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468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

2、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2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B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资本主文萌芽的出现D 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3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A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

3、放政策B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4“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 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B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 “夜市”在城市生活中越发繁荣D “草市”在商业活动中作用显著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政局动荡不安B 社会分配不公C 土地兼并严重D 重农抑商政策6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

4、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7史学家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产品、海运、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环节;应该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力和实现国家战略目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 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C 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D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5、”8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18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他的研究角度是( )A 生产要素的供给B 市场需求的扩大C 人口结构的变化D 社会生活的变迁9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A 工厂B 垄断组织C 手工工场D 贸易公司10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有( )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A

6、 B C D 11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A B C D 12下图是中国近现代五种经济形式的变化图,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8401956年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A 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B 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C 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D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13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

7、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 发昌机器厂B 继昌隆缫丝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轮船招商局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资金和技术B 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C 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15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B C D 16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 片面追求高指标C 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 受

8、“左”倾思想影响17小王收集到一只邮戳模糊的旧信封,只能看清收信人地址是“红旗公社胜利大队”,这封信寄出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A 1911年B 1927年C 1958年D 1978年18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严重的阻滞,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受这一国际形势影响,中共中央决定( )A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19学者郑永年提出:“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新

9、的方向”主要是指( )A 开放经济特区B 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 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 B C D 22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

10、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A 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B 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C 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D 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23据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生态整体特征表现为( )A 锁国与开放B 坎坷与进步C 危亡与机遇D 保守与激进24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B 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C 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D 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25杨乃武案发生在清

11、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了报刊( )A 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B 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办刊宗旨C 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D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26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反映( )A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 胡佛对

12、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2720世纪以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整,所有这些告诉我们( )A 经济体制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B 拉动内需是发展经济的唯一途径C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适应不同民族与国家D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28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 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C 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9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

13、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A 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B 通货膨胀,增加国民收入C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D 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30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对苏联威胁的担忧C 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D 第三产业不断兴起3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B 国家对

14、经济的干预C 美国的资本输出D 第三次科技革命32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土地改革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新经济政策D 罗斯福新政33在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部分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甚至更多地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材料说明苏联形成的“计划社会”思想( )A 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B 是促进苏联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C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发展

15、34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35下表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 )时间国家2010年以前20102018美国1591591585日本76568468中国27742257印度277291322A 布雷顿树林体系维持了美国投票权的基本稳定B 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C 扭转了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D 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第II卷

16、(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二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

17、林选集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三)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37材料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798(请客)36307152290926895据材料,以1978年为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原因。38简要说明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

18、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2017-2018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提高,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看不出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普通农户收益锐减,故CD两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提高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2C【解析】由题干中的“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

19、人”可以得出,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选C;A属于其根源,不是本质,故排除;B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故排除;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则是解答这一题的关键。3D【解析】明朝政府并不是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推行海禁政策,故A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

20、济目的为主,没有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材料也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故B错误;朝贡贸易的特点是“厚往薄来”,没有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故C错误;“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说明当时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朝贡贸易的特点、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B【解析】题干所述的“商业革命”发生在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对

21、于古代商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故选B;A在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故排除;CD都是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出现的新现象,故与题干中的“革命”不符,所以排除。5C【解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指的是中国古代农民大量失去土地,而地主却聚集了大量土地,其原因是由于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背景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选C;A不是古代社会常有的现象,故排除A;土地兼并的现象不是社会分配问题,而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故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与土地兼并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6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

22、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D错误。7A【解析】近代殖民争夺国家中,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18世纪最大殖民帝国,A正确;B不属于争霸战争;C属于新大陆探险,不是殖民扩张;D依靠的商业资本发达获得殖民霸权。8A【解析】材料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谈到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煤炭丰富,有充足的能源保障;劳动力价格高。这三点没有涉及到市场需求和社会生活,也体现不了人口结构,劳动力、资源、工资都是属于生产要素供给。故选A。9A【解析】“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3、”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故A正确;垄断组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错误;手工工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C错误;贸易公司不从事生产,并不是“生产制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0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主要内容有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故正确,故选A;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错误,故排除BCD。11D【解

24、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正确;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故正确;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车、汽船、汽车、电话等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正确;两次工业革命都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从而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项错误。12A【解析】地主经济产生于战国时期,到建国后1952 年底,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封建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故曲线A是地主经济。洋务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故曲线B是洋务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入侵,外国资本进入中国,

25、建国初期,没收外国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故曲线C是外国资本。民族资本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退出历史,故曲线D是民族资本。官僚资本伴随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出现,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故曲线E为官僚资本。故BCD排除,A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的时间结合所学五种经济形态的产生消亡的时间即可得出答案。13C【解析】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C正确;A和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属于洋务运动民用工业。14D【解析】中国民族工业自产生之日起始终面临着缺少资金和技术的困难,所以缺少资金和技术并

26、不是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是因为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占领国内外市场,而不是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故B错误;在一战前后封建经济始终占据绝对地位,所以封建经济占绝对地位并不是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故D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结合所学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分析解答即可。15A【解析】1870年前后

27、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9 年一战前后迎来黄金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观察几幅曲线图,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分析曲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或下降是否符合史实即可。16D【解析】据材料“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并结合所学知识

28、可以得出,该时期处于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导致积累率迅速上升,D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B不是“主要原因”;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17C【解析】根据材料“红旗公社胜利大队”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18A【解析】根据材料“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故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A项正

29、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经济体制改革是基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19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的新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开放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故A项错误;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属于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故C项错误。20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普遍实行,是因为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就是说这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

30、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当时还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21A【解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没有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排除,选择A正确。22A【解析】依据材料“1982年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结合教材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强调经济特区的建立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A符合题意;经济特区的设立正是政府支持的结果,B不正确;CD说法本身不正确。 23B【解析】表中“动荡裂变的时局”“迷离彷徨的选择”“抱残守缺的遗风”体现出民国初年坎坷的社会生态

31、;材料“共和制度的渐进”“夹缝中长出幼苗”“移风易俗的时尚”体现出民国初年整个社会有所进步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锁国、危亡的特征,故AC项排除;D项中的“激进”不符合材料“博大宽容的气象”“移风易俗的时尚”,排除。24D【解析】由于路途的遥远导致地主要求儿子学习西方科技,显然是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近代化,不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信息;C中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25C【解析】“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等字眼足以证明报刊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报刊不可能对司法案件审理起“决定性”作用,选

32、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办刊宗旨也并非单纯的维护公平正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立场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6D【解析】“总统召集开会”等字眼意在强调胡佛对经济危机其实也是采取了干预措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干预措施而非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是很严重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胡佛并未趁危机扩大总统的权力,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7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生产力水平决定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没有体现出拉动内需的特点,故B项错误。外向型经济只是多种发展模式

33、的其中一种,有其特殊性,不能得出适应不同民族与国家的结论,故C项错误。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都是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说明只有不断的进行经济制度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发展的活力,故D项正确。28D【解析】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英国开创,排除;C是荷兰开创,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联系所学美国

3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分析解答。29A【解析】材料中认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那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便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膨胀通货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故B错误。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是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降低银行利率与材料中“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并不相关,故D项错误。30A【解析】“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等字眼证明了领导人对国家财政有话语权,体现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发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苏联的担忧、福利政策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而

35、非第三产业的兴起,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1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和通胀率却在不断下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故A正确;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罗斯福新政,故B错误;美国资本输出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新经济”出现的动力之一,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32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未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结果并不是预期的,但土地改革、新经济政策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结果均和预期是一致的,所以本题只有

36、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3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苏联形成的“计划社会”思想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既与恩格斯的思想有关,也与之前发生的国内外战争有关,还与苏联当时的国内环境相关,即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强调的是苏联“计划社会”思想形成的必然性,D项错误。34C【解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都是从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角度而言的,所以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而失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只适合赫鲁晓夫,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只适

37、合勃列日涅夫,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者均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35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推断出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B项错误。中国和印度在世界银行中投票权不断增加,但依然无法扭转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C项错误。从表格信息可知,美国投票权基本不变,日本不断减少,中国和印度在世界银行中投票权不断增加,故说明国际经

38、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D项正确。点睛:表格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时间范围(如2010 年以前与2010、2018年)和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提取有效信息为美国投票权基本不变,日本不断减少,中国和印度在世界银行中投票权不断增加,即可知道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36(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二)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三)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解析】(一)本题根据材料一中

39、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二)本题据材料二“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方面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三)本题根据材料三“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四“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都注重发展重工业的角度指出中国

40、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同。再从新中国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的角度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37趋势: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9782008年:迅速提高。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是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答出其中两个角度即可。)19782008年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

41、活水平等等。(答出其中两个角度即可。)【解析】趋势:根据图表数据看出,19581978年开销变化不大,19782008年迅速提高。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从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分析19581978年开销变化不大的原因;从经济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上国家关注民生等角度分析回答19782008年迅速提高的原因。38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美国: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一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