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681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22分)1(8分)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进入楚地后看到江水浩瀚、景色壮阔的诗句是: ,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o r 得像温室。(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o shu 而望、屏息敛

2、声的一刹那。(3)为了这一着,多少人dn jn ji l ,青丝变白发。(4)若不是mio shu u d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3(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B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十分推崇卢沟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能够让你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D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每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吹毛求疵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3、B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C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D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在“保护”后加“意识”)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分)5(4分)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珍惜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 ; 。二.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6(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4、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人恒过 衡于虑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文章在阐述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

5、得很清楚。C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D 文章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7(8分)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斯语。”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注释】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 下:谦虚有礼。据:占据,这里指挖掘。事:从事,做。(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请问为人下之道奈

6、何/为人谋而不忠乎B 子贡未达/乡书何处达C 鸟兽鱼鳖遂焉/遂成枯落,多不接世D 生则立焉 /三十而立(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3)根据文意,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真正“为人下”。8(9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7、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

8、,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

9、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1)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9(13分)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渴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

10、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打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又把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回忆: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

11、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害羞。【A】他的心里有微微的酸。“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他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说:“不,还是让我给您擦擦脚吧。”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B】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

12、。”父亲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我这辈子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是不是也像儿子今天这样,给咱爸也洗一洗脚?”(略有删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字)(2)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两次写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3)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对文章最后

13、一段对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人认为写得好,有人认为多余,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四.作文(40分)10(40分)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撒下的阳光,也离不开老师播下的希望;离不开自然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芬芳书香的熏染;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奋斗,也离不开追逐未来的梦想 请以“成长,离不开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要注意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1这一天大家似乎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

14、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

15、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它。(1)文段中详细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作用?(2)作者在童

16、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了这种想法?请结合朝花夕拾其他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3)文中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讽刺之情,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选段中蕴含的情感。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22分)1(8分)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17、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进入楚地后看到江水浩瀚、景色壮阔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分析】本题为名篇名句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为:(1)问君何能尔)(重点字:尔)(2)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重点字:窥)(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凝)(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

18、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o r燥热得像温室。(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o shu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3)为了这一着,多少人dn jn ji l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4)若不是mio shu u d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书写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解答】答案:(1)燥热 (2)翘首 (3)殚精竭虑 (4)妙手偶

19、得【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准确书写能力。中考经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3(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B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十分推崇卢沟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能够让你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D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每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吹毛求疵【分析】作答本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

20、,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A咫尺:指距离很近,符合语境;B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句中符合解释;C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符合原意;D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摘细小的毛病,不符合句子原意。故选:D。【点评】词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

21、注意。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B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C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D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在“保护”后加“意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修改。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累赘等。【解答】A正确;B正确;C语序不合理;“研究并征集”改为“征集并研究”;D正确。故选:C。【点评】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

22、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前后是否矛盾,然后修改。还可以压缩句子主干来辨析。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分)5(4分)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珍惜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百转的祭奠和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和团圆。【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解答时需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式、修辞,更要抓住关键词。【解答】阅读题干可知要写与传统节日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还要合理。应保留的句式为“一,的和”。答案: 参考示例: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

23、百转的祭奠和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和团圆。【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二.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6(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24、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人恒过常常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作者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文章在阐述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C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D 文章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分析】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25、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

26、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任用;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出错。恒:常常;句意为: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不顺。(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的重点词有:所以,以此用来;动,使受到震动;忍,使坚忍;曾益,增加;句子翻译为:(通过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缺少的能力。(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需

27、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得出答案。 从本文的内容来看,作者在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说个人,然后再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说一个国家在忧患与安乐中的不同境遇,所以是由个人说到国家,故分析有误的一项为B。答案:(1)选拔,任用 常常 通“横”,梗塞,不顺 (各1分)(2)(3分) 译文:(通过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缺少的能力。(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3)(2分) B (应是从个人说到国家)【点评】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

28、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通“弼”,辅佐。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这里作“使(他的性格)坚韧”。词类活用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7(8分)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斯语。”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注释】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 下:谦虚有礼。据:占据,这里指挖掘。事:从事,做。(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29、一项是D。A 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为人谋而不忠乎B 子贡未达/乡书何处达C 鸟兽鱼鳖遂焉/遂成枯落,多不接世D 生则立焉 /三十而立(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3)根据文意,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真正“为人下”。【分析】参考译文:孔子在家闲坐,他的学生子贡陪侍在旁,请教孔子应该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地待人。孔子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做人要谦虚谨慎,大概就像大地那样吧!”子贡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孔子又说:“那大地,挖掘它就可以得到甘泉,耕耘它就会得到五谷;草木在它上边生长,鸟兽鱼鳖在其中各得其所。人活着就在上面成家立业,死后就埋入地里。大地的功劳很多却从不四处张扬

30、,它对社会的贡献却永不断绝。所以说,真正能谦虚的人,大概只有大地了吧!”子贡说:“我虽然不聪明,也一定要按这话去做。”【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请教孔子应该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地待人。为:对待;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为:替B句意:子贡不明白孔子的意思。达:明白;家信到达哪里呢?达:到达C句意:鸟兽鱼鳖在其中各得其所。遂:顺心,如意;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遂:最终,最后D句意:人活着就在上面成家立业。三十岁就应该能有所成就。立都指自立,立身,成家立业,能有所成就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

31、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做人要谦虚谨慎,大概就像大地那样吧!(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参考语句:“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以概括总结。 答案:(1)D (2)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3)孔子认为要像大地那样包容万

32、物,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却不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自我宣扬,这样才算真正谦虚有礼对待人。(意思对即可给分)【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8(9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

33、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

34、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

35、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1)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分析】本文以逻辑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特点。文章第一段总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第二、

36、三段,具体说明了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第四段说明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的分析。第二段具体说明了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抓住关键句子“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中的“鲜明活泼”,“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粟、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中的“秀丽淡雅”。概括为: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例如北京的

37、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句中的“例如”即可判断,作者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此具体说明了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第句中的“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很多,而敢于使用色彩只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如果删去,则变成其只有这一个特点,这就与事实不相符。第句,可从词意的侧重点来分析。“悦目”突出的是人的视觉

38、享受,如果没有这个词,则无法突出这种对比表现在哪个方面。答案:(1)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2)(3分) 举例子。(1分)作者以故宫和天坛等建筑为例,具体说明了北方建筑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意思对即可)(3)(4分)“之一”准确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 “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强调了美感。(意思对即可)【点评】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概括:通读全文,找出对说明对象介绍说明的语句;从句中提取出表现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词或句子;对提取出的词进行筛选与归纳,分

39、点罗列或用一句话加以表述。9(13分)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渴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打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

40、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又把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回忆: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害羞。【A】他的心里有微微的酸。“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他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41、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说:“不,还是让我给您擦擦脚吧。”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B】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父亲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

42、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我这辈子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是不是也像儿子今天这样,给咱爸也洗一洗脚?”(略有删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字)(2)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两次写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3)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对文章最后一段对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人认为写得好,有人认为多余,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分析】这篇文章写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看到父亲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的脚,儿子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更令人吃惊的是

43、,洗完脚的父亲想到也要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文章按总分式结构全文,第一段选交代“洗脚”的原因,后面的内容具体叙述洗脚的过程。【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我”为父亲洗脚的一次经历。(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第九自然段中的“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

44、静地有些害羞”,第十二自然段中的“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等语句分析概括即可。(3)本题是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即可。解答此题,应该依据对比对象、对比角度找出文中的对比的内容。对比对象是“我”和父亲,对比的角度是孩子和父亲的脚的样子进行对比。孩

45、子的脚的样子可依据文中“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这一语句概括出来,父亲的脚的脚的样子可依据文中“宽大、粗糙、棱角分明”“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这两语句概括出来。另外,孩子和父亲洗脚时的情态也不同,孩子“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父亲“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父母关爱子女比子女关心父母要多得多,表达了作者愧疚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多余;其次,

46、说明理由。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内容上,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写出父亲的反思、内疚的心理,说明儿子的榜样力量。从结构上,这句话对文章主旨起深化、升华的作用,也给读者留有悬念,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答案:(1)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意思相同即可)(2)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 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参考示例:对比的内容:孩子小时候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鲜明、形象地揭示了父母关爱子女与子女关心父母的强烈反差,饱含愧疚之情,发人深思。(4)参考示例: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孝亲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