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会不相从许(定)好自相扶将(服侍)B渠会永无缘(他) 可怜体无比(可爱)C寻遣丞请还(不久) 千万不复全(无论如何)D谢家事夫婿(感谢) 自可断来信(媒人)2下列加点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及时相遣归 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3下列加点的词语全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昼夜勤作息贵贱情何薄逼迫兼弟兄否泰如天地其日马牛嘶女行无偏斜奉事循公姥进退无颜仪A BC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可怜体无比叶叶相交通B汝岂得自由府吏再拜还C昼夜勤作息嬉戏莫相忘D共事
2、二三年便利此月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手巾掩口啼 B卿当日胜贵C否泰如天地 D千万不复全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译文:_(2)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译文:_ (3)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译文: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雀东南飞中“_,_。_,_”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2)
3、孔雀东南飞中“_,_”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3)孔雀东南飞中“_,_。_,_”几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二、考点对应训练链接考点掌握诗歌中“赋”的艺术手法解析考点:赋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常采用的形式是铺排。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
4、结合在一起用的。答题模板:(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的作用。(2)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时对练阅读课文节选的三段,然后回答问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8节选第二段中详
5、细叙述了刘兰芝从13岁到17岁的生活经历,运用了什么手法?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答:_三、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注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伸颈远望。9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E从体裁上来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10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答:_答案
6、精析1D谢:辞别。2DD项中的“相”是“相互”的意思,其余三项是偏指一方。3A贵贱:富贵,贫贱。否泰:坏运气,好运气。偏斜:不端正。进退:出门,进门,指行为举止。4CA项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D项共事:古义,共同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便利: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使便利。5CC项“否泰”指坏运气、好运气,没有活用。A项和B项是名词作状语,D项是形
7、容词用作动词。6(1)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一举一动都觉得没颜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没想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2)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叮嘱过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3)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7(1)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2)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8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样写不烦琐。铺陈的内容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做铺垫,以引发读者的同情。9AEA项“明月何皎皎”这一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E项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10“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解析通读全诗,不难看出:夜已深沉,主人公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强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