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3787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8分)按要求填空。(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 ;(2)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2(3分)综合性学习 春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旁若无人。母亲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父亲也感叹道:“唉,

2、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请模仿划线句写一句话 。请你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5分)名著阅读。(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寿镜吾老先生是位什么样的人?(用原文语句回答)。结合邓稼先一文,谈谈你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的理解。我选 , 。4(4分)综合探究。 阿荣旗电视台校园零距离栏目组正在进行我也追“星”专题采访。假如你正接受采访,你会怎么说?(1)问:“步入初中,你从课本中或在课外阅读中一定认识

3、了不少名人,其中,你最崇敬的名人是谁?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她)?(2)以“美德”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赞美你崇拜的名人。美德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寒冷无助的人感到温暖; , ;美德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二、阅读能力(40分)5(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4、别。(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

5、加点词。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更刮目相待 父异焉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于舅家见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遥闻深巷中犬吠余闻之也久D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3)翻译以下两个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有关于学习,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5)历代读书人有很多勤学的例子传为美谈,并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你能试举一例成语并作简要介绍吗?6(11分)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完成各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

6、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

7、,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夹竹桃 抽屉 (2)找出文段中语意双关,暗示爸爸已经去世的句子。(3)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4)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

8、”,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7(13分)阅读相送,完成下列各题。少小离家。几十年来,父母与我便有无数次的相送。但让我长久怀想,镌刻于心的是父亲那两次送别我的场景。第一次是在上海火车站,父亲携家人送我去黑龙江上山下乡。那天站台上吹着阴冷的风,父亲穿着单薄的棉袄,戴着破旧的棉帽,木讷地站在我身边,深度眼镜后是沮丧的目光,几天没刮胡须的脸上,布满胡茬。我上了火车,趴在窗前向家人招手告别。想着孤身一人到遥远的边陲,在火车加速的

9、瞬间,我不由扑刷刷掉下眼泪。只见父亲突然跟着火车急促地跑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喊:“儿子,不要哭,坚强些!坚强些!”洪亮而撕裂的声音,像久久压抑的情感迸发。终于,我们坐位的车窗缓缓穿过了站台。父亲在站台边停住,喘着气,挥动着手中的帽子,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40多年后,当我想起站台上那幕情景时,很多图象随着时光的流逝己经模糊,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父亲是一个刚强倔犟的男人。年青时,为了挽救一个亲人的生命,父亲遵着“割股煎汤”可治肺痨的古方,用刀在自己左臂上决然割下一大块皮肉,顿时血流如注,从此手臂上就烙下紫青色如碗口大的疤痕。对我,父亲却成了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

10、者。从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亲都会摘下圆框眼镜,两眼贴近皮肤,看个仔细,即使我厌烦,他也笑咪咪地哄我。然后,涂消炎膏,炎症消退,再用护肤膏,确保皮肤光洁无损。多少年来,我一直想问父亲,问他当时的感受,问他送别我回家后的情形。但是,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直到他患上老年痴呆症,我才悔悟,这个问题,己经永远不会有答案了。有一次回家,我坐在父亲身边,父亲突然支吾着。疑惑之际,父亲分明又对着我说:“有困难找我!”我听得千真万确!而且,父亲瞬间的表情十分肯定,似乎只有他能帮我解决问题,说完便又沉寂了。我难以相信,一个患痴呆症的老人,会有这样瞬间的清醒。我向父亲告别时,父亲从藤椅上慢慢

11、地起身,执意要送我到楼下。但是,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大概挪不动了,父亲让人撩起房门的布帘子,颤栗着抬起手与我告别。他抖动着嘴唇,却发不出声音。眼睛里写满了忧愁、爱怜、不舍、无奈。刹那间,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我不敢再看父亲一眼,转过身,急急地离去。以后,再见父亲时,他又没有了任何表情;站在父亲面前,他仍然认不出他的儿子。直至他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昏睡。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最后的送别。他的儿子,己经在他的记忆中飘散得太远太远,再也看不见了。从站台上的狂奔到混沌中的移步,父亲,您的两次送子之痛,在您记忆深处是否渐行渐远了?但它却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1)作者详细

12、描写了父亲哪两次送“我”的场景?请简要概括。(2)第段中哪一个细节最能表现父亲是“我”“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4)请说说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三、写作能力(40分)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8(40分)题目: 在我身边(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工整,卷面整洁。9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

13、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0分)1(8分)按要求填空。(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成语“扑朔

14、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分析】本题要结合古诗文名句作答。(1)(3)为直接默写,(4)(5)为理解默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熟练背诵,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且能准确默写、不出现错别字。【解答】(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瞬”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瞬”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3)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檐”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能熟练背

15、诵,对其中的重点句子还要做到准确默写。2(3分)综合性学习 春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旁若无人。母亲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请模仿划线句写一句话世界上最痛苦的交流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与别人聊天。请你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分析】此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问题: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

16、,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例句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格式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莫过于,你却在我们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个格式。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答案:世界上最痛苦的交流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与别人聊天示例:乐乐,正值新春佳节,本应该是一家人团聚,享受快乐的时刻,但是你却在不停的玩弄你的手机,使得你与家

17、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为了拉近你越家人之间的距离,还希望你放下手中的手机,多与家人聊聊,增进感情。此外,经常玩手机不利于视力。还希望你好好想想【点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3(5分)名著阅读。(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童年在人间。(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可以了

18、解到寿镜吾老先生是位什么样的人?(用原文语句回答)。结合邓稼先一文,谈谈你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的理解。我选,方正、质朴、博学。【分析】略【解答】(1)高尔基,童年在人间(2)方正、质朴、博学。指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竭尽全力,贡献一切到死为止。【点评】略4(4分)综合探究。 阿荣旗电视台校园零距离栏目组正在进行我也追“星”专题采访。假如你正接受采访,你会怎么说?(1)问:“步入初中,你从课本中或在课外阅读中一定认识了不少名人,其中,你最崇敬的名人是谁?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她)?(2)以“美德”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赞美你崇拜的名人。美德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寒冷无助的人感到温

19、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美德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分析】略【解答】(1)示例:闻一多 口的标杆、行动的巨人。(2)示例: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点评】略二、阅读能力(40分)5(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

20、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21、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加点词。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即更刮目相待重新父异焉对感到诧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拉(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A于厅事之东北角于舅家见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遥闻深巷中犬吠余闻之也久D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3)翻译以下两个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有关于学习,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5)历代读书人有很多勤学的例子传为美谈,并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你能试举一例成

22、语并作简要介绍吗?【分析】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

23、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

24、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吕蒙

25、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脱。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重新。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扳:通“攀”,牵,拉。(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在客厅的东北角。于:在/在舅舅家见到他。于:在。B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就:完成/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就:从事。C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闻:听/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闻:听。D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之:代词,书写工具/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之:代词,书写工具。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

26、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奇:对感到惊奇(奇怪)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乞:求取。句子翻译为: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句子翻译为: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27、罢了。(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选文一中的吕蒙年长好学,最终学有所成;选文二中的方仲永年幼不学,最终泯然众人。从两个人不同的结局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5)本题考查有关成语的识记。注意题目要求即可,表示历代读书人勤学的成语有很多: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列举出成语后再简单介绍下内容即可。答案:(1)推脱重新对感到诧异通“攀”,牵,拉(2)B(3)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泯然众人。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5)成语

28、:悬梁刺股。内容: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点评】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卿今当涂掌事。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词类活用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通假字(1)扳通“攀”

29、,牵,引。(2)材通“才”,才能。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辈。)6(11分)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完成各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

30、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

31、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夹竹桃 抽屉(2)找出文段中语意双关,暗示爸爸已经去世的句子。(3)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4)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

32、?为什么?(5)“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分析】略【解答】(1)ji t(2)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3)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我”急于回 家见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有一种再也见不到爸爸的预感。(4)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略【点评】略7(13分)阅读相送,完成下列各题。少小离家。几十年来,父母与我便有无数次

33、的相送。但让我长久怀想,镌刻于心的是父亲那两次送别我的场景。第一次是在上海火车站,父亲携家人送我去黑龙江上山下乡。那天站台上吹着阴冷的风,父亲穿着单薄的棉袄,戴着破旧的棉帽,木讷地站在我身边,深度眼镜后是沮丧的目光,几天没刮胡须的脸上,布满胡茬。我上了火车,趴在窗前向家人招手告别。想着孤身一人到遥远的边陲,在火车加速的瞬间,我不由扑刷刷掉下眼泪。只见父亲突然跟着火车急促地跑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喊:“儿子,不要哭,坚强些!坚强些!”洪亮而撕裂的声音,像久久压抑的情感迸发。终于,我们坐位的车窗缓缓穿过了站台。父亲在站台边停住,喘着气,挥动着手中的帽子,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40多年后,当我想起站台上

34、那幕情景时,很多图象随着时光的流逝己经模糊,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父亲是一个刚强倔犟的男人。年青时,为了挽救一个亲人的生命,父亲遵着“割股煎汤”可治肺痨的古方,用刀在自己左臂上决然割下一大块皮肉,顿时血流如注,从此手臂上就烙下紫青色如碗口大的疤痕。对我,父亲却成了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从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亲都会摘下圆框眼镜,两眼贴近皮肤,看个仔细,即使我厌烦,他也笑咪咪地哄我。然后,涂消炎膏,炎症消退,再用护肤膏,确保皮肤光洁无损。多少年来,我一直想问父亲,问他当时的感受,问他送别我回家后的情形。但是,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直到他

35、患上老年痴呆症,我才悔悟,这个问题,己经永远不会有答案了。有一次回家,我坐在父亲身边,父亲突然支吾着。疑惑之际,父亲分明又对着我说:“有困难找我!”我听得千真万确!而且,父亲瞬间的表情十分肯定,似乎只有他能帮我解决问题,说完便又沉寂了。我难以相信,一个患痴呆症的老人,会有这样瞬间的清醒。我向父亲告别时,父亲从藤椅上慢慢地起身,执意要送我到楼下。但是,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大概挪不动了,父亲让人撩起房门的布帘子,颤栗着抬起手与我告别。他抖动着嘴唇,却发不出声音。眼睛里写满了忧愁、爱怜、不舍、无奈。刹那间,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我不敢再看父亲一眼,转过身,急急地离去。以后,再见父亲时

36、,他又没有了任何表情;站在父亲面前,他仍然认不出他的儿子。直至他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昏睡。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最后的送别。他的儿子,己经在他的记忆中飘散得太远太远,再也看不见了。从站台上的狂奔到混沌中的移步,父亲,您的两次送子之痛,在您记忆深处是否渐行渐远了?但它却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1)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哪两次送“我”的场景?请简要概括。(2)第段中哪一个细节最能表现父亲是“我”“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4)请说说选文最后一段在

37、文中有什么作用?(5)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分析】本文通过回忆40年前父亲站台上狂奔着送“我”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四十年后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仍记得移步想要送“我”到楼下,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不舍和关爱,和对自己没有珍惜父爱的追悔与自责之情,启示我们要珍惜今天,珍惜人间的真情,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人生才不会有缺憾。【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

38、、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从2、3自然段概括出:父亲在站台上狂奔着送“我”到黑龙江上山下乡。第9段描写了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仍记得移步想要送“我”到楼下。(2)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父亲是“我”“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换言之就是体现父亲对我保护的细节,从文章第五段可以找到答案。(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

39、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占据”的意思是占领、充满;表现了父亲送别时的表情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刻。“挪”是移的意思,“一寸寸地往前挪”写出了父亲步履之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和关爱。(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40、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父亲,您的两次送子之痛”点明标题“目送”,总结全文,与开头“但让我长久怀想,镌刻于心的是父亲那两次送别我的场景”首尾呼应,“它却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谢和深刻思念。(5)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思考。“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直到他患上老年痴呆症

41、,我才悔悟”主要表现了对自己以前没有珍惜父亲的爱,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据此来写出与珍惜、不要等待、推诿的句子即可。答案(1)父亲在站台上狂奔着送“我”到黑龙江上山下乡;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仍记得移步想要送“我”到楼下。(2)从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亲都会摘下一、圆框眼镜,两眼贴近皮肤,看个仔细,即使我厌烦,父亲也笑眯眯地哄我。(3)“占据”突出了父亲送别时的表情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刻。“挪”是移的意思,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步履之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和关爱。(4)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题,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谢和深刻思念。(5)命运,不能复制

42、;人生,无法重来。我们要珍惜今天,珍惜人间的真情,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人生才不会有缺憾。【点评】文章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三、写作能力(40分)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8(40分)题目: 在我身边(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而且有提示性文字,需要我们自己紧扣题目和材料打开思

43、路,题目难度适中。【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们在确定主题时,可以按照半命题作文在我身边来写,需要填充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文体选择】题目要求为:以“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所以,选择记叙文,其他文体不可以。【细节描写】因为本文就是写发现一些原来没发现的东西或者情感,心理描写一定要写到。【误区指南】我们应避免自己的作文出现以下毛病:思想感情不够健康,内容太空乏,无中心;抄袭文章。构思不合情理。【解答】【例文】美,在我身边 美,是人生的一种追求,然而,我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追求美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在哪里,对早该注意的美倒是熟视无睹。 我从小对画画兴趣很大,美术成绩

44、一直不错。上中学后,我更是把每一幅画画得尽善尽美,但老师似乎总不满意,给的分也总是5分。 又到美术课了。今天要画的是一只普通的花瓶,没有插花,而且似乎很旧。老师也只说了一句:“今天画这只花瓶,只画你看到的,看谁画得最好”我拿着铅笔,端祥着这只旧花瓶,心里直嘀咕:“怎么用只旧的,还不插花老师也真是的,就不会换只新的,让我们好画得美点儿?”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向周围的同学看去,他们也是一脸难相,并不比我好多少。我又抬起头,更仔细地观察着。 呀!我突然一惊,花瓶瓶口居然有一个不算太小的豁口,而且裂纹一直曲折延伸到中间的瓶肚处!我更犯难了。平常画的都是很新很美的东西,作品的效果也好,可这豁口、裂纹是和

45、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该如何下笔呢?这时,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我抬头望着她。她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看到什么,画什么。”她向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就走开了。我心里一动,迅速拿起笔画了起来。 下课了,我站起来,收我们组的图画本(我是组长),他们一个个都画很得漂亮。“成绩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跑到讲桌前,翻找着自己的作品。“听说只有一个5分,不知是谁。”我听着大家的议论,突然发现自己的签名。这时,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陆续回到了座位。“把你画的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师对我说。我拿着作品走上讲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很旧的没有插花的花瓶,瓶口有一个豁口,一条裂纹曲折延伸到瓶肚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一只没有插花的旧花瓶,表面上不太美,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地记录了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哦!原来,美就在我身边【点评】【例文点评】本文主旨鲜明。由生活中的小事,有所感悟:美是到处都有,而是缺少发现。它不在于外表,而在于丰富的内蕴。在写法上,行文紧扣题目叙写,思路新颖,结构严密。以“尽善尽美的每一幅画”这个“面”带出“一堂平常美术课上的唯一的一幅满分画”这个“点”,以“面”衬“点”,详“点”略“面”,点面结合,且又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