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1915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二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八次月考政 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柳村,夜里曾“聒噪”

2、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声,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2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

3、强 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 B C D 3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 4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B

4、 C D 5“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赵一曼烈士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 B C D 6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

5、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 7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 B C D 8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

6、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9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灾后三年,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10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7、 C D 1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A B C D 12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 支

8、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 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13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 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 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D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9、1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 B C D 15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提

10、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B C D 16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着各自的文化烙印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培养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 17红线女是享誉海外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她在艺术舞台上驰骋60多个春秋,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创造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红腔”唱腔艺术和“红派”表演艺术。这说明( )A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

11、要基础 B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C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实践体现时代精神 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1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 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 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19英国国际传媒集团英国独立电视台旗下发行部门从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模式节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中华文化

12、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文化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A B C D20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这说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 我们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2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因为它(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13、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A B C D 22“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A B C D 23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今天,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为此我们应当( )A 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 B 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C 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

14、D 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24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备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 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思想 D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5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启示我们(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越高则科学文化素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

15、谈会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文艺在时代前进中的作用。(2)结合材料,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原因。27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16、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现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她也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八次月考政 治 答 案1A【解析】题目中,太湖

17、边上的杨湾村根据当地青娃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选项表述错误且与题意无关。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8、”。2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综合国力以及文化传播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这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适合题意;“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夸大了超级中国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错误;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并不意味着韩国民众对中华文化“广泛”认同,错误。故选D。3B【解析】“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19、,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说明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启示我们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正确,选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并不能起决定作用,错误;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特别提醒】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是高频考点,要特别掌握:(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性。文化可超前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2)文化虽然在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

20、主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4A【解析】“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体现出乡愁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故符合题意;“乡愁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体现出乡愁对人的归属感的影响,故符合题意;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乡愁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乡愁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故错误。故选A。5C【解析】材料中“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体现了家书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该家书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选C;错误,该家书是一种精神力量

21、;错误,任何文化都是根源于实践。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1)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生。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A【解析】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

22、容性的特征,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融合,错误。【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名师点睛】7B【解析】承载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古村落必须保护,因为古村落是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项符合题意;项说法与事实不符;保护好古村落并不是对传统文化全盘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23、)。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8B【解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材料中把“京西太平鼓”纳入学校教育是为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传递的功能,选B。A错误,教育的基本功能依然是选择、传递和创造;C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D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教育的作用【知识总结】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知识角度教育作用文化的特点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与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

24、展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9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答

25、题效率,但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本题难度适中。10B【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正确且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以诚信建设为重点,错误;爱国主义不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11A【解析】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72.5%未成年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

26、德修养。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加强对文化市场引导和管理12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建设的措施的理解。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而不是抵制农村通俗文化,A选项观点错误,排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承袭农村传统习俗,B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3D【解析】 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信,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强,B选项观点与题

27、意不符,排除;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尊,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D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考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4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是因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正确且符合题意;校训并不能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说法错误;校训宣传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

28、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15B【解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表彰劳模能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能够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表彰劳模能够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表彰劳模并不能够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考点:中华民族精神、先进文化的主旋律1

29、6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表明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不同,两国人们对“让座”这一行为有不同的认识,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着各自的文化烙印,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错误;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17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红线女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创造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红腔

30、”唱腔艺术和“红派”表演艺术,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8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可用排除法来做。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不是要认同外来文化选项,B错误;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是汲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C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是错误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交流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A适合题意。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

31、19D【解析】中国好歌曲作为中国本土的节目,获得海外的认可,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题肢正确。题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肢的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0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错误;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

32、到发展,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21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22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造的具体要求。“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正确且符合题

33、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而不是重要源泉,错误;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而不是通俗文化,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23D【解析】 通过题目的表述“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说明了我们必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此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表述错误,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是借鉴吸收,不是全盘否定。B选项C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本题正确答案D。考点: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24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备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

34、保留着基本特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5D【解析】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启示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26(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体现时代风貌、反映时代风气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

35、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民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解析】本题以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造的主体、大众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

36、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文艺在时代前进中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问题指向是说明文艺在时代前进中的作用,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说明。(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造的主体、发展大众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37、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原则等角度来分析说明。【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本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将本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

38、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27(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心骨”

39、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解析】本题以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文化生活角度,问题指向是说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回答。(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文化生活角度,问题指向是说明实现民族复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调动教材相关知识,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