段说明我国多数地区都有春秋季,最明显,所以段顺势介绍春秋季的景物最明显。第介绍春季节时间短则主要体现在景物的变化上,所以,不能换。(学生表达意思正确或相同都可以给分

40、)【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五、作文11(60分)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曾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有的早已忘却,有的却永远定格心中,成为永恒的风景。请以“记忆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这是一个相对普通的作文题目了,但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

41、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审题立意】这个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风景”、“记忆”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原义的“风景”,也就是通过写自然界中的风景来写自己发现到的独特美感;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风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发现不一样的感觉。抬头看看,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审视的意思。这个题目就是认真审视一下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发现不一样的感觉。【写作手法】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表达方式】因为题目的关键是“记忆中的风景”,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要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心理描写也不能少,其他的表

42、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采用边叙述边抒情的方法。【解答】【例文】记忆中的风景河岸对河流说:“我不能留住你的波浪,让我留住你的足印在我心里吧。”泰戈尔或许青春就有那些尖砺与背离;或许成长就有那些叛逆与感伤;或许留心沿途的风景,就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留心沿途的风景,或许弥足珍贵。母亲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极旧,上面斑斑驳驳的,是岁月送给它的礼物。我总是劝母亲扔掉这辆自行车,母亲在这时变得很固执。于是我背对着母亲,皱着 眉头与母亲冷战。母亲总是小心地擦拭着这辆车,总是看着它微笑。那天,母亲忽然转过头,对我说:“我们去骑自行车好吗?”看着母亲那温暖的笑颜,我极不情 愿地坐在使我与母亲多次吵架的自行车上。那

43、是我与母亲的十年。穿过大街小巷,我与母亲拐到母亲与外婆从前的家。小麦的点点香味飘来,那是乡土的味道,我看着脚下车印在泥土上缓缓轧出,画出 完美的弧线。我张开手臂,微风拂来,淡淡的忽然,母亲的车把一歪,我一把抓住母亲的衣角,母亲双脚踮地,稳住了自行车。母亲急忙回头问:“没事 吧”我微笑地看着母亲,母亲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喏,小时候我和你外婆,也是这辆车,也是这条路。”那是母亲与外婆的十年。我终于知道母亲为什么舍不得丢掉这辆自行车了,我的心最深处被触碰,我知道,那是爱。那时的母亲也一定和我一样,穿着白衬衫 与解放鞋,露出被太阳晒得健康的小麦色皮肤,看着外婆黝黑的长发别着普通的珠花飘起,看着地

44、上车印的连绵,看着沿途的风景,温暖如昨天。那是我们一家人的十年,母亲笑着说:“你和你的孩子以后也一定会骑着这辆自行车,走过我们走过一遍又一遍的这条路。”我闭上眼睛,听车轮转动的声音,张开眼睛,看沿途的风景的温暖延伸至未来。这条路,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乐趣;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清秀。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上还有我与母亲,在同一辆车上,母子俩说说笑笑,早已成一道风景。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节奏越来越快,但感觉却越来越迟钝。远处的树枝多了一丝鹅黄,我们熟视无睹;地上的草儿萌发出新绿,我们视而不见;连母亲的发鬓间多了一丝白发,我们也

45、倏然不知。我们何曾留心沿途的风景?母亲,我不会再吵着扔掉这辆自行车。母亲,我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眸,映出沿途最美的风景,收藏在自己心里。因为这风景,体现了亲情的温暖。我想对车轮说:我不能留住你的经过,就留住沿途的风景在我心里,让我永远这温暖吧。【点评】作者从一辆自行车体会出母女之间温暖的亲情,巧妙地把情感寄托在自行车上:我要把自行车卖掉,可母亲不要,“我”在和母亲骑自行车时想到母亲与外婆也是这样,母亲也相信将来“我”和孩子也会在骑着自行车走在这条路上。最后“我”决定不再吵着扔掉这辆自行车,点明主题。构思巧妙。六、诗歌鉴赏12(4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春寒梅尧臣(宋)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