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唐诗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这反映了( )A 农村商品
2、经济的发达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 翻车 B 曲辕犁 C 筒车 D 耧车4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强化B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
3、 社会政局动荡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5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 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 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7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A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B 规模大,分工极细C
4、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D 机器生产形成发展8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由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以推知( )A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 清朝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 清朝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D 政府放松了对外贸易的监管9“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材料中的“他”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0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
5、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 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11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时间1790年1820年1870年城市数(个)661663城市人口比重335%72%25%A 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B 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C 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12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6、A 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B 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C 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D 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13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14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 开办轮船招商局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 创办福州船政局15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B 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C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D 国民政府时期
7、的官僚资本16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 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1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18下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 “大跃进”运动时期C “文化大革命”期间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
8、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20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调整生产关系D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22中国20
9、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B 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工厂制度的诞生B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C 社会立法的改进D 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24“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以工业化为主导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5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
10、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26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A 欧洲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27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
11、目。此机构应该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D 亚太经合组织28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C 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D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29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
12、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B 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C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 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0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
13、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年12月14日申报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
14、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
15、年表(部分)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据材料二,
16、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答 案1B【解析】材料“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家庭手工业的状况,但没有反映出规模的扩大,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
17、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3B【解析】依据材料“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农具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B正确;D是播种工具,A、D是灌溉工具,排除A、C、D。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及其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源是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小农经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个体家庭,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趋于瓦解不符,排除;C项只是提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没有提及原因,排除;D项提及的是思想文化领域,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影响【名师点睛】综合分析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带来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19、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眼界狭隘、思想保守的不足。4家庭伦理上:小农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人们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5D【解析】喻世明言和续刻拍案惊奇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的世俗生活,排除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排除C项。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
20、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6D【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玉米、番薯传入中国,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D正确。7B【解析】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足以说明分工极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细致的制作。该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规模大,分工极细,故选B;A、C、D
21、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抓住关键信息“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即可。8B【解析】清政府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迫打开中国的大门,故A项错误;“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可以看出长途贩运贸易繁盛,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就出现了地域性商人商帮,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长途贩运贸易繁盛,“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属于民间行为,不能体现政府放松了对贸易的监管,故D项错误。9A【解析】根据“1487年”“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结合所学知识可
22、知,材料反映的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故A正确;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B【解析】材料信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 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即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此时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故C项错误;殖民战争是西方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故D项错误。11C【解析】根据图中的时间信息1820年、1870年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之后,美国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故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依据,排除。从上图无
23、法得出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的结论,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图中没有出现1870年之后的变化,故D项错误。点睛:排除错误选项时常用的方法有:第一,时间错误,如本题的D项。第二,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如本题的B项。1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批新兴工业的产生,而这些新兴工业无论是管理要求还是技术要求,都需要大量工科知识的人才,从而推动了大学教育方向的转变,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3A【解析】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正确;B是明朝中后期;C是商朝开始出现;D中繁荣不符合事实。14B【解析】
24、从材料“李鸿章”“必须先求富”可以看出,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求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企业应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就是其中代表,故B项正确;ACD项都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排除。15C【解析】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90年代失败,A时间不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不久失败,B时间不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华侨商人创办的双合盛啤酒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C正确,D错误。【名师点睛】首先根据时间判定是民国时期,其次,知道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的双合盛啤酒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6B【解析】题目材料只能说明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没有材料印证“西方服饰开始
25、传入中国”,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材料“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表明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7B【解析】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材料没有说明人口迁移,A错误;C属于现象,不是本质。D中留学没有体现。18A【解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于1953-1956年,1956年建成投产,一五计划是指1953-1957年的经济建设计划,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时间相符,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时期是1
26、9581960年,“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1978年后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C、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D【解析】漫画中“社社亩产万斤粮“属于大跃进中浮夸风造成的不切实际的宣传,并不属于经济建设、农业科技的成就,A、B、C错误,D正确。20D【解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底,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前后凤阳农业发展的概况,没有体现出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D项正确。21B【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
27、纪9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正确;A、C两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排除;D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22C【解析】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于1980年,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1985年开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故C正确。23B【解析】据所学知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于1885年研制成功改良蒸汽机,并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逐步取代了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这使得工厂的建立摆脱了环境的限制,所以出现了“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的现象,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4B【解析】
28、从两个数字对比来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25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应排除;B项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C项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分析解答。26A【解析】欧洲联盟属于经济和政治联盟,实行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符合模式1,故A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符合模式2,亚太经
29、合组织组织模式比较分散,符合模式3,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故排除B、C、D。2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负责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主要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符合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故C正确,排除A;B是维持世界贸易体系的国际机构,故排除;D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2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多,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排除A。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和阻碍的双层作用,排
30、除B。材料没有涉及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而是强调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C。29C【解析】材料显示美国对于联邦税收的公司贡献的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导致美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公司效益的下降,故C正确;此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A错误;此时克林顿政府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故B错误;新经济发展是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材料显示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故D错误。30(1)史实: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官府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松弛。变化:经济功能(或手工业和商业功能)显著加强。(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31、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入手,即从商业发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城市功能的变化,从之前的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向经济功能增强变化。(2)由材料“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
32、)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可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外部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内部因素可以从自然经济、洋务派等归纳。(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房屋多为西式”“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 “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从中逐一概括“表现”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上海的地理位置入手,从受西方侵略较早、近代科技传入和风俗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原因”。31(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
33、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特点:依据材料中的“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其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工业革
34、命的成果尤其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还有殖民扩张和资本的扩张等方面来归纳答案。具体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特征: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可以看到,在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即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和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罗斯福新政后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关贸总协定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向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趋势。因为此问的答案可概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其原因依据上一问来归纳,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后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是因为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的。故此小问的答案可归纳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