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写作A卷(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599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写作A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写作A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写作A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写作A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四单元 写作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有的人从追随者做起,最终做成了引领者。有的人貌似是引领者,其实不过是追随者。有的人看似普通平凡,但却成为了千万人追随的引领者。也有的人只愿做追随者以上文字引发你哪

2、些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当下,以“引领者和追随者”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的心中,哪一种物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呢?请以“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

3、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字数不少于800字。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9月17日早上,东南大学中文系王珂教授终于赶到学校,他的中外文论二十家准时开课。前一周他到广州出差,赶上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导致飞机和高铁都坐不了。他决定从广州自费打车前往长沙,再从长沙飞回南京。到达学校后,他在朋友圈中这样感叹:“惊心动魄的一天!从广州到长沙机场,700多公里

4、,4600元!但保持了从教三十年从来没有调过本科生课程的记录出租车在省道上与十级风对抗十多小时,如汪洋中的小破船!此时想起我博士生导师童庆炳先生的名言上课是教师的节日!为了今天的节日,我竭尽了全力!”网友有点赞的,也有感叹“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何必苦逼自己”的,也有说他“作秀”的,还有批评他对自己和司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你怎么看待材料中王珂教授的做法?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

5、就是它没有用处。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不得少于800字。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宁波慈溪一位四年级小学生黄唯,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当记者采访时,他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不让座反而心里会不舒服。他还说:“我和妈妈一起坐车时,她也常常会为别人让座,最近她怀孕了,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也会为她让座。”而黄唯的母亲王女士表示;儿子平时外表大大咧咧,其实很暖心,很愿意帮助别人。“比如他早上上学前看到我被子没盖好,他会替我盖好,我们一起坐公交车,也经常看到他给别

6、人让座,所以他做出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奇怪。对他来说,这个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少网友纷纷为小男孩点赞,但也有人认为小男孩身边的那些成年人应该感到脸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不合群是孤独的表征,合群才是孤独的本质。”请你谈谈你认为的“孤独”与“合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很多催人奋进的话语,值得新时代青年人

7、学习反思。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请以其中某两三句的思考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2020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四单元 写作语 文(A)答 案一、【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审题是关键。首先确定文中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考虑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

8、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争使语言活起来。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是“引领者和追随者”,从所给材料“有的人从追随者做起,最终做成了引领者。有的人貌似是引领者,其实不过是追随者”“有的人看似普通平凡,但却成为了千万人追随的引领者”阐释的内容看,强调的是“引领者”和“追随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转化。从文体看建议考生写议论文,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逐层论证,论证中可结合现在的高科技和贸易领域的“引领”和“追随”的辩证关系分析,让文章有深度。二、【写作指导】“我心中的中国印记”,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中国印记”,应该在对一件或几件事情的叙述中突出中国最具特色的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印记,也可以是无形

9、的印记。有形的印记,比如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传统手工艺、建筑、人文风光等;无形的印记,比如传统思想、现代思潮、社会理念等。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到的细节描写,精彩的人物刻画,还要融入议论和抒情作为点睛之笔。文章一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叙议结合又不失人文关怀。三、【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这则材料的关键,在于讲今人与前人的关系问题,用不同的观点看待,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既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又必然引出不同的对策,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前人的卓越成就是

10、我们的目标动力,还是我们前行的压力?我们应该变压力为动力,还是被压力压倒,无法超越前人?联系身边的生活,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看到同伴取得了成绩,是真心祝贺,还是忧心忡忡?对已经刷新的高度,是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挑战,还是认为它是一个障碍?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想清楚了,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文章的构思也就有了。在材料中的体现了辩证的看待,材料一中“忧心忡忡”“生怕”体现一种担忧,把前辈的成绩变为“包袱”;材料二中“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是一种辩证的分析,因此立意可从“继承”和“超越”前人的角度分析。参考立意: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前方的丰碑;正确

11、认识前人和前人的成就;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敢于超越前人;幸与不幸之间仅隔了一层纸的距离,正面是幸,反面不幸等四、【写作指导】(一)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12、;“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本题是热点事件,材料“网友有点赞的,也有感叹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何必苦逼自己的,也有说他作秀的,还有批评他对自己和司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考生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思考。肯定的角度可以从坚守岗位、师德的角度。否定的角度可以根据材料(作秀、不顾及生命安全、没必要苦逼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要注意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本题适合写议论文,考生需要选取最有把握的,最好能联系生活。(二)立意:坚守灵魂的高贵。让坚守成为时代旋律主音符。匠心育人。让坚守照亮人生之路。坚守,让困难让路。五、【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

13、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时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本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参考立意:1、“无

14、用”实为“大用”2、“无用之事”果真无用吗?3、我们就该做些“无用之事”六、【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就以上材料触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材料是宁波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记者问他时他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实则能引发多方面的思考。他的让座行为应该是一种习惯,这里可以看出家教和家风的作用;这种让座还蕴含这中华文化传统,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核,而当今恰

15、恰是这种精神内核的传承正在经受挑战,更需要我们去大力弘扬。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又让我们感到不爽,他毕竟是一个小学生,按照中国传统“尊老爱幼”的传统,他属于“爱幼”的范畴啊!理应是成年人给他让座才是啊?供选立意有:传统优秀文化值得弘扬;年富力强的成年人,我替你脸红!家风正,则人正!从小播下爱的种子;让互助成为一种习惯等等。七、【写作指导】本题的材料只有一句话:有人说:“不合群是孤独的表征,合群才是孤独的本质。”这是一句具有哲理的话。“合群”与“不合群”看似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其实是一体两面,是“孤独”的表征和本质。材料只是抛出几个观点:

16、“合群”“不合群”“孤独”。本题的要求是:谈谈你认为的“孤独”与“合群”。这是立意的关键句。审题需要抓住这一关键句进行。“孤独”,如果志存高远,必然会与周围人不同,因而,看似一个“孤独”的怪人,其实这种“孤独”,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备心理素质。“合群”,与周围人群相处融洽,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但是“合群”不能以丧失自我为代价。因而,我们提倡,内心保持自己的方向,与周围人搞好关系。也可以说“外圆内方”,或者“外圣内王”。立意角度:1.“孤独”与“合群”;2.享受孤独,独立不倚;3.保持自我,与外界友好相处。八、【写作指导】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

17、作文,做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逐一分析所给的文句,提取内容要点,按其内在联系,从一定角度组合立意行文。从要求上看,“以其中某两三句的思考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该句强调奋斗的意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句是强调要有突破艰难险阻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地追求理想,不要只是空想和图虚名。“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这句话肯定了人民的力量,也说明了一切为人民的目的。“九层之台,始于累土。” 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这是讲不断积累和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写作时将这句话反应的语意侧重点综合来体会,找到其中任意两个或三个句子的寓意的内在逻辑联系,就可立意行文,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要注意联系实际说理。参考立意: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将改革进行到底;要不断积累,持续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奋斗吧,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让理想变成现实;奋斗,将改革进行到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