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家乡的风俗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184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45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家乡的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乡的风俗,你 了 解 这 些 习 俗 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可以从给出的两项习作内容中中选一项来写。,这次习作我们应如何去写呢?,如果介绍一种风俗,在写作时要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适当地写一写自己的体验。,如果写自己参

2、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要把现场活动和自身感受写具体,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在习作中可以把风俗活动现场看到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1. 白描法。,2.穿插法。,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中穿插写入有关的传说或故事。,3.剪切组合法。,把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合在一起。,1.亲眼所见。 亲自参加家乡的风俗活动,认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人物、活动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就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亲耳所闻。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来。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

3、首清明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背的一首诗,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清明节, , ,佳作在线:,第1自然段从清明这首古诗引出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引出有关清明节的传说。,写法品析,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地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

4、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 , ,“慢慢”这个词说明清明节是民间长期仿效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在那一天祭祖扫墓,而形成的固定风俗。,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清明节的来历及日期。,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5、“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两句谚语说明了清明这个节气的重要性:种瓜点豆、植树造林。,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除了这些习俗,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我们一家由于工作问题,所以就没有回家乡扫墓、祭祖,我就在网上祭奠了光荣牺牲的烈士们,阅读有关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还有单日祭扫,插柳等风俗。,作文以清明中的诗句结尾,照应开头。,本文开头结尾互相呼应。作者联系文化发展的过程向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内容丰富,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