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551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届云南省陆良县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试(10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100分)注:其中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2.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也,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C. 汉初宗法

2、制趋于崩溃 D. 宗法关系要服从君权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C明太祖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军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 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 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 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5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

3、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6.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宜。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A. 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B. 英国力图压制日本C. 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D. 英国建议牺牲朝鲜7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

4、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剧烈变化反映了( )A.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 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C.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 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8“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材料中“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

5、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C. 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 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1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C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11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6、)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2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 )A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 B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 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13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

7、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之上 D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14罗马法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不少人歌颂它“适合于人性之原理,万古不易”、“罗马人具有一种缜密微妙之法律思想,故其发为事实,自能冠绝古今,卓越东西”等等。这些赞誉( )A. 认为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 是基于罗马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是对十二铜表法的恰当评价 D. 指出了罗马公民法侧重政治程序的特征15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A. 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B.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C. 严词拒

8、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 D. 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16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17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A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B军事专制色彩浓厚C帝国国会监督政府 D首相须对议会负责18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

9、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D.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19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 苏联 B. 英国 C. 日本 D. 德国20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

10、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刀耕火种 江南地区稻麦兼种使用翻车灌溉 使用曲辕犁A. B. C. D. 21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22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利于新经

11、济因素的成长2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2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下列事件或现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是( )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实业救国思潮AB C D25阅读下表。下列对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的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 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12、 日本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47 166 17 196 501 117 69 159 / 19 12 01 03 342 398 A. 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B. 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C.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D. 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26“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27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

13、一则天下奇闻“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 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近代社会出现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的新气象A. B. C. D. 28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主题时间18801889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

14、6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29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C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D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301876年费城世博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承办世界博览会。下列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 A. 机床 B. 发电机 C. 汽车 D. 电话31“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

15、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C近代亚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32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A B C D33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

16、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4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3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

17、隐士、君子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6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37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顾炎武3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

18、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39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引导宣传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D自然经济的解体 40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 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C. 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

19、要资金 D. 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4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42“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此观点的原因不包括( ) A.“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B.“科教兴

20、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C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D1985 年,中共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3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C由社会性质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44“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 )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 出自“人曲”并讴歌了人性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D

21、. 是对理性思想的猛烈批判45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 上帝 B. 罗马教皇 C. 马丁路德 D. 贵族4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到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C.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47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

22、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D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48艾黎福尔在世界艺术史中说:“他们关注光的交换、色的逃遁所构成的无穷无尽、颤动不已的漩涡,陶醉于光线的千变万化。”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关注”的有( ) 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2分)4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天朝尊严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体制。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就是从这里派生出的一种特产。在那个时代,政府不会让对外贸易脱出统制,但为了天朝的体面,政府的官员又不能与夷商往来交际。这种矛盾

23、,不能不借助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办法来解决。十三行的总商和行商们在贸易上是中外商人之间的中介;在外交上又是中国国家和夷商之间的中介,他们是外国人的贸易对手,又是外国人在华期间的保护人和管制人。一身兼二任成为一种亦官亦商的东西。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来经英国政府特许,在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从事垄断贸易和殖民掠夺活动。该公司在印度拥有军队,并通过战争排挤了法国和荷兰在印度的势力。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主要通

24、过该公司进行。该公司在印度设有武装保护的商馆和货栈,垄断印度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对欧洲的出口贸易。该公司在印度以武力侵占大量土地,种植鸦片等。该公司还长期垄断英国对华贸易,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中攫取巨额财富。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广州十三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5分),并分别分析它们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州十三行、英国东印度公司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4分)50.(12分)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

2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材料二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

26、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1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1分)列举两例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4分)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

27、想主张。(2分)51(12分)2017年,教育部发函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理解日本侵华本质的危害。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摘自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任选材料中的一条意义提取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5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

28、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 “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

29、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6分)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BCCADDDB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ACABDACBDBB题号252627282930313233

30、343536答案ACCDCDADDBAB题号373839404142434445464748答案CCCBCBDCBBCA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2分)49.【答案】(1)特点:广州十三行:天朝体制的产物(或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亦官亦商;拥有对外贸易的垄断权;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3分)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特许和支持;以武力为后盾,兼具政治、经济、军事多种功能(或:垄断贸易,拥有军队,在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和统治);英国重商主义和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2分)影响:广州十三行:是中西交流的窗口,在中外贸易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护了天朝规制,便于政府对商业的管控,不

31、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2分)英国东印度公司: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英国成为世界性殖民帝国(或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促进其近代化。(2分)(2)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通商口岸的增设。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4分)50.【答案】(1)学派:智者学派。(1分)根源: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2)变化:由展现神性到展现人性之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1分)成就: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分)(3)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

32、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4分)(4)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人民主权。(2分)51.【答案】【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首先,选择一条意义,如第三条:可以从时间最早、时间最长、付出多、牵制日军等方面进行说明。【示例】论题:“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2分)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开始了抗日斗争,之后全国各地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作为侵略国,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民间更

33、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对中国开展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历史阶段进行前后贯通整体解读,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抗日战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0分)52.【答案】(1)历史因素:1832年议会改革不彻底,选举权仍受很大限制。现实因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发展,两党制的形成;工人运动和其他阶层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经济上: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业城市兴起,人口向先进工业城市迁移。(9分)(2)积极:扩大了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更广泛参与政权;适应并推动了工业革命。消极:普选权仍未实现。(6分)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