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08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

2、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2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 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B. 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 已形成稳定的统

3、辖区域D. 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3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A. 限制贵族特权B. 蕴含私权观念C. 保护平民利益D. 维护奴隶制度4“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

4、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仅拥有17席。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普鲁士有能力(14票足以否决议案)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议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联合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B. 在权力分配方面有联邦主义性质C. 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D.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社会主义残余6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

5、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 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 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 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 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

6、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 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9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 )A. 利于制约总统专权B. 导致

7、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 有助于袁世凯称帝D. 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10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11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

8、)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B. 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 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D.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2国民政府军委会曾制订了如下作战指导方针:国军以各一部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妨害长江下游之航运,牵制消耗敌人。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是( )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13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9、。”上述现象反映出( )A. 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B. 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C. 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D. 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14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 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15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

10、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16“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 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17“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

11、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 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18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

12、共识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9(题文)“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20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

13、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阅读材料:材料一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材料二 和明朝“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的情形不同,“世祖章皇帝(顺治)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摘编自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一八职官四材料三 在军机处产生以后,

14、清朝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内阁行政职能更加明确,在为政方式上,朝廷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别,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这可以说是军机处对清朝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军机处和内阁在权力分配上并不对立,它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在军机处设立以后,需要票拟的题本一度大量增加),而这是军机处所不能也无法取代的。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的性质。(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两朝内阁处理政事的不同之处。(3)据材料

15、三指出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分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述军机处设置的意义。22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

16、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完成下列要求:(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多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23新中国的外交在处理两场局部战争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援越抗法斗争的进行,与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中国政府尽管面临着恢复经济、朝鲜战争和政权巩

17、固等一系列事关整个国家利益的复杂问题,理应缩减战线,减少外援,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惯性推动下,更多考虑的显然是自身的国际主义义务,而非单纯的国家利益。材料二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苏联领导层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急剧转变,再加上北朝鲜也迫切希望实现和平,中国政府虽然在战俘等问题上对美国的态度强烈不满,考虑到这种情况也采取了妥协的方针。7月,朝鲜战争终于实现了停战。经历了持续近三年的战争和紧张之后,受到苏共中央支持和主导的和平共处政策也逐渐得到中共中央众多领导人的赞同。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这时已强调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一切国际纠纷。因此,“我们政策的基本点

18、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卷入两场局部战争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为结束两场局部战争作出让步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阅读材料:材料一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拿

19、破仑法典材料二 新的更为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建立了。历史剧只能演远古时代的,即便是拿破仑所尊崇的高乃伊,其剧本也必须进行删减。每次上演歌剧时,都必须请示他,不只是在创作后送交审查,连选题也要进行审查。宗教题材作品一律禁止,神话故事都备受推崇。原先拿破仑只册封最勇敢的元帅、最能干的参议员和大臣为亲王、伯爵、侯爵,作为最高荣誉。如今,这些新贵族的子孙,富有的胡作非为者和游手好闲者,竟可以享受一代法国人为之奋斗十年、流血流汗誓言废除的种种特权。(德)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该法典的意义。(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拿破仑违背

20、了哪些原则?并分析其原因。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阅读材料:材料一 牛顿的秘书谈到过牛顿“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特别在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地烧着。摘编自【德】H武辛伊萨克牛顿材料二 牛顿和菜布尼兹就教学问题保持着通信。牛顿自己承认菜布尼兹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

21、受主偏爱的人。牛顿也许是最伟大的炼金术士。牛顿除了做了不计其数的试验,还读了几乎所有他能买到或借到的炼金术书。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摘编自【美】盖尔E克里斯汀森牛顿与科学革命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表现出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科学理论贡献。(2)牛顿对于莱布尼兹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了“不适合出版”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2、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 答 案1A【解析】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君臣等级,故A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错误;D不符合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排除D。2D【解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并非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故A错误;材料说明在消灭地方割据之前,行省制度已经存在,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军事征伐,说明当时未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制度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和任务,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行中书

23、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荆湖行省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学生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再逐一分析比较选项,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3B【解析】材料“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表明债务人对债权人有还债的义务,如不按期履行,则债权人有题中材料所提及的权利,这在根本上体现了十二铜表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特权的,故A项错误;罗马法尽可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不是保护平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奴隶制度,故D项排

24、除。4A【解析】材料中“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说明是议会改革的措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此次议会改革,A正确;B不是议会改革主要原因;C是18世纪初期形成;D是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排除。点睛:19世纪,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院席位。5B【解析】从材料中叙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宪法在规定权力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制衡性,尤其是对于联邦各地区的权力分配上体现出一定的联邦特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出具体的行政机构;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6A【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所述为中英之间的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

25、入战争之中,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是英法联合入侵;C是中日之间的战争;D涉及到美法俄等国。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的理解和掌握。7B【解析】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但“平等主义社会”具有空想性,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故选B;平等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将矛头指向清王朝,排除C;材料是农民阶级而非资产阶级

26、革命派的革命纲领,排除D。8B【解析】材料“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甲午战争,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根据知识可知,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符合题意;C项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排除。点睛:首先通过材料“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判断出甲午中日战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9A【解析】根据“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并结合可知,中华民国实行

27、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即将成为临时大总统,A正确;实行责任内阁制并非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原因,排除B;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C错误;实行责任内阁制没有背离宪法的分权原则,排除D。10C【解析】1911+16=1927,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期间深受农民欢迎的情形,故C正确;A、B、D时间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民国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民国年=公元纪年。11B【解析】材料“我们准备在沪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可知所

28、述内容与四度赤水有关,由此可知是在遵义会议之后,B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无关;材料所示北上目的是抗日,C不正确;材料所述为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D不正确。12D【解析】从材料“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中可知,该作战主要在华中地区进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项是华东地区,排除;B项是华北地区,排除;D项是华中地区,符合题意。点睛:首先根据材料“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分析出该战役的地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13C【解析】材料表明乡村、城市男女老少都能唱抗战歌曲,说明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29、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阶层,排除A;长沙、汉口不属于敌后根据地,排除B;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荒山中的三家村”“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结合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分析解答。14C【解析】由材料“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价值,故选C;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是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AB;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指到1948年中共兵力装备好转,排除D。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

30、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综上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实践”,排除A;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工人运动”,排除D。故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背景【名师点睛】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把握到以下方面:(1)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

31、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16C【解析】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中可以分析出,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是指俄国二月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C项正确;A项是指十月革命,排除;二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故B项错误;D项是二月革命后的社会形势,排除。点睛:首先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

32、、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分析出二月革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17C【解析】由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以得出所述为1954年宪法,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开启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A不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不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D不正确。18B【解析】试题分析: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A项说法有误。C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

33、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D项也不符合。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B项符合,所以本题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9D【解析】从材料“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中可以分析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A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

34、“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20A【解析】1969年美苏争霸的格局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表明毛泽东认为,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改善与中国得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故A正确;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上设置众多障碍,排除B;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排除C;早在1953年,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21(1)职责:顾问;性质:内侍机构。(2)明朝:内阁相对独立,经由内监机构获得皇帝指令,有票拟权。清朝:内阁在皇帝御前起草谕旨。(3)内阁:处理日常政务军机处:处理机密重务意义: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是对行政体制的

35、一大完善;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从明朝内阁的职责及性质、清朝的军机处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以分析出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实质上是个内侍机构。(2)从材料“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和“大学士在御前票拟”中可以分析答案。(3)从材料“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中可以分析出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分工。从材料“清朝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军机处对清朝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6、。22(1)合理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2)(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提法史实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学生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不妥协斗争;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五四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此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并不合理。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解析】(1)合理性:根据所学,可从新文化运动和五

37、四运动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2)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观点可以是:爱国运动,启蒙运动,中国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分别阐述理由即可。23(1)因素:国际主义义务(冷战、“一边倒”);革命胜利的惯性思维;国家利益。(2)原因:苏联政局变动;北朝鲜、越南等国希望和平;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一五计划):中国倡导和平共处。(3)变化:基本点从侧重意识形态(国际主义)到侧重国家利益(务实外交);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协商。【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惯性推动下,更多考虑的显然是自身的

38、国际主义义务,而非单纯的国家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冷战、“一边倒”、革命胜利的惯性思维、国家利益等方面归纳新中国卷入两场局部战争的原因。(2)本题据材料二“苏联领导层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急剧转变,再加上北朝鲜也迫切希望实现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苏联政局变动、北朝鲜越南等国希望和平、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倡导和平共处等方面概括中国政府为结束两场局部战争作出让步的原因。(3)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侧重意识形态到侧重国家利益的方面概括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变化。再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协商的方面概括指出我国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4(1)因素:政治局势的需要;启

39、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个人的努力。意义: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典。(2)原则:平等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本质特征。【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当时的政治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拿破仑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拿破仑法典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典。(2)从材料“新的更为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建立”“可以享受一代法国人为之奋斗十年、流血流汗誓言废除的种种特权”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资产阶级本质和统治需要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5(1)品质:深入思考;专注;珍惜时

40、间,勤奋。 贡献:发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理论;提出万有引力;光的本质是粒子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2)特征:过于自信。体现:认可莱布尼兹数学研究水平;但拒绝与他交流,原因:维护牛顿的科学权威,避免炼金术士角色影响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的形象。(3)方法:要全面了解;要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贡献;要看主流;要客观、公正评价。【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发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理论以及提出万有引力;光的本质是粒子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以及维护牛顿权威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所学评级历史人物标准从“要全面了解;要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贡献、要看主流以及要客观、公正评价”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二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