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2101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1(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外表平庸,面容忧郁,滞 留着愚钝和压抑,但他却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他x 利的目光令人zh 息,他伟大的灵魂令人敬仰,他笔耕不辍 ,为世人留下了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对于现实他深恶 痛疾,最终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小站。他的墓地只是树林里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然而却让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深深的震hn 并肃然起敬。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是()A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的犯罪分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仲裁。B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毛泽东在政治、战略、军事、理论、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创的理论与实践。准确理解毛泽东,需要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方面的建树。C秃鹤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使秃鹤显得鹤立鸡群。D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其词汇量成正比,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根

3、本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B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C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4(3分)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藤野先生作者用满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在日本留学时给予他无私帮助的老师,这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写到自己老师的文章。B古诗中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如野望中用“采薇”表达诗人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使

4、至塞上用“征蓬”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C律诗共有八句,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D苏子瞻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一个秋日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被贬黄州的郁闷心境以及豁达中的闲适乐观。5(10分)古诗文积累,根据要求默写或填写理解性内容。(1)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2)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4)“水”是古诗文中意趣丰富的风景,你能写出两句本书中所出现的描写水的语句吗?(选择两篇不同的诗文) , 。 。 。6(5分)

5、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11月4日,2018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馆鸣枪开跑,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人浩浩荡荡开跑,场面相当壮观。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杭马有了一些新气象。此次比赛与垃圾分类工作紧密结合,在所有比赛补给点、人流聚集地、赛道沿线均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据悉,赛事现场共设投放点98组,其中黄龙主会场内40组,每个投放点分别放置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三个垃圾箱,并有联运环境的志愿者开展现场宣传引导,帮助居民及参赛选手正确投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准确无误。 现场分好后的垃圾被统一送往垃圾回收站,由联运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拣、称重、打包并实时记录相关数据。此外,联运

6、环境还将活动现场收集的可回收物按市场价售卖,所得款项,将全部无偿捐献给公益组织,用于环境保护。(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杭马赛道”一直被誉为“最美赛道”,“杭马”是杭州的一张名片,目前杭州市正积极实行垃圾分类,请围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主题,为“杭马”拟一则倡议书。(只写正文)二、现代文阅读(32分)7(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飘逝的风筝(徐国平) (1)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2)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3)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

7、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4)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5)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上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6)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7)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8)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

8、,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紧握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9)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10)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11)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

9、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12)唉,不想那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13)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14)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15)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的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16)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

10、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17)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的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18)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19)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看,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20)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1)男孩一脸茫然,摇头不知。 (22)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

11、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拉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3)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4)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25)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地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迷茫(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要评价鹞爷的性格特点。(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的问题。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

12、(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5)段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与一人的院落。(4)题目“飘逝的风筝”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16分)名著阅读【材料一】 (1)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2)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别院。他毫不惹眼的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

13、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3)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材料二】 (4)长征的统计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

14、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5)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的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的前进。红军机枪向敌人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得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

15、悬崖上。(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材料三】 (6)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 敌人垮了!冲呀!” 南岸所遇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 攀在最前面的李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 第一个冲进火海。 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节选自长征王树增著,有删减)(1)选文(5)描写了什么事件?并结合红星闪耀中国简要概括这一事件。(2)试分析选文(5)中加点字词以及选文(4)中具体数

16、据的表达效果。(3)比较选文(5)(6),你更喜欢哪一种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说明理由。(4)根据选文(1)(2)(3)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的“奇迹”中的重要作用。三、古诗文阅读(20分)9(4分)文言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虽乘奔御风 晓雾将歇 自非亭午夜分 窥谷忘反 10(11分)阅读下面二则古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7、乙】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的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注】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本末:树梢。死法:死于军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欣然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 )虽兵阵相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由是如挂钩之鱼,忽的解脱。(3)【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作品,虽然写作的时间不同,地点也不同,但所展露

18、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11(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雨后池上北宋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四、作文(40分)12(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很有意思的事。然而总有人抱怨着,抱怨天气,抱怨命运,抱怨机会,甚至抱怨这个世界没有意思。其实,那一方明媚的阳光很有意思,它时刻温暖着王鼎钧稚嫩的心灵;那一泓小石潭水也很有意思,他慰藉着谪居的柳宗元脆弱的灵魂。还有那一朵艳丽的花、一句温馨的话、一些爱

19、我们的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世界,或许,我们只是没有一双“有意思”的眼睛罢了。 请以“这很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1(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外表平庸,面容忧郁,滞zh留着愚钝和压抑,但他却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他x犀利的目光令人zh窒息,他伟大的灵魂令人敬仰,他笔耕不辍chu,为世人留下了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对于现实

20、他深恶w痛疾,最终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小站。他的墓地只是树林里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然而却让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深深的震hn撼并肃然起敬。【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好重点字书写,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解答】答案:zh 犀 窒 chu w 撼【点评】做好本题,除了要能对词语进行正确书写外,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工整,平时应拿出一定时间练习书法。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的犯罪分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仲裁。B作

21、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毛泽东在政治、战略、军事、理论、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创的理论与实践。准确理解毛泽东,需要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方面的建树。C秃鹤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使秃鹤显得鹤立鸡群。D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解答】A有误,“仲裁”是指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而犯罪

22、分子的犯罪不具争议,应用“制裁”;B正确;C有误,“鹤立鸡群”是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这里望文生义;D有误,“殚精竭虑”是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是褒义词。与句子中的感情色彩不符。故选:B。【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其词汇量成正比,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B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C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

23、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在第一个“词汇量”后加“的多少”。B正确。C有误,语义重复,去掉“因为”。D有误,语序不当,应为“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

24、加以巩固。4(3分)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藤野先生作者用满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在日本留学时给予他无私帮助的老师,这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写到自己老师的文章。B古诗中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如野望中用“采薇”表达诗人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使至塞上用“征蓬”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C律诗共有八句,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D苏子瞻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一个秋日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被贬黄州的郁闷心境以及豁达中的闲适乐观。【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

25、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解答】A有误,鲁迅先生还写过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B有误,使至塞上用“征蓬”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非使用典故;C正确;D有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5(10分)古诗文积累,根据要求默写或填写理解性内容。(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水”是古诗文中意趣丰富的风景,你能写出两句本书中所出现的描写水

26、的语句吗?(选择两篇不同的诗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萋萋”“鹦鹉”“暮”的写法)(2)晓雾将歇;沉鳞竞跃。(注意“鳞”“竞”的写法)(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不要把“长河”写成“黄河”)(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注意“悬”“峰”的写法)【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

27、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5分)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11月4日,2018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馆鸣枪开跑,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人浩浩荡荡开跑,场面相当壮观。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杭马有了一些新气象。此次比赛与垃圾分类工作紧密结合,在所有比赛补给点、人流聚集地、赛道沿线均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据悉,赛事现场共设投放点98组,其中黄龙主会场内40组,每个投放点分别放置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三个垃圾箱,并有联运环境的志愿者开展现场宣传引导

28、,帮助居民及参赛选手正确投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准确无误。 现场分好后的垃圾被统一送往垃圾回收站,由联运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拣、称重、打包并实时记录相关数据。此外,联运环境还将活动现场收集的可回收物按市场价售卖,所得款项,将全部无偿捐献给公益组织,用于环境保护。(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杭马赛道”一直被誉为“最美赛道”,“杭马”是杭州的一张名片,目前杭州市正积极实行垃圾分类,请围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主题,为“杭马”拟一则倡议书。(只写正文)【分析】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和应用文写作。首先要熟读材料,掌握材料的核心内容,然后概括提炼出标题。写倡议书需要注意内容的具

29、体化与格式要求。【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给新闻拟标题相当于概括这篇新闻。要注意的是把握这篇新闻的主题,体现出新闻的主要内容。新闻里除了写马拉松比赛还有垃圾分类,而且垃圾分类是新闻的重点,不能忽略,还要注意字数限制,不能超过15个字。(2)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倡议书的格式包括:标题、写倡议书必要性的分析。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两个部分进行把握、具体的倡议内容、结束语、落款五个部分。本题只写正文部分。写作的重点是具体的倡议内容。倡议书具体的倡议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从“倡议某个群体如何做”这个角度进行阐述,还要与新闻“杭马”相结合,阐述后可以在总结上文的基础上发出倡议,升华主旨。

30、答案:(1)杭马与垃圾分类相得益彰。(2)“杭马赛道”一直被誉为“最美赛道”,此次比赛与垃圾分类工作紧密结合,记保护环境又奉献爱心,何乐而不为呢?在此我向所有人发出倡议:让我们手拉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吧!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受益你我,请您给环境多一些关爱!让我们的地球永葆生机!【点评】该素材从身边事件出发,拉近了学生与素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启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语文的学习更加生活化。二、现代文阅读(32分)7(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飘逝的风筝(徐国平) (1)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2)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

31、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3)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4)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5)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上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6)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7)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

32、,听说要建飞机场。 (8)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紧握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9)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10)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11)

33、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12)唉,不想那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13)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14)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15)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的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

34、的影子。 (16)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17)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的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18)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19)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看,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20)鹞爷心一动,随

35、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1)男孩一脸茫然,摇头不知。 (22)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拉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3)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4)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25)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地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迷茫(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要评价鹞爷的性格特点。(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的问题。你玩一下,就知道

36、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5)段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与一人的院落。(4)题目“飘逝的风筝”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析】本文通过写男孩放风筝的情节,写出了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小说旨在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乡村文

37、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美丽家园的守护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根据文中“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可以看出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的人;根据文中“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可以看出鹞爷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根据文中“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

38、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可以看出鹞爷渴望亲情;根据文中“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可以看出鹞爷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蛊惑”在句中有诱惑之意,根据前文第十、十一段内容来看,可以看出鹞爷之所以想让男孩玩,与他的扎风筝手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玩有关。再根据后段中的“鹞爷远远的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一句,可以确定如此做,是表现鹞爷想让男孩喜欢上风筝。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这个句子要突出的是鹞爷扎风筝的手艺,而加点的词“活灵活现”表现其扎的风筝逼真,如同真的一样

39、,“千姿百态”突出其扎的风筝的形状多,二者结合都具体地表现其手艺的精湛。(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这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农村的荒芜之景,并以“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与一人的院落”,表现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正在日渐的被破坏。(4)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从文章前五段内容来看,标题“飘逝的风筝”指的是乡村生机和活力所消逝;根据九到十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飘逝的风筝”还指扎风筝传统技艺的消

40、失;再根据第十二到文段的内容,“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拉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可知“飘逝的风筝”指的是农村人纷纷进城,让美丽乡村日渐荒芜。据此综合表述即可。答案:(1)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2)“蛊惑”在句中指诱惑,鹞爷想以此让男孩喜欢上风筝,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传统技艺。加点词表现了鹞爷扎的风筝不仅形状各异,而且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突出其扎风筝技艺的高超。(3)环境描写,表现农村的荒芜与破败,以及受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被蚕食消失,以此提醒人们注意对美丽乡村的保护。(4)“飘逝的风筝

41、”实指小男孩的风筝淡出人们的视线;实际上隐含着许多更为深刻的内涵:暗示了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如“鹞爷的儿子”之类的后辈飘离乡村去城里生活;象征着乡村传统文明被城市“掏空后”渐渐消逝的虚空没落;象征着传统工艺的消失;暗含了作者对传统工艺失传和传统乡村文明被现代化大潮激荡无存的困惑与茫然。【点评】理解标题的含义:(1)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2)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3)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4)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5)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6)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7)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

42、章标题的含义。8(16分)名著阅读【材料一】 (1)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2)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别院。他毫不惹眼的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3)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材料二】 (4)长征的统计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

43、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5)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的抓住了

44、铁锁一步一抓的前进。红军机枪向敌人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得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材料三】 (6)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 敌人垮了!冲呀!” 南岸所遇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 攀在最前面的李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 第一个冲进火海。 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节选自长征王树增著,有删减)(1)选文(5)描写了什么事件?并结合红星闪耀中国简要概括这一事件。(2)试分析选文(5)中加点字词以及选文(4)中具体数据的表达效果。(3)比较选文(5)(6),你更喜欢哪一种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说明理由。(4)根据选文(1)(2)(3)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的“奇迹”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