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64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实验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部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透过三代兴亡,周人认识到夏殷之亡的原因在于他们“唯不敬厥德”。尚书梓材篇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与)厥疆土于先王;肆(故)天维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 统治者曾推崇德治理念 B.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C. 宗法制中包含仁政色彩 D. 实现了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的政治局面2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

2、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是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反抗以至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缺少对古代其他王朝的观察3.西汉中后期的儒家经典从解决现实政治问题逐渐转变为解释灾异、祥瑞和谶纬。这一现象表明西汉中后期( )A.经学致用学风盛行 B.儒学日趋神秘化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统治危机日益加深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

3、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B.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集权的社会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5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 B“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受到削弱C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 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

4、日趋严格6.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组成。在宋代,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猛增。苏轼在奏章中说道:台谏官员“言及乘與,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也。”下列对宋代台谏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宰执百官的监督 B.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C.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谏官设立不利于加强专制皇权7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巨

5、变C.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D.世界市场的需要8 .宋代图画见闻志:“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的要义在于()A.绘画技法高雅传神 B.生动体现事物特质C.忠实再现事物全貌 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9.“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

6、手工业的发展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10.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而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使外国大量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这一现象()A.使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反映出中国贸易逆差扩大C.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性11.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

7、、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 B. 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C. 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 D. 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1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

8、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3.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A. 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 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C. 经世致用思想成主流 D. 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14.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

9、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15.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16.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督抚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

10、位C.体制大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171897年知新报记载,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言之有理即可己扩充,制造火药弹炮、钢铁诸器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这反映了甲午战后()A洋务企业有了显著发展 B民族工业取得了技术独立C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动向18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

11、,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19. 1938年,中共领导人的一则演讲提到,“抗日大学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反映出当时()A.国共力量的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C.全面抗战路线得到广泛关注支持 D.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取得成效20.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

12、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21下表反映了19491955年我国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价值8.1120.9843.2158.9881.0781.2159.35占比(%)11.8828.837156.0461.8478.5381.69自产自销价值60.1751.8

13、057.972850.0222.2013.31占比(%)88.1271.1757.2943.9638.1621.4718.31A私营工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B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C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已完成D加工订货成为工业改造的主要手段22.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A. 认为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 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C. 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23.雅典的公民被称

14、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民主制的衰落根源24.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A.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

15、位C.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D.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26.从1714年到1760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30%。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材料反映出()A. 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B. 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C. 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 D. 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

16、产生分化27.当下院议长单腿跪下,向国王呈上议会所草拟的圣谕,让他再到议会去宣读时,他呈上的实际是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政府只是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而已。”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A. 国王逐渐丧失其立法和行政权力 B. 下院议长代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C. 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体制 D. 在新背景下协调了传统与变革问题28.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

17、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A. 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 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C. 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使命29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30.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

18、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徽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B. 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C. “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D. “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31. 下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据此推知()年度英国美国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对外国居民颁布数1885-188993712166616091895-1899134193168022721905-190915423332203556191316599339174

19、212A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B移民成为美国科技发展动力C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 D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超越英国32.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A. 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 B. 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C. 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平公正 D. 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33.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

20、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34.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冲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各种贸易壁垒,形成一种“无国界经济”和全球化的贸易,这就使得主权国家的“经济国界”弹性越来越大,“行政国界”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向全球性市场开放其经济的压力和

21、发展机遇,越来越难以依靠关税和配额限制等传统手段保护本国经济。这说明()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 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严重挑战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 市场力量的全球扩张制约国家权力边界35.16世纪的意大利无论是相关新约的“基督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还是旧约的“上帝创世”“上帝的最后审判”等,均出自基督教圣经的内容,并占据着文艺复兴艺术的绝大部分版面。这主要表明()A. 作品对人生寄予美好的期望 B. 天主教的权威未遭冲击C. 新旧过渡时期的时代特征 D. 自然科学尚未出现突破36.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

22、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A. 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 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 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37、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B加剧了全球竞争

23、中的利益失衡C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D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38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39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

24、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40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24分,42题16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赦免是中国古代

25、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作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社会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中的大赦之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的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下诏:“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权力开始逐渐的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也日益增多。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材料二:从自然法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近代法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治理国家的道德和法律手段

26、的争论中,人治观虽显赫一时但瞬间便悠忽不现,“人类理性所体现之正义,高于一切”。启蒙思想家们大都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统治者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的共同权力。西方法治主义者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敏锐的捕捉到权力专制的天性,因而便给权力重新解构、定为、整合。以近代法的理性主义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以三权分立对权力进行制度约束,使权力之间相互制约。摘编自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赦免制度的演变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治的特征。(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赦免制度和西方近代法治对各自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42.(1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从明朝灭亡中吸收的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明朝末年因“私征滥派,民不聊生”,终至“国祚随失”。为了稳定对中原的统治,应当“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康熙主张“从来与民休息,道不在扰”,在他看来,“家给人足,而后世济”,“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行减赋蠲租”,因此差不多每年都下令蠲免某地钱粮一年或几年,或蠲免一部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美国的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应把发展工商业作为“联邦政府的主要目标”,“一旦制造业建立起来,并在我们中间生根,就会给美国伟大、光荣的未来开辟道路,并以此对付任何暴君的干涉”。1790年汉密尔

28、顿先后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一份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等报告。在经过激烈辩论之后,得到国会的认可,这就使美国政府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财政经济政策。根据报告提出的原则和政策,在国家银行建立后,一个以国家银行为主干,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它们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和运作形式。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举措及其体现出的立国方针。(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比清政府美国立国方针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10分)河北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部高三历史答案1-5 ACBCC

29、 6-10 DCDBD11-15 BADCA 16-20 DADCC21-25 ACDDA 26-30 ACADA31-35 CCDDC 36-40 DACBD41答案(24分)(1)趋势:由仁政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或:治国)措施;由临时、随意到经常使用;赦免权力逐渐被中央政府收回;赦免的名目和次数增多。(8分)(2)特征:排斥专制,推崇法治;理性至上,主权在民;制度保障,限制权力。(6分)(3)影响:中国:有利于减少冤案、安抚民心,为社会生产补充劳动力;强化了中国的皇权专制统治,使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西方:有效避免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10分)42 答案(16分)举措:蠲免租赋,减轻百姓负担。(4分)以农立国。(2分)不同:以工商立国。(2分)原因:清政府注重维护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4分)美国确立了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受来自欧洲国家的压力等。(4分)-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