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提升五理解赏析两类型,金针度人需分清标题类题目“两失误”,不深不明两角度标题对于一篇作品,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在高考的散文阅读中,标题类题目屡见不鲜,考题主要有两大类型:理解标题含义类和赏析标题作用类。一轮复习中发现,考生不细心,不区分题型,答题思维不明,因此也就出现了两种失分情况:深层含义不清和作用分析不明。 明方法迷途指津提升角度具体技法深层含义“两思维”第一,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语意双关。第二,在理解题目的表面含义之外,要注意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或文章主旨意义作用效果“五角度”第一,从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的角
2、度。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阅读中我们特别关注这一对象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标题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阅读中,我们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从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的角度。第三,从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的角度。第四,从文章的线索或结构思路的角度。第五,从手法和读者的角度学解题触类旁通 阅读2018年高考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文本见本专题“针对提升一”例题)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题两问,涉及标题的两种题
3、型,第一问是“理解标题含义”,第二问是“赏析标题作用”,运用“两思维”“五角度”解答。解析:本题实际是问本文标题的深刻寓意。作答本题第一问,应该从文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语句,如第段中的“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第段中的“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第段中的“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萌芽了作者的文学梦”“水缸是作者童年精神世界的寄托”。又如第段中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从一只水缸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等。作答第二问,思考这个标题的表达效果,一般要从对读者阅读产生的影响、
4、主旨等方面思考,“水缸里的文学”,这种奇妙的表达,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想象力的标题,凸显了文章的主题。答案:寓意:“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效果:既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虚实结合,凸显主题。 反馈练有效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魏的微笑 薛林荣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5、,作“释迦五印”之一的“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间生动起来!那么,她的原型是谁?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史料载,乙弗氏是河
6、南洛阳人,容貌端庄,仁慈宽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南北朝时期,东魏强大,西魏弱小。后者存世仅二十二年,政权事实上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作为弱国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显然是弱势群体,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彼时,东魏、西魏均对北方强敌柔然国采取和亲的乞求政策,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西魏见状,慌忙废掉乙弗皇后,迎娶柔然公主,立为“悼后”。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麦积山削发为尼。但这还远远不能令柔然国的公主心安。当柔然国再次兴师百万进犯西魏时,开出的退兵条件,竟然是要求西魏处死乙弗氏!积贫积弱的西魏连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尽。乙弗氏一人自尽,可以退兵
7、百万。在这种情况下,乙弗氏只能自尽。她选择了“引被自覆而崩”,自己活活蒙死了自己,年仅三十一岁。一代皇后悲壮地退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笔才刚刚入题。以乙弗氏皇后的形象为蓝本,约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麦积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编号第四十四窟,是麦积山唯一的皇家石窟。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应当从首都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们从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为麦积山石窟发愿造像。这是一次技术、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们秉持先进理念,同时兼顾渭河流域对于“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几无纤毫
8、遗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同类石窟,不难理解,这是由于皇宫的眷顾。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华贵的一尊佛。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传入中土后,逐渐趋于女性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造佛像无不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在西魏得到了延续。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创立了西魏“美丽女佛”的无上典范。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大慈大悲、美丽矜持、和蔼可亲这些最能打动天下苍生的柔软词汇,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
9、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初夏的麦积山,雨过天晴,烟树隐隐。二十年来,我去过很多次麦积山石窟,但拜谒第四十四窟,生平只有一次殊胜的机缘。美丽端庄、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有着脱俗的仪容和正大的仪表,庄严如法,安详自在。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节选自散文第4期)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写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工笔细描写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装束等基本特征,再写她的微笑,形神兼备。B第五段交代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废掉后来
10、到秦州,但仍难逃厄运,最后被逼自尽。C文中讲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D文章写法灵活,开头描写精雕细刻,以微笑为线,贯穿起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印度的材料,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交替运用。解析:选C。C项,“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错误,从文中来看,“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到佛教中国化后渐趋女性化,这其实是佛像艺术理念从高贵走向平凡、从男性化转向女性化实践的转变,如文章倒数第二段所说“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佛陀在浩
11、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选项对作者陈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这一材料意图的分析有误。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答:答案: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节奏徐缓有致。用词精当。“荡漾”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微笑”带给麦积山和游客的影响。以此句做结,收束有力,呼应前文,引人思考,升华主题。3(对点练)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含哪些丰富意蕴。答:答案:从审美角度看,“微笑”是对西魏雕塑艺术具有很高成就的诠释;从历史角度看,“微笑”是对乙弗氏为国献身的奉献精神的赞许;从人伦角度看,“微笑”是武都王对母亲至孝之心的体现;从价值观角度看,“微笑”是对佛像艺术理念从高贵走向平凡、从男性化转向女性化实践的认可。-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