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984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四)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

2、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

3、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

4、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

5、,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1下列关于“理性精神”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

6、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B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C王昭君投江自尽,程婴救孤,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3下列关于

7、“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彩霞的音乐梦刘剑飞悠扬的小提琴声是在黄昏时响起的。彩霞匆忙停好车子,提着刚从超市买回的菜,正要上楼。忽然就听到了这流水般的琴声。

8、彩霞的心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抬头望去,传出琴声的正是五楼自家的窗子。看来,女儿拉琴又有新进展啦!这样想着,彩霞就带着欣慰的微笑,轻轻闭上眼,陶醉在优美的琴声中。彩霞自小就喜欢音乐。上小学时,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门德尔松的小提琴曲,她就一下子被这天籁般的琴声吸收住了,感觉每个音符似乎都流进了灵魂深处。于是,从那时起,她就梦想能有一把小提琴,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但眼前的现实却不允许她这么做。彩霞知道,自己生在农村,家里又穷,是不可能有条件让她学琴的。于是,她就把一股子劲全都用在了学习上,读初中、念高中,最后又一鼓作气,考上了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留给她的深刻回忆并不是太多,但唯有大三那年的一次联欢

9、,却刻骨铭心地印在了她的内心深处。那是她所在的财经学院和省音乐学院联办的音乐会,其中有个小提琴独奏的节目,一位留长发、着白纱长裙的音乐系女孩翩然登台,演奏了一曲克莱斯勒的爱之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如梦如幻的旋律,以及白衣少女裙裾飘飘、宛若仙子的高贵气质,再一次深深震撼了她的心。联欢结束后,她久久徘徊在舞台下,心中暗自发誓:等将来有了工作,一定重拾梦想,好好学学小提琴。但接下来的她,很快被卷入生活的洪流。找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子,要做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再也无暇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后来怀上了孩子,她就想,自己这辈子怕是和小提琴无缘了,等生下了女儿,一定好好培养她,让她学拉小提琴,实现自己的梦想

10、。这一次倒如了她的愿。孩子生下来后,果然是个女儿。她挖空心思,为女儿取了个颇具艺术气质的名字,叫琴怡。好不容易等琴怡长到了6岁,她就迫不及待地实施起让女儿学琴的计划。几经周折,总算找了位有名气、教学经验又丰富的老师。但接下来又有个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自己和丈夫工作都忙,双方的父母又在乡下,这每周三次的小提琴课到底如何接送?反复考虑了好几天,她最终咬咬牙,放弃了在单位晋升财务总监的机会,谎称身体有病,调了个稍轻松点的工作,以便接送女儿学琴。但让彩霞痛心的是,女儿琴怡压根就不喜欢小提琴。学完第一节课,刚从老师家出来,女儿就哭闹着不要学琴,要学画画。任彩霞千哄万哄,孩子就是不愿意。这下,她真的恼了,平

11、生第一次狠打了女儿一顿。后来,孩子总算屈从了。但每天的练琴,却成为家里的一大难事。每次让女儿练琴,她都苦着个脸,像上战场一般。有时,彩霞实在气不过,就揪住女儿打几下。结果,往往是女儿在外面哭,她躲在屋里哭。丈夫就劝彩霞,要是孩子实在不愿学,就别再逼她了。不行,绝对不行,这么贵的琴都买了,绝不能半途而废!为这事,两口子吵了好几次架。但尽管彩霞操碎了心,女儿拉琴的长进仍是非常慢。三年过去了,女儿也只能拉几首简单的曲子,部分音节还不是太准。倒是画画,虽然自己一直没同意让她报绘画班,但这孩子却对画画很有灵气。眼下,琴怡读五年级了,作业量重了。彩霞不得不降低对她练琴的要求。说来也怪,这一降低要求,女儿拉

12、琴反倒有了些进步。特别是近段时间,一栋楼上的邻居都夸琴怡的琴拉得好听呢。为此,今晚听到女儿的琴拉得这么完美,彩霞简直幸福死了,恨不得女儿立刻就能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闭目聆听间,一支曲子已经拉完。停了一会,曲调一变,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看看天色有些晚了,彩霞平息了下激动的心,轻步上楼。为了不打扰女儿练琴,她尽量放轻脚步,连开门掏钥匙也努力不弄出声响。然而,当她打开门,轻步走进房间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女儿没有拉琴,正坐在书桌旁认真地画着素描,而那梦幻般的小提琴曲,却是从打开的CD中飘出来的彩霞铁青着脸,站在那里,半天没说一句话。忽然,她疯了一般,几步冲到女儿面前,一把夺过桌上的素描纸,嚓

13、嚓几下,撕得粉碎。晚上,丈夫回来了,温言安慰她,又哄着女儿,问明了情况。原来,女儿因不愿练琴,又害怕挨训,就从老师那里借了几张录制的CD,每天放学后,就开大音量,播放CD,好让邻居和妈妈听到是自己在练琴。没想到,今天画画入了迷,没发现妈妈回来,这才露了馅。这天晚上,彩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天快亮了,才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要起床时,彩霞发现枕边放着一张叠成心形的纸。展开折纸,里面竟画着一组漫画。第一幅画的是一个园丁正用力折弯一棵杨树的枝条,边折边说:你看柳树多漂亮,我要把你变成柳树。第二幅画的是那棵被折弯的小杨树,正低着头流着泪,旁边配着一句话:请给小树成长的自由!看着手中的画,

14、彩霞鼻子一酸,两行眼泪涌了出来。(选自小小说世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大三那年的一次联欢会上,彩霞听到一曲小提琴独奏,联欢会结束后,她久久徘徊在舞台下,表现了对自己的梦想未能实现的深深遗憾。B为了接送孩子学琴,彩霞放弃了在单位晋升财务总监的机会,这说明在彩霞心中,一定要好好培养女儿,让她学拉小提琴,实现自己的梦想。C彩霞的丈夫为女儿学琴的事情,曾劝过彩霞,两口子为此还吵了几次架,但彩霞仍然坚持让女儿学琴,丈夫对彩霞彻底失望了。D彩霞勉强女儿学琴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中国很多家庭中,本文蕴含着作者对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思考,这是小说的深刻之

15、处。5小说在刻画彩霞的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答:_6对于彩霞勉强女儿学琴的行为,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试作探究。(6分)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

16、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7、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

18、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

19、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

20、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

21、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B在康桥的

22、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9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

23、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

24、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选自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注“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阍

25、闼:宫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6、)(3分)A“中人”即指宦官,是中国古代宫廷内专供帝王及其家属役使的人员。因他们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人,故称“中人”。B“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由太监直接办理,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随意付给很少的钱。C“谏臣”指直言规劝之臣或掌谏诤的官员。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魏徵、房玄龄。文中张建封、马燧、卢杞等人都属于谏臣。D“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意指军队的帐幕、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

27、,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译文:_(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译文:_(

28、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浪淘沙邓剡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单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感情基调。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

29、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

30、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2)韩愈在师说中赞美古代圣人们知识丰富,修养极高,仍从师请教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古之圣人,_,_”。(3)劝学中表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学者指出,自古以来,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的泱泱大国,数千年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天下一家”,绵延不绝的宏伟现象。很多基业常青的企业对于“工匠精神”有一种孜孜以求的执着,它们的员工往往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执着地追求产品的完美。国内创意产业园、主题乐园热衷于引进海外项目,或是复制国外的文化形

31、象,看似是文化上的兼容并包,实则是指鹿为马地打起经济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全球来宾,而节目主持人却因声求气地将“乐”误读成“了”。“遨龙一号”被用来检验“清除太空垃圾技术”,其中一台机器的手臂,可在太空中抓取废弃卫星和碎片,技术攻关人员对此踌躇满志。为让孩子上名校而对学奥数、练英语趋之若鹜的中国家庭,跟三四岁起就为孩子策划高强度的艺术训练、四处搜寻上镜机会的家庭,心理其实是同构的。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设了第一间实体书店,这是该公司首次推出网购书籍服务20年来开设实体店卖书。B诺贝尔医学

32、奖获得者屠呦呦对青蒿素及其提取方法的发现表明,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和研究。C自1971年联合国把每年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以来,为青年志愿者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社会发展。D进入高三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19(2017全国)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33、。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_。所谓城市的气质,_。正如一个人的气质,肯定与他的先天的文化遗传和后天的文化教养关系密切。城市文化作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_,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怎样,影响到城市人的居家感受、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等等。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他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34、最伟大梦想”。只要有了梦想就一定能成功,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之时,一定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日。有了梦想不一定能成功,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本著名谐星北原武,离开家乡到东京打拼后,他的母亲就开始不断地跟他要钱,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这让北原武很不理解,他也因此很少回家。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奔丧。他在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中,看到一本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的存折和一封信。信上写道:“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你。我担心你不会存钱,将来会没有钱养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钱给我

35、。其实你大哥给我的已经够用了。你给我的钱,我都帮你存起来了。现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钱还给你。”看完信,他哭倒在地。这个故事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人们对它的评论也不一而足,目前还在继续中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就北原武母亲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答案精析1DA项“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错,原文为“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B项偷换概念,“理性精神”错,原文为“这种理性”。C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错,原文为“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

36、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2B“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无中生有。3D“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4C“丈夫对彩霞彻底失望了”无中生有。5勤奋努力,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努力工作,有机会晋升财务总监;执着于梦想,自己学琴的梦想无法实现,就要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对待女儿粗暴,在女儿不愿学琴要画画时、练琴磨蹭时、发现女儿欺骗自己时,对女儿施以暴力。6(示例)孩子不是父母希望的载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家庭教育中不能使用暴力,要顾及孩子的感受。7D“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8ADA项“最重要

37、的转折”依据不足。D项“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错。9(1)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2)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3)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4)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10A原文标点: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

38、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11C根据文中内容,卢杞没有规劝谏诤之举,不符合谏臣的条件。12C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13(1)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参考译文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小时候喜爱写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迈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县。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张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于是到盗

39、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李希烈打败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及挑选其他官吏,就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张狂,于是越分即天子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叛贼平定,张建封加官晋爵。当时,宦

40、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乘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

41、处。”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14ADA项感情基调概括有误。D项不是设问,应是反问。15(1)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梦断古台城,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融实事于历史。(2)用典抒情

42、。“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意绪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16(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7C泱泱大国:指气魄宏大的国家。使用正确。心无旁骛: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使用正确。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不合语境。因声求气: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望文生义。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使用正确。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不合语境。18BA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次”移至“20年来”后。C项成分残缺,应去掉“自”和“以来”。D项句式杂糅,应为“借口”或“以为名”。19B本题主要考查“谦辞”“敬辞”的使用。A项“失陪”是谦辞,表示不能陪伴对方。C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D项“千金”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20(示例)也是有气质的是由它的文化成因所决定的(取决于它的文化)作用于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21(示例)拥护实现中国梦的原因不正确,应是13亿国人的共同心声中国梦的实现和世界强国联系牵强22.写作指导(1)严厉是奋斗的驱动力;(2)索取也是一种付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