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8177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准对练二文言断句专练题组一对点专项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

2、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答案:B【参考译文】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

3、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答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

4、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

5、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答案:A【参考译文】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峻代管他的部下。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南归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

6、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围攻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仅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做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下诏诸葛亮说:“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他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元载

7、当国久,益恣横。(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节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

8、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答案:A【参考译文】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李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

9、,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陈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樊)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节选自周书樊深传)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

10、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答案:B【参考译文】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

11、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

12、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答案:B【参考译文】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因为从来没有(和他)见过

13、面而感到遗憾。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美而有所收获就够了。”始终不去拜谒(宰相)。历任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有位拿着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的宫苑官吏,声称是奉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欺诈。提拔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在郓州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却请求下诏书强取;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迁任礼部侍郎。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至治二年,授(曹鉴

14、)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元史曹鉴传)A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C

15、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答案:D【参考译文】至治二年,授曹鉴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七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没有批复。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曹鉴减赋税十分之六七,有钱

16、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曹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后来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死,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A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B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C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

17、为龙矣D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答案:D【参考译文】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外形,大约有一里光景。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尾巴一烧掉,它就真的变成龙了。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

18、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A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B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C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D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解析:本句的人名出现较多,大多作主语或宾语,如仲雄、和峤、王戎,还有陛下这一称呼,这些都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19、。答案:C【参考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对刘仲雄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

20、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一)A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B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C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D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

21、/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答案:A【参考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那门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说:“这位门客请留下来!”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22、。(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二、主观断句题(一)请为下面文段或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0美与丑杨 子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焉 往 而 不 美。答案: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

23、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参考译文】杨朱路过宋国,宿于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两个老婆,那个长得丑的受到宠爱,长得美的却受到冷淡。杨朱问这是什么缘故。旅店的老板说:“美的自认为美,我就不觉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觉得她丑了。”杨朱便对他的学生说:“做贤德的事而抛弃自以为贤德的心理,到哪里会不受到赞美呢?”11郢书燕说郢 人 有 遗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 者 曰 举 烛 云 而 过 书 举 烛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24、尚 明 也 者 举 贤 而 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说 国 以 治 治 则 治 矣 非 书 意 也 今 世 举 学 者 多 似 此 类。答案: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参考译文】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他是在晚上写的,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举烛。”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

25、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国家因此得到治理。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12知人善任郑 国 将 有 诸 侯 之 事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与 裨 谌 乘 以 适 野 使 谋 可 否 而 告 冯 简 子 使 断 之 事 成 乃 授 子 太 叔 使 行 之 以 应 对 宾 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答案: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

26、之/以应对宾客。【参考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1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

27、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参考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14树难去易夫 杨

28、 横 树 之 即 生 倒 树 之 即 生 折 而 树 之 又 生 然 使 十 人 树 之 而 一 人 拔 之 则 毋 生 杨 矣 夫 以 十 人 之 众 树 易 生 之 物 而 不 胜 一 人 者 何 也 树 之 难 而 去 之 易 也。答案: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参考译文】杨树,横着栽它可以长,倒着栽也可以长,折断它也可以长。但是如果让十个人栽树,一个人在后面拔,那么就没有一棵树可以成活生长了。以十人之多,栽容易生长的东西,却不能够胜过一个人的力量,什么原因呢?栽树难而

29、拔树容易呀。题组二综合模拟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佀钟,字大器,郓城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盐两淮,按浙江还,掌诸道章奏。汪直讽钟劾马文升,钟不可,被谮杖阙下。以都御史王越荐,擢大理寺丞,再迁右少卿。寇入大同,廷议谴大臣巡视保定诸府,乃以命钟。居数月,即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河间濒海民地为势家所据,钟夺还之。召为刑部右侍郎。丁内艰,僦运艘载母柩南还。督漕总兵官王信奏之,逮下吏。弘治三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尽心荒政。十一年迁右都御史。居二年,进户部尚书。十五年,上天下会计之数,言:“常入之赋,以蠲免渐减,常出之费,以请乞渐增,入不足当出。正统以前军国费省,小民输正赋而已。自

30、景泰至今,用度日广,额外科率。民已重困,无可复增。往时四方丰登,边境无调发,州县无流移。今大仓无储,内府殚绌,而冗食冗费日加于前。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且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帝乃下廷臣议。议上十二事,其罢传奉冗官,汰内府滥收军匠,清腾骧四卫勇士,停寺观斋醮,省内侍、画工、番僧供应,禁王府及织滥乞盐引,令有司征庄田租,皆权幸所不便者。疏留数月不下,钟乃复言之。他皆报可,而事关权幸者终格不行。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东厂侦事者发钟子瑞受金事,钟屡疏乞休,命驰驿归。正德时,刘瑾摭钟

31、在部时事,至罚米者三。又数年卒。(节选自明史佀钟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B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C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D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

32、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解析:比对各选项,关键在“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和“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的断句,可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意思是“另外按这个数字用钱购买各盐场的余盐”,可知“如其数”与前文不能断开。“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意思是“奸人横行江湖,官府对此无可奈何”,可知应在“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处断开。以此排除BCD三项。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

33、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B侍郎:中国古代官名。古代六部的副长官称侍郎,地位次于尚书,相当于副部长,各部有左、右两个侍郎。C户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兵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D盐引:官府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商人缴纳盐价、盐税领取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经验税后可凭证运销。解析:C项表述错误,“兵籍”属兵部掌管。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佀钟刚正不阿。大太监汪直暗示佀钟弹劾马文升,佀钟不愿陷害功臣,严词拒绝,为此佀钟被诬陷诋毁,遭受杖刑。B佀钟公正为民。佀钟任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时,河间临海百姓的土地被权

34、势之家所占据,佀钟夺回井归还百姓。C佀钟忧国进言。佀钟针对财政收支问题上疏朝廷,奏疏几个月未发还,佀钟再次催促,终因事关权幸者都没能施行。D佀钟经历坎坷。佀钟数十载宦海沉浮,几起几落,直到年老回乡,仍被刘瑾搜集在户部时的疏漏,三次被罚俸禄。解析:“终因事关权幸者都没能施行”错,原文“他皆报可,而事关权幸者终格不行”,意思是其他事都批答同意,但事关权贵佞幸利益的终究被搁置不施行。不是“都没能施行”。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丁内艰,僦运艘载母柩南还。督漕总兵官王信奏之,逮下吏。译文:_(2)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且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译文:_答案:(1)(佀钟)遭

35、逢母亲丧事,他租赁漕运船只载母亲灵柩南归。督理漕运的总兵官王信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佀钟被逮捕下交司法机关。(2)希望陛下警惕地思考这些问题,大力加以减损裁节,并命朝廷诸臣共同探讨用来增加收入的措施。【参考译文】佀钟,字大器,郓城人。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御史职务,巡视两淮盐务。在任浙江巡按后回京,负责处理各道的奏章文书。宦官汪直暗示佀钟弹劾大臣马文升,佀钟不同意,被诬陷在宫阙下遭受杖刑。后来因都御史王越的推荐,佀钟升为大理寺丞,再次晋升为右少卿。敌寇入侵大同,朝廷讨论派遣大臣巡视保定等府,于是命佀钟(负责此项工作)。过了几个月,佀钟升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这一地区。河间府临海的百姓土地被权势之家侵

36、占,佀钟夺回归还百姓。朝廷召佀钟回刑部任右侍郎。遭逢母亲丧事,他租赁漕运船只载母亲灵柩南归。督理漕运的总兵官王信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佀钟被逮捕下交司法机关。弘治三年,佀钟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苏州、松江等府,致力于救荒赈民。弘治十一年,晋升为右都御史,过了两年,晋升为户部尚书。弘治十五年,佀钟向皇帝报告天下收支的结算情况,说:“日常收入的赋税,因减免而逐渐减少;日常支出的费用,因请开恩赏赐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收入不足以应付支出。正统以前军政费用节省,百姓只是交纳国家法定的赋税而已。自景泰至今,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正额之外不断加征。百姓已经很穷困了,不能再增加税赋。过去四方丰收,边境不调拨粮饷,州县

37、没有流民,现今国家仓库已无储备,皇室的储藏也已穷竭,而各种开支每天都在增加,希望陛下警惕地思考这些问题,大力加以减损裁节,并命朝廷诸臣共同探讨用来增加收入的措施。”皇帝于是将他的奏章发给朝臣讨论,讨论上奏十二条应对办法,其中罢免不经吏部铨选直接由内宫任命的冗官,裁汰宫廷滥收的军匠,清理腾骧四卫的冒名勇士,停止寺观设坛求神,减省内侍、画工、番僧的供应费用,禁止王府和织造滥求盐引,命令有关部门征收庄田租赋,这些都是对权奸幸臣所不利的。奏疏留在宫中几个月都未发达,佀钟于是又上疏奏请。其他事都批答同意,但事关权费佞幸利益的终究被搁置不施行。有奸商投靠外戚张鹤龄,请求将长芦旧引票十七万免予追收盐税,每张引票纳银两五分,另外按这个数字用钱购买各盐场的余盐,听任贩卖,皇帝同意。佀钟等人极力反对,皇帝都不听从。从此盐法坏乱,奸人橫行江湖,官府对此无可奈何。东厂侦探揭发佀钟的儿子佀瑞接受贿赂之事,佀钟屡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命他乘驿车回乡。正德时,刘瑾搜集佀钟在户部任职时的“差错”,以致三次获罪罚米。又过了几年去世。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