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171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96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专题八 书 信,自学 预习区,互动 探究区,内容索引,拓展 提升区,自学 预习区,文史知识,王安石与“炼字”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素来为人称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南宋洪迈在他所著容斋续笔中谈到,王安石在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在草稿上改过数次。先用“到”字,再改“过”字,又换“入”字、“满”字;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这一字之改的“绿”,既含“春到”,又表“春满”,更富有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之意,使之如见其景、如入其境。可见名家对炼字炼句的讲究。,这篇文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

2、,当时任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字君实)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题目解说,新旧两派之间的这场政治斗争,在当时朝廷上下本就非常引人注目,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这类信件,更带有半公开的性质,双方在论战辩难时都是全力以赴的。因此,这封回信虽然简短,却是精心结撰之作。 开头一小段

3、文字,表面上是向对方解释上次为什么简短回复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实际上作者着意强调的倒是“所操之术多异”这句话。细读信的全文,便可发现作者的辩驳和批评都贯串了这一中心思想线索。“立片言以居要”,作者一开始就把问题的实质点出来了。,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 (1)强聒( ) (2)壬人( ) (3)卤莽( ) (4)胥怨者民也( ) (5)怨谤( ) (6)会晤( ),u,rn,l,x,bn,w,2.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_ (2)冀君实或见恕也:_ (3)辟邪说,难壬人:_ (4)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_ (5)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

4、力助上以抗之:_,窃,私下,谦辞;游,交往,冀,希望;见恕,原谅我,辟,排除、驳斥;难,责难,考虑,抵御、抵抗,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某,某启:_ 某所,而母立于兹:_,作者自称,指不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2)操,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 操童子业,久不售:_,坚持,从事,(3)厚,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 宽厚而爱人:_ 刀刃者无厚:_,优待,推崇,忠厚,与“薄”相对,(4)壬,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_ 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_百礼既至,有壬有林:_,巧言谄媚,天干的第九位,盛大,庄严,(5)胥,胥怨者民也:_ 就老胥而问:_,相互,小官吏,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

5、义 (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_ 今义:_,喧扰,争吵。,气势猛。,(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_ 今义:_,谦辞,用于自称。,很小或很少。,5.说出下面句中加颜色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_,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泽,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_ _ (2)终必不蒙见察:_,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被动句,“见”表被动,7.翻译下列句子 (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_,如果名和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

6、天下怨谤也。 译文:_ _,现在您所用来指教我的,是以为我侵犯其他机构的职权,制造事端,与民夺取财物,拒绝旁人劝告,因而招致天下的怨恨和指责。,(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_ _,(这是由于他先)考虑理由正当,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原因。,互动 探究区,结构图引,答 司 马 谏 议 书,一、交代写信的原因和目的 二、驳斥谬论, 分析原因 三、书信常规的结尾,驳“侵官”因: 驳“生事”因: 驳“征利”因: 驳“拒谏”因:,受命于人主 议修于朝廷,针锋 相对, 态度 坚决,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 天下怨谤,众汹汹然,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7、,答案,研读探讨,答案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信,对王安石的变法加以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2.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答案 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答案 (1)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2)“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案,答案 (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司马光认为这种情形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3.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4.在如此严

8、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品读赏析,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答案,答案 (1)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这篇文章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运用这样的外交辞令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而驳斥司马光指责的语句言简意赅,不容置辩,干净利落。 (2)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见解新颖,堪称古代政论文的典范。,拓展 提升区,出世与入世浅谈 在哲学中,把那种认为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的哲学称为“出世的哲学”;而注重人伦世务,只讲道德价值不讲超道德价值的哲学称为“入世的哲学”。简单来讲,所谓“出世”,即看破红尘,脱离苦海;所谓“入

9、世”,即为世上做些有意义的事。所以,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而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或许是积极的,但太现实了,太肤浅了,就像走错了路的人,跑得越快,错得越远。然而生活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破尘土里的云烟,也不是谁都可以带着一份虔诚的心态去感悟禅,去修身养性,潜移默化的指引着自己,迁移“悦”读,前行的路程,其间的得失与辛酸,不是谁说放弃,说忘记就可以成为一道拂弦,而后划破长空,去宁静地感受自然的芬芳,去体会淡泊的从容。 “入世”需要的是资格,“出世”需要的是勇气。哲人云: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入世同样要恪守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10、入世的人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你凭什么入世?武人入世前要饱受筋骨之痛,文人入世前要历经八年寒窗之苦,就连混迹江湖的浪子也要修得: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量),四季衣裳。据说李白能让杨贵妃替他捧砚研墨,高力士替他捧腿脱靴,都是因为番国渤海寄予唐皇一书信,但其中文字无人能识,后贺知章向朝廷推荐了李白,才回复了渤海国的信。李白之所以能恃才傲物,,是因为他有这个资本。然而陶渊明何尝没有八年寒窗之苦,何尝没有想过“大济苍生”,可最后还是选择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这又需要多大的勇气!陶渊明走上辞官归田的道路,从根本原因来看是因为他酷爱自由,不愿受官场的羁勒。他也知道,恬静的田园生活固然

11、悠闲,但是很有可能要忍饥挨饿,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愿意混迹于令人窒息的官场,让自己高洁的人格受到玷污。另外,陶渊明“逃禄归耕”也是受到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情况下,退隐山林,保持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的气节恐怕是陶渊明最好的选择了。,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人们往往会从这一面走到那一面。但我觉得只有将这两个方面都体验过了,参透了,然后做出的选择和判断才是正确而能够成功的。一个人要想入世为官,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最好是先要有出世的思想和体验。 范蠡就能够将这个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

12、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最后功成身退又因经商而富甲天下。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试想,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够达到这一层次?,北宋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让世人瞩目的人物,他就是北宋宰相王安石。这位宰相才华横溢却又一生坎坷,但他一生追求合乎中道,不走极端,不任性,不偏激,在对待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他一方面不主张完全放弃世俗生活,像出家人一样弃绝夫妇父子,过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赞同完全入世,过一种庸俗的生活。王安石主张有所作为,有兼济天下之志,他并不想只是独善其身,因而反对传统的重隐逸而轻仕进的做法。王安石大胆推翻了

13、孔子、孟子、杨子等先代圣贤的观点,他认为入仕是为了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谋取富贵,因此即使是他身居相位时亦有山林之思。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使王安石始终不乐富贵,,他屡屡力辞相位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期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恐怕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最后十年的退休生涯,王安石的一生就会有更多的缺憾。在他人看来,离开相位、回归乡野会带来巨大的失落感,但对王安石来说却是得其所哉,这是那些依恋荣华富贵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凡物,大凡要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情罢了。浪漫只是我们疲惫了,困惑了,受伤了以后的美丽梦境,或说是精神的鸦片,藉此去麻痹自己,欺骗自己并感动自己。至于效果,其实并不重要,生存下来就是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