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6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记,醉翁亭记,11,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无数蕴含着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上就有这样一座亭子,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3.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了解写景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难点),(重点),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
2、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3、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记的分类,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 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名号的来历,环滁 琅琊 潺潺 辄岩穴暝 酒洌 射者中,ch,lng y,zhng,mng,chn,zh,li,y l( ) 阴y( ) 林h( ) 野s( )y( )者胜gng( )筹交错,觥,伛,翳,蔌,弈,壑,偻,(一)古今异义1.
4、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今义:芳香2. 至于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利的一方3.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4.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二)一词多义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草木茂盛,形容词2.环:环滁皆山也 环绕,动词如鸣佩环 玉环,名词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动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动词临溪而渔 在旁把酒临风 对着,动词,4.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名词与君离别意 情意,名词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名词5.名: 名之者谁 命名,动词有仙则名 出名,动词不能
5、名其一处也 说出,动词6.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动词云归而岩穴暝 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动词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动词,7.乐:山水之乐 乐趣,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高兴,形容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二个乐:乐趣,名词8.而: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递进日出而林霏开 连词,表顺承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溪深而鱼肥 连词,表并列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三)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5
6、.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山之僧智仙也 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表判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者也:表判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饮少辄醉 省略主语“太守”,即“太守饮少辄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两个“之”字的后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倒装句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负者歌于途 “于途”为后置状语,应在“歌”的前面,即“负者于途歌”。 行者休于树 “于树”为后置状语
7、,应在“休”的前面,即“行者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以文”为后置状语,应在“述”的前面,即“醒能以文述者”。,(五)成语积累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2.峰回路转:山峰、道路迂回曲折。现在常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后,出现新的转机。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5.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六)名句积累1.环滁皆山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前者呼,后
8、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导思1.从第段中找出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的句子,说一说醉翁亭所在地琅琊山有着怎样醉人的山景。,景之醉,导思3.请思考文中所写的几种乐之间是什么关系,太守究竟以何为乐。,情之乐,关键词: 与民同乐,导思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与 人有关的画面?想一想写这些图 景的作用是什么。,人之醉,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
9、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注释:,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译文:,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注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
10、,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译文:,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注释:,译文:,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6/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1.gif)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6/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2.gif)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4)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6/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33c3d253-abc2-4c9b-8e9b-db21877da175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11 醉翁亭 课件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