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509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

2、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3“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

3、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和谐人际关系 B. 维护社会秩序 C. 确立儒学独尊 D. 巩固专制统治4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5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

4、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知行合一” D. 人性本善7康熙八年三月八日,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于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关于清初期“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C. 是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D. 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8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

5、密。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了( )A. 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B. 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C. 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D. 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9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 )A. 表明对仁德政治的向往 B. 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色彩C. 认为臣子弑君主无罪过 D. 主张废除君主制还政贤人10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

6、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时间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 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B. 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 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11学者费正清指出:“1911年革命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事实上,这个国家很快就陷入了以军阀统治为特征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不统一状态”。“稳定的政府”没能建立的根源在于(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与破坏 B. 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的背叛C.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D.

7、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2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进、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13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 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B. 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C. 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D. 加快国民党改

8、组的步伐14蒋介石在11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愿决定离京日期,余能多留京一日,国家人民首都与前方军队,皆多得一日无穷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之灵,亦必得多安一日也。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知为怀矣。该日记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结束,日军进攻南京B. 日本改变方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 渡江战役爆发,南京即将解放D. 中共战略反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5(题文)“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

9、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 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 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C. 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D. 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6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销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A. 严格的限制公民的自由 B. 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 公民没有新法的提案权 D. 陪审法庭拥有最高权力17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 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B. 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C. 认识到普通民众

10、的力量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18(题文)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初期,当时德国的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抱怨德意志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是( )A. 中央集权制国家B. 联邦制国家C. 专制主义的国家D. 议会制国家19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英国贸易政策时指出,“正是以前支持保护主义的资产阶级现在给予了英国的自由贸易以坚定的支持。”“如果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家的政治理想和兴趣所在不抱任何偏见,那么自由主义经济学本来是可以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工作的。”作者旨在强调贸易政策( )A.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B. 前后具有继承性C.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D. 本身具有

11、阶段性20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就美元贬值15%20%的计划与英法进行协商,遭到英法的拒绝,但美国依然采取贬值政策,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这说明( )A. 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霸主B. 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通货膨胀C. 尚未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D. 各国为转嫁危机强化贸易壁垒21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 )A.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C. 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 D. 从现代化角度对

12、工业化做了肯定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中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C.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冷战背景下的现实需要23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这种现点主要基于( )A.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B.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C. 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D

1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的提出24贝多芬崇拜拿破仑为英雄,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把英雄交响曲的题词改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由此可知贝多芬( )A. 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B. 对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描绘C. 反抗法国侵略的民族意识D. 对社会黑暗与丑恶的揭露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荚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

14、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

15、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全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均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

1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成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腹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

17、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承天太后,名萧绰,辽景宗皇后,江圣宗生母,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执政期间,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和法令,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摒除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增加维护封建秩序的内容,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

18、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州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开展互市贸易,辽朝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政革的历史影响。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896年1月的法兰克福报上有一篇报道这样写到:“德国主要是一个大陆强国。它在陆上的力量使它获得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的

19、地位德国执行世界政策的愿望与加强德国地位是不协调的;这倒会使人们怀疑德意志帝国的和平意图,在政治舞台上造成了一种新的难以估量的局面。”这种声音没有引起威廉二世的重视。他认为,德国需要变成一个殖民帝国,这个殖民帝国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这时候的海洋在他们眼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败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被割断”。德国比其他殖民帝国登上舞台的时间要晚,因而开始“全速前进”。由于海洋领域的开拓,德国的入侵扩大到远东、南太平洋、近东、中东和北非。摘编自胡德坤、刘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洋战略初探(1)根

20、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廉二世避免“神经被割断”的措施及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国崛起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关系。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徐寿,1818年出生于手工业之乡江苏无锡。徐寿“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亦“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后遂潜心于科技研究。徐寿深受欧洲译著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技思想的影响,自制机械时“必将究察物理,推考格致,始觉惬心”。1865年,徐寿等人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未假洋人之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被赞为“显示中国人具有机器天才的惊人的一例”。1868年起,

21、徐寿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首创化学元素的音译方法,新造出如硒、碘、钙、锂、钠等汉字,大大降低科学著作的阅读门槛。徐寿晚年在上海开办我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并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创办了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1884年卒于格致书院寓所。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大学智慧整理(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寿进行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寿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20172018学年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 答 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宗法观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祖先转达其实是在祭祀、崇拜自己的祖先,意在强调崇拜祖先的宗

22、法观念其实已经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高神是“帝”而非祖先,即祖先的地位不高于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2C【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由春秋到战国时期,世族主政者所占的比例由

23、92%降到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制度逐渐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没有体现说明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诸侯权力的变化;D项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时期形成的。3B【解析】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孔子提倡“儒学”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A是服务于阶级统治需要;C是汉代时期;D中专制社会不符合春秋时期历史特征。4C【解析】从“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可以看出本题讨论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土地开放已经基本完整,因此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这反映出土地私有化不断深化,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没有提及租佃制;C选项材料没

24、有反映;D选项说法错误,南宋小农经济依旧繁荣。5B【解析】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取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符合理学思想,“以课家塾”体现出世俗化趋势,故B符合题意;材料与“儒学的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CD。6A【解析】材料是通过探究获取“天地生物之心”,显然属于外在求理的方法,符合理学家求理途径,A正确;B和C属于心学思想主张;D是孟子思想主张。7C【解析】清政府的“更名田”是规定因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归现有耕作者所有,这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ABD都属于“更名田”的作用或者影响

25、,但不是本质,故排除ABD。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方政府不服从清政府的荒灾救助机制,体现了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D项正确。材料强调面对水灾地方政府之间的互不救济,没有涉及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而是地方政府之间的互不救济,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而是强调地方政府不服从清政府的荒灾救助机制,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9A【解析】据材料“君诚有道,何至于弑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贤明君主仁德统治的特点,故A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清复明的思想色彩,故B选

26、项错误;按照封建法律,臣子弑君主是有罪的,且材料没有讨论臣子弑君的罪过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主张废除君主制,而是主张贤君统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推理出儒家思想对君主统治的理想化的要求,即贤明君主仁德统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A【解析】根据材料中“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重点是洋务运动虽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肯定了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抵制侵略只是其积极作用的一部分,

27、故D项排除。11C【解析】材料“1911年革命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国家很快就陷入了以军阀统治为特征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不统一状态”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故C项正确;AB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排除。点睛:材料“1911年革命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国家很快就陷入了以军阀统治为特征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不统一状态”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正确答案。12B【解析】材料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出现“独占”即垄断,所以才主张“节制资本”,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出

28、发点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B项正确;A属于民族主义;C和D项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13B【解析】从材料中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再联系时间“1927年5月18日”,可以得出共产党在为挽救国共合作做努力,B正确。此时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是汪精卫,A错误。材料不涉及革命道路问题,C错误。国民党改组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完成,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27年5月18日”,这一时间发生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前,再联系“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可以得出中共提出这一主张的意图是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14

29、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蒋介石不愿意离开南京的痛苦之情,结合材料时间“11月27日”可知淞沪会战结束,上海沦陷,日军即将进攻南京,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38年武汉会战等战役结束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且材料没有体现日本改变方针,排除。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0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947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11月27日”,结合材料的信息“国家人民首都与前方军队,皆多得一日无穷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之灵,亦必得多安一日也”,运用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

30、。15C【解析】A、B表述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根据“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苏联帮助”“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表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苏联帮助”即可。16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雅典不会轻易采用新法,即材料强调了雅典人是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民自由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不良新法而非没有新法的提案权,选项C不符合

31、题意,排除;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7C【解析】材料说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C项错误。材料反映启蒙运动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但不能说明启蒙运动起源于普通民众,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纯粹的文艺运动,B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不是浪漫主义,D项错误。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

32、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建立初期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所以材料也就表明了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而非中央集权制国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民主国家而非专制主义的国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联邦制而非议会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9D【解析】由材料可知,熊彼特主要说明了英国贸易政策具有阶段性的特性,故选D;材料与阶级支持无关,排除A;继承性与题意相反

33、,排除B;结合史实可排除C项。20C【解析】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与英法进行协商,遭到英法的拒绝,最终因为没有协商,而导致了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这充分说明当时还没有相应的协调机制来应对危机,故选C;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不是说经济危机对美国内部造成的问题,故排除B;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点睛:这一题涉及到了几个概念,首先是国际协调机制是关于国际关系的,与一个国家内部的政策无关;其次,贸易壁垒是关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税问题的,货币贬值是与进出口多少有关的,国内通货膨胀就是指货币贬值的结果。搞清了这几个概念,就可以准确理解题意,对这一题进行判断了。21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年

34、代初苏联的工业化方针促进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材料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故D选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列宁改革的必要性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2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D项正确;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C项错误。23D【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

35、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选D。【名师点睛】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其影响:(1)对生物学是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并在方法上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2)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4)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6、。24A【解析】贝多芬反对“拿破仑称帝”,表明他向往自由、民主、平等,故A项正确;英雄不是对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描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贝多芬反对“拿破仑称帝”,体现了他的反封建民主意识,故C项错误;该作品表达了对心目中的英雄的歌颂,不是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故D项错误。25(1)特征:关税主权丧失且税率不断降低:对外贸易由外国洋行垄断,买办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逐渐出现入超;列强对华贸易逐渐膨胀,半殖民地色彩严重。原因:列强侵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述:关税基本实现自主,进口税率逐步提高;华商和中国政府参与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贸易额锐减;在与中国贸

37、易中,日本份额加大。评价:增加了关税收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外贸方面的措施和成果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的改变;但加速了官僚资本膨胀,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外贸状况,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再次降低税率”“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等概括得出关税主权丧失且税率不断降低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等概括得出对外贸易由外国洋行垄断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1

38、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1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可以得出中国逐渐出现入超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以及整体信息,可以得出半殖民地色彩严重的特征。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晚清的社会状况和中外关系来说明。(2)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中的“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可以得出“由于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推动和国民政府的努力,关税基本实现自主,提高了进口税率,

39、增加了关税收入”的结论;根据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得出“华商和中国政府参与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结论;根据材料中的“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得出“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列强之间的矛盾,使日本侵华加剧,在与中国贸易中,日本份额加大”的结论。然后就上述结论作简要评价。26观点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

40、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阐述:经济全球化的

41、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结论:故

42、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解析】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1:根据材料“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可概括观点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

43、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控制他国内政外交;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等方面思考作答。然后可从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等方面总结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例2: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可概括观点为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根据该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加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利用国家主权制定维

44、护其利益的政策;推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7(1)重视团结汉族士人;学习中原王朝的制度;倡导儒家文化,改变契丹旧俗;重视农业,轻徭薄賦;调整与北宋的关系。(2)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进了辽朝的封建化进程;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社会发展;加速了北部民族地区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使之逐渐进入全盛时期。【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重视任用汉官”可得出重视团结汉族士人;由“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和法令,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等信息可以得出学习中原

45、王朝的制度;由“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可以得出倡导儒家文化,改变契丹旧俗;由“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得出重视农业,轻徭薄賦;由“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州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开展互市贸易”可以得出调整与北宋的关系。(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应该根据所学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原则和方法,就承天太后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分别评价和分析,如: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对辽朝发展来说就是推进了辽朝的封建化进程;由改善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来看,

46、结果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符合人民愿望,也有利于社会发展。还有就是整体上来评价这些改革措施对辽朝的影响,即加速了北部民族地区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使之逐渐进入全盛时期。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时空范围的必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当然,也有部分问题是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总之,选修的题目需要活学活用,没有选修教材的知识作为依托

47、,考查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希引起考生的关注。28(1)措施:发展海军,与英国进行军备竞争,建立海军强国。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英德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三国同盟的形成。(2)关系:国家发展需要积极的海洋战略的支撑;海洋战略应以和平发展为目的,同时要立足国情;两者应协调发展。【解析】(1)措施:从“这个殖民帝国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得出发展海军,与英国进行军备竞争,建立海军强国。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殖民扩张的背景下矛盾的产生等。(2)从材料中威廉二世对海军的重视可以看出国家发展需要积极的海洋战略的支撑,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开拓殖民地,是一种不和平的态度来开展,而我们要以和平发展为目的,同时要立足国情;两者应协调发展。29(1)条件:成长于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很早接触器械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