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22分)1(2分)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雾蔼 衰草连天 褶皱(zh) 风雪载途(zi)B装置 偷偷摸摸 缄默(jin) 销声匿迹(n)C沼泽 草长鹰飞 悬殊(sh) 沉淀物(din)D凋零 花香鸟语 龟裂(gu) 鹅卵石(lun)2(3分)热词积累。“有温度”,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下列例句中“有温度”的意思,完成这张“新词卡片”。 3(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1)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
2、杜少府之任蜀州)(3)小石潭记中的鱼儿们“ , ”,好像在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令人喜爱。(4)诗经中不乏歌咏爱情的经典名句:关雎中“ , ”表现了君 子对贤惠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蒹葭中“ , ”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 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4(2分)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因此古代的许多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
3、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ABCD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B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己亥杂诗和饮酒组诗等。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D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 哲学史发展的历程。6(3分)联系傅雷家书的书
4、信内容,从“父亲”、“学者”这两个角度,说说你看到的傅雷形象。二、文本阅读(38分)7(16分)阅读我来出个题,完成下列各题。我来出个题崔立 胡中华教了一辈子的书,今年是最后一年,明年,他就正式退休了。 这段日子以来,胡中华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孩提时的回忆中,还想起了那段啃馒头的日子。想起那段回忆,胡中华总有些辛酸。 上课铃声响起,胡中华捧着一堆教科书走进教室。 胡中华教的是数学,今天,他想考考这群调皮捣蛋的城市里的小学生。 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们还在大声讲着话。胡中华快步走到讲台前,重重地咳嗽了一下,教室里马上就鸦雀无声了。 胡中华看了看同学们,说:“我出个题,假设这里有 55 个馒头,而我
5、们班只有 40 名同 学,大家想一下,这些馒头每人能分几个,还能剩几个?” 有同学举手,胡中华一看,是班长刘雷,他很欣慰地一笑,说:“刘雷,你说说看。”刘雷说:“老师,每人能分 1 个,还剩 16 个!”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刘雷说:“老师,因为我不喜欢吃馒头,所以还剩 16 个。”“不,老师,不是 16 个,是 17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学习委员赵雪也站了起来。“老师,不是 17 个,是 18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数学课代表李明也站了起来教室里一下就乱成了一锅粥,胡中华有些哭笑不得。 双休日时,胡中华陪老伴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穷,老家的孩子们个个晒得乌黑发亮
6、,瘦得就剩皮包骨头了。胡中华看着有些难过,闭塞、贫穷,说到底还是穷啊。 有七八个孩子在树荫底下玩,胡中华也坐在那里乘凉。他想试试这群孩子学习怎么样,便打趣着说:“孩子们,你们过来。” 胡中华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说:“爷爷给你们出个题,如果谁答对了,我就把糖奖励给他吃,好吗?”孩子们没回答,他们的眼睛定定地看着糖,一动不动。 胡中华问:“假设这里有 12 个馒头,而你们只有 8 个人,大家想一下,馒头每人能分几 个,还能剩几个?”孩子们都很踊跃,都吵着要回答。胡中华指了指最瘦小的孩子,说:“你 说说看。”那个孩子大声说;“每人能分一个,还剩 3 个。”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孩子说:“
7、爷爷,因为我想吃两个,我有好多天没吃到馒头了。”孩子一脸兴奋的神情。 有孩子在喊:“狗蛋,你瞎扯,应该还剩两个,我也要吃两个!” 但很快,又被其他孩子的声音给掩盖了:“二毛,你胡说,还剩一个”“长根,你乱说,没了,一个都不剩了” 胡中华看着还在争执中的孩子,默默地把口袋里的糖一颗一颗摸出来放在树下。刚放下,孩子们就一起抢了。胡中华忙喊:“别抢,都会有的。”孩子们却扭打在一起胡中华轻 轻叹了一口气,就摇晃着身子走开了。 踱回老屋时,老伴不在家,估摸着应该是到邻居家串门去了。 胡中华搬了一张凳子,坐在老屋门口,摸出一根旱烟,轻轻抽了一口,很快,就被呛得重重咳了一下。看着满眼苍茫的田野,胡中华就想起
8、年少时的那段关于馒头的往事。 娘跑了半天山路,从亲戚家借来三个大馒头。胡中华兄弟四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连 走路都没了力气。娘说:“孩子们,娘没用,只要到这三个馒头,你们就分着吃吧。” 胡中华兄弟几个相互看着,大哥对二哥说:“二弟,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二 哥却说:“大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三哥却说:“大哥二哥小弟,你们仨一人 一个,分吃了吧!”胡中华说:“大哥二哥三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兄弟几个 都让着馒头,却谁也没动。馒头就一直放在桌上,直到傍晚有只野狗跳进屋,把三个馒头都 吃了。 娘追赶着该挨千刀的野狗,追着追着,娘就追不动了,坐倒在地上哭。胡中华兄弟四人 也哭
9、了,抱住娘痛哭,还不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是饿极时肚里才发出的。 想着想着,胡中华的眼前就模糊了。(选自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 年第 6 期)(1)同一类数学题分馒头,不同的答题者,却有截然不同的分法与结果。请根据文意完 成下表。题目答题者分法与结果分馒头:55个馒头,40个学生城市小学生 分馒头:12个馒头,8个学生农村孩子 分馒头:3个馒头,4个兄弟年少时胡中华兄弟四人每人一个馒头分不够,兄弟谦让宁可饿肚子也不舍得吃,结果让狗叼走了。(2)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到胡中华“愣了一下”,分别体现他怎样的心理?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3)文章为什么要插叙胡中华童年时代兄弟
10、四人分馒头的情景?(4)原来数学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探究文章“分馒头”中蕴含的思想情感。8(4分)品味下面这首诗,结合小贴士内容,揣摩诗人选用“笛”与“月”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效 果。答钟弱翁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小贴士一】:意象,是古诗词中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因诗人的心境不同,其表达的具体情感也不同,同一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意境也不同。【小贴士二】:牧童,只是一个化名。钟弱翁,名钟傅,弱翁是他的字,宋朝人,钟弱 翁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多次被降职。这首诗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劝勉他。9(19分)阅读核舟记(节选)核工记(节选),完成下列
11、各题。【甲】核舟记(节选)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
12、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核工记(节选)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 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 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
13、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之句。【注释】:雉(zh):城墙上的垛子。司更卒:更夫。桴:鼓槌。应门:应声开 门。度:揣测。卷帙(zh):书卷,这里指佛经。舣(y)舟:停船靠岸。乃尔:如此这 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尝贻余核舟一 诎右臂支船 负卷帙踉跄行 有客凭几假寐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鲁直左手执卷末,右
14、手指卷,如有所语。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长五分许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形若渐寤然若听茶声然(核舟记)C如延纳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D高阜钟阁踞焉不复出焉(桃花源记)(5)【甲】【乙】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三、作文(作文40分,含书写3分)10(40分)根据要求作文。在人生路上,我们总不停地展望,向远方看,向将来看;其实我们也需要回望,回望起点,回望过去在本卷跨越地平线中,作者的“展望”与“回望”,引发我们哪些联想、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理解,还可以要
15、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知识积累(22分)1(2分)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雾蔼 衰草连天 褶皱(zh) 风雪载途(zi)B装置 偷偷摸摸 缄默(jin) 销声匿迹(n)C沼泽 草长鹰飞 悬殊(sh) 沉淀物(din)D凋零 花香鸟语 龟裂(gu) 鹅卵石(lun)【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读音、字形。【解答】A“雾蔼”的正确书写“雾霭”;B正确;C“草长鹰飞”的正确书写“草长莺飞”;D“龟裂”的正确读音“jn li”
16、。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要读准字音,注意平时易错字的读音,如:龟裂、缄默。还要辨析形似字,如:雾霭与和蔼。2(3分)热词积累。“有温度”,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下列例句中“有温度”的意思,完成这张“新词卡片”。温暖,温度适宜。有热度,发烧让人感到温暖【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要熟知词语的意思及在不同语句中的区别,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词语。【解答】句中的意思是花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开放,所以此处“有温度”应该指适宜温度。句中的意思是孩子的体温高该送医院,所以此处“有温度”指的是有热度,发烧。句中的意思是城市有温度,也就
17、是城市让人感到有温度,即为让人感到温暖。答案:温暖,温度适宜有热度,发烧让人感到温暖【点评】做好本题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3(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小石潭记中的鱼儿们“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好像在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令人喜爱。(4)诗经中不乏歌咏爱情的经典名句: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现了君 子对贤惠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 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
18、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端居耻圣明;(2)城阙辅三秦(重点字:阙);(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重点字:佁);(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重点字:窕)。【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
19、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4(2分)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因此古代的许多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ABCD【分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
20、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解答】通读全各句段发现:具体概括段意、点明主旨的作用,可以作为第一句;通过句可判断,此语段的表达顺序是先“动物”后“植物”,所以为第二句;从句中的“还”字可判断为第三句;句为过渡句是第四句;名是关于“植物”举例可作为第五句;句小结作为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推理方法作答。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B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21、,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己亥杂诗和饮酒组诗等。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D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 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CD正确;B不正确,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故选:B。【点评】做好本
22、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6(3分)联系傅雷家书的书信内容,从“父亲”、“学者”这两个角度,说说你看到的傅雷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要注意联系傅雷家书的书信内容,结合人物的多角度的描写,多元化的分析傅雷作为父亲与学者的人物形象,语言要有简明概括。【解答】本题属于名著阅读。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根据作品内容,傅雷现身说法,从做人、对待艺术、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儿子做出了悉心指导。答题时要紧密联系傅雷家书的书信具体语句内容,从“父亲”、“学者”这两个角度作答,语言要流畅。答案作为“父亲
23、”,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作为“学者”,在信件中傅雷要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名著的理解、感悟和欣赏评价能力,要求考生熟悉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主题,并且组织精练的语言表述。二、文本阅读(38分)7(16分)阅读我来出个题,完成下列各题。我来出个题崔立 胡中华教了一辈子的书,今年是最后一年,明年,他就正式退休了。 这段日子以来,
24、胡中华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孩提时的回忆中,还想起了那段啃馒头的日子。想起那段回忆,胡中华总有些辛酸。 上课铃声响起,胡中华捧着一堆教科书走进教室。 胡中华教的是数学,今天,他想考考这群调皮捣蛋的城市里的小学生。 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们还在大声讲着话。胡中华快步走到讲台前,重重地咳嗽了一下,教室里马上就鸦雀无声了。 胡中华看了看同学们,说:“我出个题,假设这里有 55 个馒头,而我们班只有 40 名同 学,大家想一下,这些馒头每人能分几个,还能剩几个?” 有同学举手,胡中华一看,是班长刘雷,他很欣慰地一笑,说:“刘雷,你说说看。”刘雷说:“老师,每人能分 1 个,还剩 16 个!”胡中华愣了一下
25、,问:“为什么?” 刘雷说:“老师,因为我不喜欢吃馒头,所以还剩 16 个。”“不,老师,不是 16 个,是 17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学习委员赵雪也站了起来。“老师,不是 17 个,是 18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数学课代表李明也站了起来教室里一下就乱成了一锅粥,胡中华有些哭笑不得。 双休日时,胡中华陪老伴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穷,老家的孩子们个个晒得乌黑发亮,瘦得就剩皮包骨头了。胡中华看着有些难过,闭塞、贫穷,说到底还是穷啊。 有七八个孩子在树荫底下玩,胡中华也坐在那里乘凉。他想试试这群孩子学习怎么样,便打趣着说:“孩子们,你们过来。” 胡中华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说:“爷
26、爷给你们出个题,如果谁答对了,我就把糖奖励给他吃,好吗?”孩子们没回答,他们的眼睛定定地看着糖,一动不动。 胡中华问:“假设这里有 12 个馒头,而你们只有 8 个人,大家想一下,馒头每人能分几 个,还能剩几个?”孩子们都很踊跃,都吵着要回答。胡中华指了指最瘦小的孩子,说:“你 说说看。”那个孩子大声说;“每人能分一个,还剩 3 个。”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孩子说:“爷爷,因为我想吃两个,我有好多天没吃到馒头了。”孩子一脸兴奋的神情。 有孩子在喊:“狗蛋,你瞎扯,应该还剩两个,我也要吃两个!” 但很快,又被其他孩子的声音给掩盖了:“二毛,你胡说,还剩一个”“长根,你乱说,没了,一个
27、都不剩了” 胡中华看着还在争执中的孩子,默默地把口袋里的糖一颗一颗摸出来放在树下。刚放下,孩子们就一起抢了。胡中华忙喊:“别抢,都会有的。”孩子们却扭打在一起胡中华轻 轻叹了一口气,就摇晃着身子走开了。 踱回老屋时,老伴不在家,估摸着应该是到邻居家串门去了。 胡中华搬了一张凳子,坐在老屋门口,摸出一根旱烟,轻轻抽了一口,很快,就被呛得重重咳了一下。看着满眼苍茫的田野,胡中华就想起年少时的那段关于馒头的往事。 娘跑了半天山路,从亲戚家借来三个大馒头。胡中华兄弟四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连 走路都没了力气。娘说:“孩子们,娘没用,只要到这三个馒头,你们就分着吃吧。” 胡中华兄弟几个相互看着,大哥对二
28、哥说:“二弟,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二 哥却说:“大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三哥却说:“大哥二哥小弟,你们仨一人 一个,分吃了吧!”胡中华说:“大哥二哥三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兄弟几个 都让着馒头,却谁也没动。馒头就一直放在桌上,直到傍晚有只野狗跳进屋,把三个馒头都 吃了。 娘追赶着该挨千刀的野狗,追着追着,娘就追不动了,坐倒在地上哭。胡中华兄弟四人 也哭了,抱住娘痛哭,还不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是饿极时肚里才发出的。 想着想着,胡中华的眼前就模糊了。(选自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 年第 6 期)(1)同一类数学题分馒头,不同的答题者,却有截然不同的分法与结果
29、。请根据文意完 成下表。题目答题者分法与结果分馒头:55个馒头,40个学生城市小学生每人分一个,但很多城里学生不喜欢吃馒头而不要,结果馒头还剩很多。分馒头:12个馒头,8个学生农村孩子每人分一个,但很多农村孩子喜欢吃馒头而给自己多分了一个,结果馒头分完了。分馒头:3个馒头,4个兄弟年少时胡中华兄弟四人每人一个馒头分不够,兄弟谦让宁可饿肚子也不舍得吃,结果让狗叼走了。(2)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到胡中华“愣了一下”,分别体现他怎样的心理?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城里孩子班长刘雷的回答让胡中华出乎意料,更让他失望的是本来简单的 题目,班长却没有答对,与前面的“欣慰”形成对比农村孩子的回答竟
30、然也在意料之外,更让他疑惑的是农村孩子也有属于自 己的分法,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3)文章为什么要插叙胡中华童年时代兄弟四人分馒头的情景?(4)原来数学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探究文章“分馒头”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略【解答】(1)每人分一个,但很多城里学生不喜欢吃馒头而不要,结果馒头还剩很多。每人分一个,但很多农村孩子喜欢吃馒头而给自己多分了一个,结果馒头分完了。(2)第一次愣了一下:城里孩子班长刘雷的回答让胡中华出乎意料,更让他失望的是本来简单的 题目,班长却没有答对,与前面的“欣慰”形成对比。 第二次愣了一下:农村孩子的回答竟然也在意料之外,更让他疑惑的是农村孩子也有属于自 己的分法
31、,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意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3)作为老师的胡中华,在老家孩子分馒头的考题中,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 兄弟四人分馒头的情景,让读者看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以及兄弟四人的谦让与懂事,丰富 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与城里孩子分馒头的情节构成对比,也照应了文 章的开头“想起那段回忆,胡中华总有些辛酸”,前后呼应。(4)分馒头,蕴含着胡中华的辛酸:城里孩子与老家孩子不同的分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 了老家的贫困,体现出他对农村孩子吃不上馒头的辛酸,也表达了他为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 和农村生活的贫困而难过的心情。分馒头,蕴含着孩子的纯真可爱:孩子们没有按
32、套路答题,答出了自己的真实思想,天真 活泼,调皮捣蛋,尽显童真。分馒头,蕴含着亲人们人性的光辉:母亲的艰难持家,兄弟之间的舍命谦让,难能可贵的 精神让人感动永久。(写出两点得满分)【点评】略8(4分)品味下面这首诗,结合小贴士内容,揣摩诗人选用“笛”与“月”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效 果。答钟弱翁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小贴士一】:意象,是古诗词中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因诗人的心境不同,其表达的具体情感也不同,同一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意境也不同。【小贴士二】:牧童,只是一个化名。钟弱翁,名钟傅,弱翁是他的字,宋朝人,钟弱 翁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
33、多次被降职。这首诗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劝勉他。【分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解答】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赏析。诗歌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作者
34、描绘的画面是: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文章所选取的意象有“笛”“月”,重点分析营造田园意境和表达的回归田园生活或闲适自由生活的感情。答案:示例:借笛声清脆嘹亮和月亮皎洁美好营造出闲适秀丽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以此来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放牛娃那样悠闲自在的生活。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
35、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
36、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
37、方面去分析。9(19分)阅读核舟记(节选)核工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甲】核舟记(节选)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
38、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核工记(节选)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 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 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
39、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之句。【注释】:雉(zh):城墙上的垛子。司更卒:更夫。桴:鼓槌。应门:应声开 门。度:揣测。卷帙(zh):书卷,这里指佛经。舣(y)舟:停船靠岸。乃尔:如此这 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尝贻余核舟一赠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负卷帙踉跄行背着有客凭几假寐靠着(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40、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DA长五分许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形若渐寤然若听茶声然(核舟记)C如延纳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D高阜钟阁踞焉不复出焉(桃花源记)(5)【甲】【乙】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分析】译文: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
41、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
42、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乙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
43、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像专门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瑟瑟发抖,好像受不了寒冷的样子。山脚处建有一座寺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外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踉踉跄跄地前行,好像是为了佛事半夜归来的样子。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脚步声奔跑上前迎接的样子。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舷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和衣而睡,形态好像快要睡醒了的样子。船尾有
44、一个小童,靠着炉子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山上有一座钟楼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句意为: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通“屈”,弯曲。句意为:背着佛经踉踉跄跄地前行。负,背着。句意为: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和衣而睡。凭,靠着。(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故停顿应为: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