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50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

2、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 尊崇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 巩固儒学地位22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姓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

3、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4(题文)(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 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 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D.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5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

4、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6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这说明( )A. 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B.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D. 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

5、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8(题文)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 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 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 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 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9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

6、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 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B. 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 罗马法体系的形成D. 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10(题文)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A. 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B. 开创了精耕细作生产分工的模式C. 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D. 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11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

7、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12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A. 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C.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D.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

8、间的贸易摩擦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趣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

9、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趣隶,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

10、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

11、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

12、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6(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议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

13、,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答 案1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辩行迹,明善恶、

14、寓褒贬”可知这一规范不是单纯的尊崇与颂扬,先根据帝王、大臣的的行迹再拟定谥号,这一规范引导了向善的坐标,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排除A,选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D;B和题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谥号2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汉选相的范围,不是选官制度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异姓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故B错误;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这说明当时忽视宰相治政素养的问题,而是局限于侯爵之内,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选相的范围

15、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宰相治政素养与选拔范围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求之于心,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反映了王阳明和李贽都主张个人自身的主观意志,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故D项正确。王阳明思想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错误。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不代表反对孔子的思想,故B项排除。王阳明思想为统治者服务,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名师点睛

16、】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王阳明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4C【解析】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符合题意;AB均与材料无关;D与史实不符,新航路的开辟最大受益者是西方国家。5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鸦片战争后”、“ 均栽种棉花,禾

17、稻仅占十中之二”反映了当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传统手工业逐渐破坏,故B项排除。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C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材料未涉及,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后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4、开创了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先例。6A【解析】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商品经

18、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故答案为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就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中国经济倒退,也没有反映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国际化,排除C、D项。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

19、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8D【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D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A不正确;B说法与史实不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9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公元前1世纪”、“国家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反映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20、需要以法律统治多民族共同体,故D项正确。西塞罗提出以德性为基础,不是以德治国,故A项排除。社会契约论由卢梭提出,故B项排除。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C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特点和作用。结合备考要注意全面掌握。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和各民族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1

21、0C【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工厂制度的产生,工厂是专门安放机器,从事生产劳动的地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产生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普及,C正确;A“开始”说法不正确;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时期,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11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美国的做法是通过与其它国家达成协议,相互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以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时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而并非简单的转嫁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并非终止,故A正确,BD错误。C项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时间上与题目不符,故不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12

22、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的比重有较大上升,而美国的比重有较大下降,这种现象将会导致各国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故答案为D项。贸易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C项说法绝对,排除。13(1)作用: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逐渐衰落。原因: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铁路交通的兴起;海运的发展。同一

23、时期的苏伊士运河日渐繁忙。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 成;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可知其促使了沿河市镇的兴起和工商业的繁荣;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中国大运河开始衰落,苏伊士运河日益繁忙;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大运河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

24、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可知铁路交通兴起和海运的发展,此外根据所学知识,此时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根据材料二可以归纳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来,根据所学知识,此时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运河;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4论题一:洋务派倡导中体西学思想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

25、,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论题二:维新变法中的传统思想论述: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他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学生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然后确定相关主题,并加以论述。据材料“通过

26、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可以得出,当时中国进步人士在应对时局时体现出的一个特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史实加以回答即可,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15(1)发展: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解析】试题分析:(1)答案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唐代时,县、州、中央司法部门、宰相、皇帝各自有明确的审判权限的

27、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越权行事。宋代以后,“审和判分离”,表明审理权和判决权相分离,尤其是终审判决全部收归中央。唐代时,刑事和民事案件实行了初步分管,到南宋时,“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明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2)结合该题分值的分配,分析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思考。政治方面,司法制度的改革表明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经济方面,唐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民事纠纷的增多。因此,将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进行分别管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样,结合该题分值的分配,分析影响也需要从阶级属性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思考。阶级属性方面,统治阶

28、级的司法改革,根本目的必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阶级统治。制度建设方面,一系列顺应时局的改革,也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6(1)一战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工业革命导致贫富悬殊拉大;科技发展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工具;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不满。(2)一战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弊端,主张用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破除对西方文明的迷信;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优秀成果。【解析】(1)据材料“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富者益富,贫者益贫”、“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意义等角度加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