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桥边的老人(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语言建构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据说这个平房区曾是十分光鲜的地段,大约四十多年过去,逐步成了外来务工者聚居的地方。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房屋维修工等_,做各种小食品、小生意的人更是_。大家亲密无间,见难相帮,每家的小院和陋室都整修得_,门前即便有一寸土地,也要栽上几棵葱,种上几棵倭瓜、葫芦。晚饭后的光景和美闲适,有的漫步小巷,有的聚众下棋、打扑克,有的扎堆侃大山,()。巷中央有位老大嫂常把一架老式缝纫机搬出家门,支起太阳伞做些缝缝补补的活,扦个裤脚、换个拉链只收一两块钱。有人忘记带零钱,露出尴尬的笑脸,大嫂也只是
2、一挥手:“远亲不如近邻,这点小事算个啥呀!”这十里长堤旁的小巷虽简陋狭窄,然而这里每天演绎着的却是俗世间_的画卷。小巷里的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他们心中都充溢着温暖和爱,于是,眼前便总有一分明媚与妖娆。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据说这个平房区曾是十分光鲜的地段,四十多年过去,逐渐成了外来务工者聚居的地方。B.据说这个平房区曾是十分光鲜的地段,大约四十多年过去,逐步成了外来务工者聚居的地方。C.据说这个平房区曾是十分光鲜的地段,四十多年过去,逐步成了外来务工者聚居的地方。D.据说这个平房区曾是十分光鲜的地段,大约四十年左右过去,逐渐成了外来务工者聚居的
3、地方。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大约四十多年过去”,应该删去“大约”;二是用词不当,“逐步”应该改为“逐渐”。答案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也有专拣犄角旮旯说些亲热话的小情侣B.也有专拣犄角旮旯的小情侣,说些亲热话C.也有小情侣专拣犄角旮旯说些亲热话D.也有小情侣说些亲热话,专拣犄角旮旯解析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和“有的扎堆侃大山”搭配最好的就是C项。答案C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举不胜举有条不紊动人心弦B.无所不有不可胜数有条不紊扣人心弦C.无所不有不可胜数井井有条动人心弦D.一应俱全举不胜举井井有条
4、扣人心弦解析“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指什么都有。“举不胜举”指列举也列举不完。“不可胜数”指不能计算数目,形容非常多。“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井井有条”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动人心弦”指非常动人。“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答案C4.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以百年孤独闻名于世的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经常弥漫着热带烂水果或干热的火车煤烟味道的加勒比气息浓郁的短篇小说似乎总能激发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愿望。答:答案拉美作家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闻名于世,他的短篇小说具有浓郁的加勒比气息
5、,经常弥漫着热带烂水果或干热的火车煤烟味道,似乎总能激发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愿望。5.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个构思框架的中心是“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内容包括讲座和活动两部分,其中,活动部分又包括两方面。答题时要把握好表述的角度、对象,合理确定表述顺序,语言简练。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二、审美鉴赏与创造(30分)(一)课内阅读阅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15分)“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
7、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
8、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6.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离开。根据上下文,请分析老人“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原因。(3分)答:答案体力不支、疲惫不堪。对动物的牵挂(对家园的留恋)。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答对两点即可)7.节选部分是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我”在文中有
9、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我”是故事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文章的亲切感。采用了“有限视角”的叙述角度,避免了作者的介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判断老人的遭遇和内心情感。8.请分析小说结尾处“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中的“只是”的表达效果。(4分)答:答案“只是”一词在这里意味深长,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9.阅读小说的最后一段,试结合原文分析结尾一段的作用。(4分)答:答案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这位老人始终没有离开。通过写法西斯
10、正向埃布罗挺近,点明了故事背景。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的描写,渲染了浓重、压抑的战争氛围。暗示中心,点明主题:这天是“复活节”,复活节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含蓄地写出对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期待。(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15分)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复杂。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摸
11、腰边的手枪。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有什么事吗?”伯朗耸耸肩,说:“我怎么知道。”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为我们的敌人效劳!”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看来我已经暴露了,怎么办?是鱼死网破,还是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霍夫曼听到一声“坐”。他一个激灵。大使离开座位,朝霍夫曼走来。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有个重要的
12、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回国述职一样。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挺了挺腰,问:“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个家伙是谁吗?”大使说:“我们的二等秘书伯朗。”“他?”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你这只老狐狸,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混蛋!”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喏,今天下午的。要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大使拍拍霍夫曼的肩头。
13、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间。”说罢,也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难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卫生间里,没人。他喊道:“伯朗先生!伯朗先
14、生!”没人应声。霍夫曼真的慌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准备钻进天棚里。就在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么呢?”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问:“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伯朗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噢,是的。”霍夫曼忙跳了下来。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那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
15、报告:“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的任务。”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霍夫曼高声抗议:“部长先生,您误会了。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部长微笑着说:“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秘密押解你回国。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量情报出卖给敌国!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谢谢你的全力配合。”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当行刑车停下来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霍夫曼看到他,顿时惊
16、讶得合不拢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也露出惊讶的神情。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012号霍夫曼,这位是009号伯朗。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霍夫曼不由仰头长叹。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10.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对落叶的描写和结尾对天空的描写都对人物有烘托作用,前者烘托出人物烦乱不安的心理,后者烘托出人物惊讶恐惧的心理。B.当大使说出霍夫曼要押解的对象是伯朗时,霍夫曼看到了大使那“说不出的目光”,说明霍夫曼已经察觉大使在怀疑自己了。C.小说以二战时的西方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悬念
17、的谍战故事,看起来是在写两个间谍,暗中却是在写正义力量的谋划,构思巧妙。D.小说在语言上不追求华丽辞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来写情节;在人物描写上注重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不使用修辞手法,文笔简洁明快。解析A项,“惊讶恐惧的心理”不合理。B项,有怀疑但并未“察觉”。D项,“不使用修辞手法”表述不当,开篇的心情描写、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出现等就运用了修辞手法。答案C11.小说在刻画霍夫曼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6分)答:答案背信弃义,唯利是图:为了获取利益,他背叛祖国,但又不完全“忠于”敌国,甚至还娶了一位无辜的姑娘为妻作为掩护;为保全自己而牺牲“战友”。经验丰富,做事谨慎:在大使面前故作
18、镇静,押解伯朗的路上不敢合眼。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下意识摸枪,暗暗捏紧拳头等。1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秘密押解”,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谍影重重”,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你还另有更好的题目吗?为什么?(6分)答:答案(示例一)“秘密押解”好。“秘密押解”未交代押送者和押送对象,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秘密押解”是对小说主要事件的概括,是小说冲突集中展现的情节;用“秘密押解”为题表现了正义力量计策的巧妙,突出了正义的一方,彰显了主题。(示例二)“谍影重重”好。“谍影重重”制造了一种神秘氛围,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主要人物的身份,暗示了情节的复杂;“谍影重重”暗示了押解任务的艰巨,侧面表现出正义力量的智慧,有助于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