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486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田制”之目有井田考一卷:“井田之制,不可行于今,然

2、川遂沟会,则万古不易也。今西北之多荒芜者,患正坐此。故玄扈先生作井田考,著古制以明今用。”徐氏征引历代文献,介绍各种“田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利用情况,其目的不是( )A. 提倡因地制宜B. 主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 提出井田制已经过时D. 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国家收人2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

3、工业C. 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D. 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3朱熹曾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降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指出:“患夫愚如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修身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B. 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重视C.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D.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的人世思想4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社稷时,用十二章冕服(十=章:上衣下裳有+二种图案的冕服)。”唐高宗时,长孙无忌等集体上疏,指责现行冕制:“皇帝祭社稷时用三章秀冕,然而这都是四五品官的冕服等级。”

4、这现象反映出( )A. 唐朝等级礼乐制遭破坏B. 周礼因社会转型而崩坏C. 唐代士大夫发起儒学复兴运动D. 唐代君主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官制约5据统计,洋务企业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自开办到1896年已耗费官款近568万余两,但仍无起色。两年后,又招股200万两,但仍然是负债累累。这种状况( )A. 促进了企业的民营化转向B. 主要是由政府弊政造成的C. 与维新变法运动紧密相连D. 有利于政府放弃抑商政策6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 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

5、道路B. 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C. 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D. 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71939年成书的国史大纲是钱穆撰写的一部通史教科书,在“引论”中他阐述了写作初衷: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先民“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雍”而成,故“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这反映了( )A. 抗战时期学术文化兴盛B. 抗日战争推动民族意识开始形成C.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D. 钱穆对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继承81979年7月,在中国尚未出现中外合资企业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属于典型的“立法超前”。这一法律( )A. 说明立法程序有待完善B. 适应了国家发

6、展的需要C. 延缓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 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9梭伦制定法律规定,公民有权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利益,对任何人提出控告;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该规定( )A. 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B. 促进了直接民主的产生C. 体现立法过程的随意性D. 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基础1017世纪后半叶以来,对化石的广泛深入研究将变化的概念和近代时间维度引入了自然界,“自然志”也开始走向“自然史”。这种转变( )A. 有利于线性进化观念的产生B. 否定了基督教的循环历史观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D. 推动了近代英国的能源革命11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增至45亿

7、美元。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增加到213亿美元。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执政( )A. 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C.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D. 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12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反对200海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80年代,美国则坚持保留海洋专属经济区并强调国际航行和飞越自由。这说明此时期( )A. 世界民族主义力量的增长B. 美苏争霸发生了实质变化C. 美元金融体系受到了冲击D. 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

8、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材料二 15世

9、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

10、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

11、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国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

12、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

13、”“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宇由“知行”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患脑滥血逝世,事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忧,与劳苦大众休

14、成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据周毅、向明陶行知传(1)根据材料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三、简答题1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

15、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

16、,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 答 案1C【解析】徐光启强调井田制的原因,是因为“玄扈先生作井田考,著古制以明今用”,格外强调了西北地区可以借鉴此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因地制宜的内容,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正确,这是徐光启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C选项错误,与“著古制以明今用”不符;D选项正确,符合徐光启的思想。2B【解析】A选项

17、说法错误,我们不能从印章上就得出流行字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流行的是隶书;B选项正确,汉代时期官营手工业制造的都是皇室精品;C选项错误,海昏侯曾做过皇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地方封国势力对中央威胁减小;D选项错误,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C【解析】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都将儒学思想由于日常的行为相结合,用儒学理论解释生活中一些行为礼仪,由此可以得出世俗化的特点,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思想;B选项错误,王阳明的这番话没有体现出这一内涵;D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内容。4B【解析】从材料来看,唐代的礼仪与周礼已经有所差别,体现出随着社会的转型

18、和朝代的更迭,周礼也逐渐被破坏,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唐朝有自己的礼仪制度,只是有别于周礼;C选项错误,这与儒学复兴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权力问题。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是官办企业,但经营困难,负债累累;为改变困境,需要转变经营方式:由官办向官商合办或商办转变,促进了企业的民营化转向,故A项正确。该企业的困境主要是自身经营能力、资金和技术水平引起,排除B。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属于洋务企业,与洋务运动紧密相连,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而是强调洋务企业为摆脱困境须改变经营方式,排除D。6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7年8月”和所学知识可知,第

19、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共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根据材料“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攻打大城市的目标失败,有利于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苏俄革命模式在华实践遭受挫折,促使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排除B。直到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才收回部分被列强攫取的特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而是强调苏俄革命模式在华实践遭受挫折,促使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排除D。7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侵华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故钱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体现了钱穆对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继

20、承,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钱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而不是抗战时期学术文化兴盛,排除A。民族意识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而是强调钱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排除C。8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鼓励外资进入中国,推进对外开放,中国推进了相关立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的信息,而是强调“立法超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排除A。材料的立法是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排除C。1992年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时间“1979年”,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在中国尚未出现中外合资企业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

21、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立法超前”等内涵,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A【解析】“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说明雅典公民强调公共意识的培养,A正确;直接民主是小国寡民体现,B错误;C中立法随意性不符合事实;D中是克里斯你提改革影响。10A【解析】进化论的观点就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将变化的概念和近代时间维度引入了自然界”说明这一观点有利于线性进化观念的产生,A正确;该观点并没有否定基督教作用,B错误;C是牛顿经典力学作用;D是18世纪60年代。11C【解析】,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说明国家对于经济干预的连续性,C正确;新政实施基础是经济

22、大危机,A错误;胡佛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B错误;经济危机改革核心是工业,D错误。12A【解析】“美国则坚持保留海洋专属经济区并强调国际航行和飞越自由”说明对于国家疆域界限的明确划分,体现出世界民族主义力量的增长,A正确;美苏争霸并没有实质性变化,B错误;美元金融体系受到了冲击是20世纪70年代,C错误;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D错误。13(1)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军事斗争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和重视。(2)同:都受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都受到政府的管理;都形成了多种发展形式。异:中国的市镇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更大,市镇并未推动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英国

23、更注重发展市镇的经济功能,市镇的专业化水平高,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先驱,并为大型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思想,民主法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解析】(1)关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可概括为军事斗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一“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可概括为政府的管理和重视;根据材料一“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

24、可概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方面作答。(2)第一小问,关于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相同方面,首先需要找中英各自城镇化进程内容,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都受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受到政府的管理、形成了多种发展形式等方面回答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相同方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的市镇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更大,市镇并未推动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则是更注重发展市镇的经济功能,工业城市率先崛起等方面回答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不同方面。第二小问,关于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差异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25、等方面回答中国的原因;可从民主制度的确立、重商主义、工业革命等方面回答英国的原因。14示例:论题: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决定的。阐述:由于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差别,中外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例如英国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有议会制度的传统,新贵族力量强大,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走上了领先于世界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中期在外来侵略的冲击下,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而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26、。【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文字信息从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提取任意一个发明作为论点,如“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决定的”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由于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差别,中外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以及英国和中国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问题情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

27、题、解答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15(1)以德国和日本军制为蓝本,兵种比较齐全;教官以外人为主;武器多购自国外,改习洋操;军队被个人控制。(2)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军事实力,但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灭亡;提高了袁世凯在清廷中的地位,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为近代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解析】(1)由材料“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可归纳为:以德国和日本军制为蓝本,兵种比较齐全;教官以外人为主;武器多购自国外,改习洋操;军

28、队被个人控制。(2)由“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结合清王朝的最终衰败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可以答为: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军事实力,但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灭亡;提高了袁世凯在清廷中的地位,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为近代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16(1)主要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西方教育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贡献:倡导生活教育运动,创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开启了新的篇章;陶行知纯正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勇于创造的

29、精神,为后代树立了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万世师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推行平民教育”“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西方教育思想传入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教育思想、教育贡献以及个人品质等角度思考回答。17(1)态度: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苏联要求的原因: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

30、场,可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2)评析: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1944年,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

31、,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丘吉尔以上 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得出: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第二小问原因,苏联要求的原因可以从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来回答;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政治集团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2)冲突表现在,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合作表现在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统治集团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基于以上评析,得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