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06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 使

2、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 开始刀耕火种D 出现了曲辕犁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发生于(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3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A 徽商、晋商B 闽商、粤商C 浙商、闽商D 粤商、徽商4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A 专卖政策B 闭关锁国政策C 重农抑商政策D 海禁政策5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

3、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最可能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6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是( )A 英国人B 西班牙人C 荷兰人D 葡萄牙人7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里的技术变革指( )A 珍妮纺纱机发明B 改良蒸汽机问世C 电动机发明D 内燃机发明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 英国打败“无敌舰队”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D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9据中国文明史记载:“当私人资本不足供应公司的财政所需时,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来填补短缺的那部分。同时他还为公司争

4、取到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保护其免受国内批评和竞争对手的危害。”据此判断,该“公司”最可能是( )A 发昌机器厂B 轮船招商局C 大生纱厂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0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A 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 自然经济不断发展C 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 国内政治局势稳定11下图体现出的近代服饰变革的特点是( )A 等级鲜明B 坚守传统C 完全西化D 中西合璧12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 )A 电话B 电报C 火车D 轮船131898年,维新人士所创办的湘报中写道:“人死

5、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这反映出近代报刊( )A 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B 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C 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D 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14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境内外多家电视台对这次会议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这一现象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A 娱乐大众B 远程教育C 艺术展示D 传播资讯15在1932年,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斯大林曾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技术建成的。上述现象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

6、向往计划经济B 苏联和罗斯福政府关系友好C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先导D 苏联适时把握历史发展机遇16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拥有的部分生产资料数据对比(每100俄亩),该数据直接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播种机收割机牲畜集体农庄22台207台138头个体小农03台06台17头A 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B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 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7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A 是斯大林的创举

7、,应长期坚持B 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C 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D 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18“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19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其措施中我国可以借鉴的是( )A 推行政治多元化B 盲目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C 强化了阶级斗争D 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20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

8、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 提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211932年12月4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这反映了当时( )A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农业经济B 罗斯福政府推行减耕减产政策C 出现农产品严重过剩的现象D 煤炭资源不足的危机暴露出来22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

9、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 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 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 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 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23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A 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24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B

10、 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C 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D 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25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 调节工业生产B 稳定金融秩序C 减少耕种面积D 维护社会稳定26二战后,令英国人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的制度是( )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殖民主义D 社会福利27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 进一步扩大

11、福利国家规模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2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发展中国家B 第三世界C 发达国家D 世界贸易组织29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 “左”倾错误滋生C 重点推行公私合营D 优先发展重工业30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国民

12、经济建设运动31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32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 )A 外交政策B 经济政策C 高度计划D 自由放任33陈秉安所著大逃港有这么一段话:“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 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 香港当局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 中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全国人大批准设

13、立4个经济特区34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为此,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 深圳、厦门、珠海、汕头B 广州、深圳、厦门、珠海C 上海、深圳、广州、厦门D 深圳、珠海、香港、澳门35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年7月8日)”。这说明当时深圳( )A 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 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C 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D 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6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

14、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三

15、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3)据材料三说明“美

16、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37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年平均增长(%)中国资本661448026096320900外国资本81355201

17、5163680390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3)结合材料二,相比于1920

18、年,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变化?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并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影响。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历 史 答 案1B【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是西汉时期出现,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曲辕犁则是唐代的发明,只有铁农具和牛耕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2D【解析】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故A错误;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民营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并未超过官营手工

19、业,故BC都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白银流通、商品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D正确。3A【解析】明清时期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也是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故A正确;闽商、粤商并不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故B、D错误;浙商主要在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实力较强,也不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故C错误。4C【解析】材料中的“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答案为C项。专卖政策是政府垄断特定商品的买卖,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是限制中外贸易,排除B

20、项;海禁政策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支持下进行,排除D项。点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故又称“重本抑末”政策。这项政策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这种政策。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5C【解析】材料“他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反映了哥伦布误以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故将美洲错误地当成亚洲,故C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并没有将美洲

21、错误地当成亚洲,故A错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也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C【解析】17世纪,荷兰的海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不符合题干,故A错误;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衰落,故B错误;17世纪葡萄牙并没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D错误。7A【解析】

22、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这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正确;改良蒸汽机在1785年问世,且不属于“棉纺业的技术变革”,故B错误;电动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内燃机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珍妮纺纱机的功能和意义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8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英国打败“无敌舰队”,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排除AB项;C与世界市场形成

23、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结合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分析解答。9B【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洋务派企业的相关信息,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符合题意,故B正确;大生纱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建国后一五计划时期的企业,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来填补短缺的那部分。同时他还为公司争取到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派企业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A【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鼓励民间

24、办厂。“一战”期间,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故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故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国内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共同原因”,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再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1D【解析】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中山装,旗袍改良于满族妇女的旗装,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故两者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D正确;中山装

25、与旗袍并不是特权阶层的专用服装,不能体现等级鲜明,故A错误;两者是传统服装与西方服装的结合,不是坚守传统,故B错误;“完全西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12B【解析】电报主要是翻译密码,“尤便好官订暗码”说明是电报,B正确;电话是通话工具,A错误;火车和轮船属于交通工具,C和D错误。13A【解析】由材料“电学书你去看几篇”,表明近代报刊客观上宣传了科学,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故A项正确。由材料湘报的单一材料无法得出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的结论,故B项错误。时间为“1898”,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的结论,故C项错误。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符合维新派主张,和材料无关,

26、故排除D项。14D【解析】材料“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现象体现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15D【解析】1932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美国工程师和专家去苏联工作,体现了苏联抓住美国经济危机的机遇,为本国建设引进美国技术力量,故D正确;美国工程师和专家去苏联工作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向往计划经济,故A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苏联和罗斯福政府关系友好,故B错误;虽然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但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先导,故C错误。16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苏联集体农庄拥有的播种机、收割机远远高于个体小

27、农,播种机、收割机属于农业机械,这说明苏联集体农庄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故A正确;农业机械化不等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故B错误;“提高了粮食产量”不属于材料数据直接说明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农民的积极性的调动,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播种机、收割机”,学生应该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从集体农庄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7C【解析】材料“五年计划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有效地推动苏联实现工业化,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计划经济体制应长期坚持,故A错误;“所

28、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体制推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8B【解析】AC不对,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政治生命的终结是由于其去世而非是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D不对,戈尔巴乔夫政治生命的终结是由于其政治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的混乱。推动苏联解体所致;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推行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但由于其政策失误等原因,1964年10月14

29、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因此选B考点:二战后苏联改革点评:赫鲁晓夫开苏联改革之先河,但是他从主观愿望出发,以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方式,在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大规模垦荒,而且不顾自然条件是否适宜。不但未达到目的,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1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违背自然规律,不值得借鉴;C项不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冲击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应该肯定,故D项符合题意。20C【解析】从材料“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

30、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中可以分析,20世纪80年代,苏联大量的外汇收入靠石油,而又大量进口工农业产品;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全球化的状况和苏联的国际收支,故AB项排除;材料只反映苏联的状况,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是关键信息。21C【解析】材料“1932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谷物的价格大幅下降,生产相对过剩,故C正确;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31、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煤炭资源不足的危机,而是经济危机时期农产品的过剩,故D错误。22C【解析】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与其它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率,这导致了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而是强调各国的关税大战,故A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与自由主义政策无关,故B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十年代大危机连锁反应是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局势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2、,进行正确判断。23B【解析】19301932年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提高进口关税的目的是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B正确;各国提高进口关税只会导致关税大战,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故A错误;提高进口关税与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无关,故C错误;提高进口关税是限制进口,不是限制出口,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301932年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时期关税大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4C【解析】1932年处于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是企图促进美国商品出口他国市场,从

33、而拓展国际市场,缓解危机,故C正确;美国降低关税并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故A错误;美国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也不能体现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形成才使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故B错误;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国际紧张局势没有缓和,故D错误。25D【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加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D正确;加强社会救济、“以工代赈”与调节工业生产无关,故A错误;材料内容也不属于金融方面,故B错误;减少耕种面积属于农业方面,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2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34、,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因此有了社会福利制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最基本的保护。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与题意不符,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点睛:殖民主义是指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27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

35、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属于政府加强干预的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28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当今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一些全球化的国际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是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的。故选C。AB项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D项是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主张是贸易自由化,和材料问题无关。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29D【解析】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反映了“一五计划”对工业投资的比例最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

36、公有制的确立,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故A错误;“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左”倾错误影响,故B错误;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预算总支出582%投入工业建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0B【解析】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和1953-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

37、除A;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D不符合题意,排除。31B【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属于“左”倾错误,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A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故B正确;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不符合题干时间,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总产值增加无关,故C错误;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3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B项正确

38、。A项不是经济,排除。C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33D【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7月中共中央设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所以不仅逃港现象消失了,还吸引了外逃人员成批回来,故选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34A【解析】1980年我国设立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故A正确;广州并不是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故B错误;上海也不是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故C错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属于特别行政区,不是经济特区,故D错误。35C【解析】股票是

39、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深圳实行股票说明尝试与世界经济接轨,故C项正确;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故A错误;B中大规模错误;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36(1)事件:新航路开辟;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

40、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再结合史实回答最早从事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汇、世界市场、全球化等方面指出其历史意义。(2)本题据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的角度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再从世界工厂、贸易中心等方面回答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3)本题据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领头羊

41、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角度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再综合上述材料即可从政策、科技等方面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37(1)运动:洋务运动。企业:轮船招商局。(2)原因:一战期间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3)状况:较快发展。主要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4)战略:制订“一五”计划。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

42、图片中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有关。再从轮船招商局的性质和所属行业回答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影响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再从阶级力量、民主革命转型等方面回答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3)本题结合材料二“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即可回答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的角度说明其主要原因。(4)本题根据材料三“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一五”计划。再从工业化的基础的角度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