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8040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作品是文化最鲜活生动的载体,它们以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手段,记录和表现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底蕴,充盈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同时又可以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甚至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文艺创作要发挥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加需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石来攀登文艺“高峰”。纵观

2、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系列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是个根源。因历史虚无主义而否定历史,就会创作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或英雄人物的作品。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就会创作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这是由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缺少坚守和深刻认知,造成价值混乱和精神缺失。当下,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对文化发展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就会造成利益至上。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

3、,这一点在文艺创作领域表现突出。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的变革经历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创新实践。到了近代,中国引入西方现代诗,形式和内容都脱离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轨道,诗歌的力量渐渐式微。解决这一状况的方法是“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既要吸收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也要接纳现代西方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冲突和张力的阐释,来找到自己的中国方法、本体立场、东方身份。概而言之,要再创诗歌的“高峰”,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会避免因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而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近代中国曾经借西方文艺理论和创作思潮来推进中国文艺创作的转型,这种影响今天依然存在。

4、过度倚重西方,导致中国传统文艺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避免崇洋媚外,是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艺“高峰”都具有理论自觉和自信,作品往往折射出理性的光辉,自觉或不自觉地扛起独特的民族美学旗帜,践行、发展甚至自创一套美学理论,成就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摘编自章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筑就“高峰”的基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表现的内容是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其外在表现手段是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B当代文艺作品一定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底蕴,具有当今时代独特的文化气

5、质,又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C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抱着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而否定历史,否定传统文化。D不把自己当成文化的传承者,缺乏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责任意识,是部分文艺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的表现。答案A解析B项“当代文艺作品”扩大了范围,原文为“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C项“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错,“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且“否定传统文化”不准确,原文为“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

6、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从概念入手,围绕着文艺作品阐述其内涵、特征、作用,并引出下文。B文章论证当下文艺创作系列问题根源时,先摆出一些现象,再揭示其中原因。C文章中间的论证部分采用逐层论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论证。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并对文章主旨有提升作用。答案A解析A项第一段先谈“文艺作品”这个概念,再谈“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这里谈的不是“文艺作品”,而是作为“高峰”的文

7、艺作品),进而谈对“文艺创作”的要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作品之所以能成文艺“高峰”,关键在于它能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并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B“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并不是要排斥我国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而是要融合中西诗歌文化,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与身份。C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既是缺失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缺失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D当代文艺作品缺失了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是由于当代文化界崇洋媚外,从而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冲击,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答案D解析“祟洋媚外,从而受

8、西方文艺理论的冲击,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错,从原文“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避免崇洋媚外”可以看出,“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是“崇洋媚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69年来,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尤其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

9、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秋高日暖的美好季节,各族各界群众就纷纷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庆祝活动中,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抒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真挚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69年沧桑巨变,69年春华秋实,家国文化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庆国庆,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传统文化呈异彩,国庆佳节味道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庆期间,有景区开展歙砚雕刻、诵读朱子

10、家训、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每天参加这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次。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9年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摘编自秦平让国庆假期

11、多点文化味儿,陕西传媒网2018年10月04日)材料二: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要快,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成为消费新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旺盛,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 516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8个百分点。68月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4亿元,再创新高,预计全年电影票房将突破600亿元。国庆期间旅游供需两旺,亲子游、休闲游、自助游、自驾游成为热点。(摘编自消费亮点点亮假期,人民日报2

12、018年10月6日)材料三:国庆长假期间,各地大打“文化牌”,群众在游玩中提高文化素养,感知文化传承。“宾客盈门,礼乐齐鸣”“进香献酒,尊师敬祖”这两天来到河南许昌神垕古镇能看到按照北宋仪式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让游客切身感受千年文化古镇的独特魅力。国庆假期,神垕古镇每天都将有两家以上的钧瓷窑厂举行开窑仪式,千年的窑火,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临淄,定制文化游成为了游客新宠。除了根据游客需求安排景点外,旅行社还与齐文化研究学者合作,游览过程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历史文化讲解,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旅游的融合。节日里,各地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游自博,国庆七天乐”主题系

13、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抄纸、寻找铅字块、固版、刷墨等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流程。(摘编自国庆长假各地打“文化牌”传承文化提升游客素养,央广网2018年10月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民族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应继续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B各族各界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庆祝建国69周年,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尽情诠释家国文化。C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约占居民消费比重的一半,成为消费新增长点。D各地发挥地方特色,打出“文化牌”,这一举措有利于群众提高文化素养,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答案C解析“新增长

14、点”错,原文是“新热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B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民族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C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居民更注重精神需求,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升高。D在千年文化古镇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古镇拥有了新活力。答案D解析曲解文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错,开窑仪式重在让人们感受文化传承,是再现而不是创新。6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

15、意义的理解。(6分)答:_答案文化自信,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中华儿女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更好地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续写民族复兴梦的新篇章。增强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树会记住许多事刘亮程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树会记住很多事。其他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埋掉)人的脚印,会分叉,会把人引向歧途。人本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

16、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问风。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后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置。有些多少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17、。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树的根和干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能看见路上过来过去的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叶没找见什么。找到了它或许会喊,把那些走远的树根喊回来。爹,你到土里找,我们在地上找。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儿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

18、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我八

19、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鸟吃。“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

20、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喝苞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苞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杈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选自遥远的村庄,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路和风,通过描述它们的不可靠和不记得,突出了树对记忆的忠实坚守。B作者以树根与树干的关系隐喻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含蓄地传递出对父

21、亲深沉的情感。C“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表达的是“我们”对贫苦生活的喟叹与无奈。D文章既写了树又写了人,人事与树语交织融汇,人情与哲思熔于一炉,形散而神聚。答案C解析“表达的是我们对贫苦生活的喟叹与无奈”理解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既往生活不知珍惜、轻易遗忘的感喟”。8文章的标题“树会记住许多事”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树会记住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记住一切值得珍惜的过往。树的记住与人的遗忘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遗忘的反思和对往昔的追怀。树的记住其实还是人的记住,隐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9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答:_答案朴素明快

22、。自然娴熟地运用地方口语和俗语,并灵活使用长短句,文风朴素,节奏明快。生动形象。遣词造句新颖独特,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寻常的事物和抽象的情感鲜活可感。含蓄蕴藉。在简洁的话语中,蕴含着对现实生活、对自然生命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理解。幽默诙谐。作者经常用轻松的笔调、风趣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读来饶有兴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程骏,字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

23、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

24、,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节选自北史程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B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

25、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C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D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答案C解析“若斯者”意为“如果都能做到这样”,其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虚诞”是用来修饰“其言”的,中间也不能断开,排除A项,选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多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皇兴、永乐、乾隆、康熙。B“掖

26、庭”是指嫔妃居住的地方,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C“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D“崩”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称呼,古代很看重诸侯之死,常用山崩塌来比喻。答案D解析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1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骏聪敏好学,少时就有声誉。他苦学也善于学习,类推能力较强;从小失去父亲,守丧时就有孝顺的名声,说话老成,受到老师的夸赞。B程骏临危不惧,彰显凛然正气。他曾被高丽王断绝酒饭,身处险境,但他凭凛然正气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

27、北魏。C程骏上表言事,反对依循旧例。神主迁入太庙后要赐给主持太庙工作的官员爵位,他认为此旧例背离制度不应依照,朝廷同意了他的观点。D程骏崇尚节俭,不愿追求荣利。他将朝廷赏赐的几百匹布帛全都分给亲友,不与世人比较显耀,主张薄葬,他的节俭清正受到过朝廷的表彰。答案B解析原因有误。高丽王不敢谋害程骏是顾及强大的北魏政权而不是程骏个人的凛然正气,其凛然正气也并未在原文程骏遇到危难时的叙述中体现;而程骏能够回到北魏的因素是高丽王对北魏的惧怕及献文帝驾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译文:_(2)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

28、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译文:_答案(1)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2)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反复交涉了一年,并且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参考译文程骏,字驹,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穷,守丧时凭借孝顺著称。拜刘延明为师,性格机敏,酷好学习,昼夜苦读,没有倦意。刘延明对学生说:“举出一件事就能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程骏仅次于这样啊。”程骏对刘延明说:“现今提倡名教的读书人,都说老庄的话虚无怪诞,不切合实际,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我认为不是这个样子。老子著抱一的学说,庄生申述性

29、本的宗旨。如果都能做到这样,世道可以说就十分顺达了。”刘延明说:“你还年幼,说话就这样老成,真好啊!”从此,他的声誉远播。皇兴年间,被任命为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报程骏是一个史才,朝廷(于是)把程骏留在了都城平城。献文帝屡次邀请程骏并与(程骏)讨论易经道德经的含义,对群臣们说:“我与程骏谈论,思想十分舒畅。”(献文帝)问程骏的年龄,他回答说:“六十一岁。”献文帝说:“昔日姜太公年纪高迈而遇到周文王,你今日遇到我,难道不是太早了吗?”程骏答道:“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延兴末年,高丽王高琏

30、请求将女儿送到北魏皇宫给献文帝做妃子,孝文帝授予程骏散骑常侍的职位,赐给他安丰男的爵位,持节到高丽国迎接高琏的女儿。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反复交涉了一年,并且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高琏忍不住自己的怨恨,就断绝了程骏及随行人员的酒饭,想逼迫和羞辱他们,但由于惧怕北魏而不敢加害他们。恰巧献文帝驾崩,程骏才回来。当初,朝廷将神主迁到太庙,庙中的执事官都依照旧例赐给爵位。群臣都认为现在应该依照旧例,程骏却认为不可以,上表说:“汉高祖做出规定,不建立大功,就不分土封侯。没有见过参与料理宗庙事务,却能得到疆土的赏赐的。”奏报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文明太后对群臣们说:“议论事情,本来就

31、应当正直而又依照古代的典章制度,怎么可以依循暂时的旧例呢!”朝廷下诏说:“程骏做官一直清廉谨慎,议论事情常常恰当(切合朝廷的意见)。家里没来拥有财货的宾客,室中却有道德高尚的主人。可赐给六百匹帛,以表彰他节俭清正的美德。”程骏得到这些东西,全部分给了亲朋旧友。程骏性格正直,不在荣耀、显耀方面与世人比较。太和九年正月病重,遗言里教导后人说:“我崇尚节俭,怎么能死了之后厚葬呢?我死了,入殓时可以穿上平时的衣服,随葬的明器遵从古制。”死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很为他伤感痛惜。追赠(程骏)为曲安侯,谥号为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

32、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注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月遒”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略显萧瑟却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为线索,使全篇浑然一体。答案C解析“略显萧瑟却壮美”错

33、,从颈联中的“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营造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的是衰败与萧瑟。1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兴(高兴):诗人结束了四川的外放生活,一路平安归来,乘醉游白鹭洲。忧:诗人登亭遥望,看到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观眼前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的离骚中,“_,_”两句表达了诗人本心美好,从而不在乎旁人对自己心志的不了解。(2)杜甫的登高中,“_,_”两句将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写景转入对人生的感叹。(3)欧阳修的

34、醉翁亭记中,“_”一句描写了春天山中芬芳的景色,“_”一句描写了夏天山中繁茂的景色。答案(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_的单一节目形式中。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 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_的文物纪录片。()。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

35、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_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的_,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6、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述而不作标新立异卷帙浩繁皓首穷经B述而不作独树一帜洋洋大观孜孜不倦C照本宣科标新立异洋洋大观皓首穷经D照本宣科独树一帜卷帙浩繁孜孜不倦答案D解析述而不作: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照本宣科: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指不能灵活运用。句中是说“节目形式”,应用“照本宣科”。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句中是说“文物纪录片”不是“主张”,应用“独树一帜”。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句中是说“典籍”,应用

37、“卷帙浩繁”。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句中“研究者”并不一定年老,应用“孜孜不倦”。故选D。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技加持的全方位,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B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全方位的科技加持,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C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D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感可看,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答案C解析文意是“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是“历史可听可感可看”的凭

38、借,由此排除B、D两项;根据结构一致的原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结构对称,由此排除A项。故选C。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B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C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D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答案A解析B项结构混乱,应是“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C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应去掉“关于”

39、。D项兼有B、C两项的两种错误。20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高考即将到来,我殷切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务必指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并加以斧正。答:_答案(示例)“一位”改为“一名”。“惠存”改为“保存”。“殷切希望”改为“希望”。“务必”改为“请”。“斧正”改为“改正”。21下面是央视节目魅力中国城的赛制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40、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5字。(6分)答:_答案(示例)参赛城市通过抽签确定竞演分组。竞赛分为两轮,第一轮竞演分为“城市初见”“城市味道”“城市名片”三个竞赛环节。第二轮竞演分为“钻石线路”“城市精绝”“城市故事”三个竞演环节。通过两轮竞演的投票票数(积分)累计,决出十佳城市和优胜城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著名作家柳青家中有一堆娃娃,1960年4月却将其创业史第一部稿酬16 065元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一分钱不给孩子们留。2012年7月22日,清华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学家赵家和去世。他生前每年冬天只穿几十块钱买的化纤毛衣,自奉极其简朴,却倾尽

41、自己全部积蓄1 50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全国各地贫寒学子完成学业。影视明星范冰冰仅豪车就有十多辆。国庆节期间,她偷逃税款之事经人举报并经相关部门查实,她最终要补交高达8.83亿元的税款及罚款。张小平,原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副研究员,曾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待遇12万元一年。2018年年初他离职加入一民营航天公司,年薪高达100万。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此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共有四则材料,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则确定立意。首先要明确四则材料的内容,然后找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一则是柳青,捐出所有的稿费;第二则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学家赵家和倾尽自己全部积蓄设立助学基金;第三则是范冰冰有钱却偷税漏税;第四则是张小平跳槽赚到更多的钱。注意找联系,第一、二则联系在一起,可以写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第三、四则可以写当代一部分人的价值观的扭曲,还要分析二者的不同,赚钱无可厚非,但要遵纪守法;可以结合一、二、三则分析造成这种观念不同的因素等。行文时注意从材料的分析中得出自己的观点,注意所选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中心,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