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501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

2、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 专制皇权弱化B. 宗法观念受到冲击C. 地方吏

3、治废弛D.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3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 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B. 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C. 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D. 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4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

4、增加5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黄佐卿(商人)上海公和永缫丝厂A. 洋务运动影响深远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6(题文)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

5、响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7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8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A. 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

6、造B. 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C. 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D. 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9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10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这表明( )19

7、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773.2717.4835.4694.8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107.9160.8221.4228.3A. 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B. 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 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11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2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

8、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 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

9、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材料二 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0、材料三 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

11、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女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5(题文)(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材料 清军入关后,中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

12、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辫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装搭配是瓜皮帽和马。瓜皮帽又称“西瓜帽”,形制像半个西瓜。清代的马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彩之外,便于骑射。清代最高的是黄马,非特赐不得服。根据规定,汉族妇女、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服饰杂乱的现象。满族妇女则着旗装。旗袍有单、夹、棉、皮多种,省工省料,一件可抵汉族的衣、裙、裤多种,又能展现女性的自然体态,故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清代官服继承明代的蟒袍、玉带、补服,废除明代的冠服,代之以暖帽、凉帽和

13、顶花。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69 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 年美国出现了自 19 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 90 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 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14、权地位,1971 年 7 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 年 3 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 答 案1D【解析】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

15、”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B错误;C与材料无关。2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两汉到隋唐,君主专制在不断的强化,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BC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材料指出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是基于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孝道观念,陈子昂“置之以刑”的建议是在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旌其闾墓,嘉其徽烈”是在表彰其仁孝之心,武则天最后的决策表现统治者儒法并用、礼法调和的思想,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

16、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D【解析】宋朝时期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由于政策的变化导致对于“土地兼并”的看法发生变化。因此,由于政策或观念的变化,对于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故答案为D项。材料所述不是历史解释,而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而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排除C项。点睛: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一政策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率,客观上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

17、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等信息,反映出市镇经济发展迅速,而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繁荣,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与“人口增长”关联性不大,排除A;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况5D【解析】材料表格只反映了朱其昂是轮船招商局会办,其他人与洋务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不能说明洋务运动

18、影响深远,故A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这说明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A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了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D项错误。点睛:对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的理解就可以得出纪年改革扩

19、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7C【解析】由材料日军被迫向上海增兵可以得出,日军最初的作战计划没有能够顺利完成,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B说法错误;D说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淞沪会战最终还是以中国失败告终。点睛: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一系列的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企图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8D【解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要将农民固定在农村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既避免抢占城市人口的就业市场,又足以保证城市的粮食供给,与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无关,也不是为了优先发展农业,更不会造成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故ABC三项排除。这种国家

20、干预经济建设的模式,只能体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控,故选D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9C【解析】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根据材料中的“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和“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可以看出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故答案为C项。智者学派认为法律与自然不是协调统一的,排除A项;B项结论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和城邦以及公民生活的关系,排除D项。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21、“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表格信息,我们可以看到1928年至1931年粮食产量呈现基本下降趋势,而国家采购量却不断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农民牺牲太多,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年至1927年,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直接排除。故选B。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11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改变苏俄小农国家的现状,即要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国家,B符合题意;A与苏俄的社会性质不符;材料反

22、映的是列宁对苏俄建设方向的指引,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问题,D不正确。12C【解析】试题分析: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最激烈的一次对抗,无论过程中或结束后,美苏都没有从对抗走向对话,故A错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与B矛盾,故不选。冷战期间,美苏始终在全球争夺霸权,故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美苏双方都是核大国,慑于对对方核武器的恐惧,双方都尽力避免正面交锋,也就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3(1)不同之处:A欧洲行会产生时城市自

23、主性较强,市场狭小;中国行会产生于专制性较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社会。B欧洲行会主要是民间自发产生;中国行会是奉政府之命成立。C欧洲的商业行会与手工业行会存在较大矛盾,有着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国的商业行会与手工业行会关系相对融洽,共生性较强。D欧洲行会的自主和自治明显,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较高或作用较大;中国行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有限。e欧洲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中国行会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推动作用有限。(2)变化:在地方和城市中享有较大的自治权(或参与城市管理);以独立社会力量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

24、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清末新政的推行。影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推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发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为以后的城市管理、地方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解析】(1)由材料“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

25、予垄断贸易的特权。”、“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欧洲行会的特点。据材料“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即可得出中国行会的特点。(2)第一问变化,据材料“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加以归纳即可。第二问原因,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

26、治、经济、思想和外在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第三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和城市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14示例: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又是通过复杂的偶然性现象表现出来,而且偶然的因素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如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有其必然性它是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至于何时夺取政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则取决于在不同的发展条件下,敌我双方力量的不断分化与组合,国际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内各种非主要矛盾等综合因素从而使革命在胜利的进程、方式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革命的时机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并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一定的

27、有利条件;革命的方式方面,“七月流血”事件后,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起义;革命的领导者方面,列宁的领导对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偶然性因素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理清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段材料哲学性较强,不易理解,但应能把握住关键词,即必然性和偶然性。在运用跨学科知识解题的基础上,准确无误的表达出观点。围绕观点论述时,仍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结合已知的史实,用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证。同时应注意使用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史实,存在争议的部分,应尽量避免使用。考点: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的必

28、然性和偶然性15(1)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带有强制性和血腥性;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対象以成年男子和官吏为主;汉族女性、儿童仍着明装;服饰的颜色有等级之分;满汉服饰混杂等。(2)满足了满族统治的需要:冲击和改变了汉族的传統习俗:改良后的旗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代表;推行之初激化了満汉矛盾等。【解析】本题考查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辩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搭配是瓜皮帽和马”“根据规定,汉族妇女、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

29、服饰杂乱的现象”“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故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点睛:本大题的两小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16(1)主要内容: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2)背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影响:新经济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可知实行尼克松实行新经济政策;“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说明尼克松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由“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可知尼克松从越南撤兵。(2)原因从国内经济出现“滞涨”,国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分析。影响从中美关系的转折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