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314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2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其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种豆得瓜”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2、术3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4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5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

3、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6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7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A中

4、体西用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8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解放作用”指的是()A否定了清王朝的合法统治 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发展方向 D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9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 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 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反映了()A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10.

5、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 D.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11.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12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东西

6、都被冠以“文明”两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话剧是文明剧,京剧则叫旧戏。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13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4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

7、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15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16.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

8、”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7.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8.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

9、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A.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B.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19.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大石桥,小石桥,母鸡踩着公鸡毛,母鸡打得公鸡跑。五四运动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伦理道德遭到否定B.西方启蒙思想得到人们的肯定C.男人观念的变化D.辛亥革命倡导男女平等20.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

10、由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2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在1918年刊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22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封建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封建文化2

11、3年轻的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似乎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这表明当时()A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 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24.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25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

12、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26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C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27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

13、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28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29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A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14、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30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31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

15、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3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A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B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C反对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3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34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16、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 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1919年湘江评论“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63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A独立自主B理论联系实际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35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

17、思主义中国化3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371940到194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如果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A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C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立3

18、8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贯彻“一国两制”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39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重大成果,它所论述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40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他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

19、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进攻面前,本想一意“务实”、厌恶“务虚”的洋务派也不得不面对顽固派的挑战,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冯桂芬在洋务运动发轫之时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成为日后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问题的蓝本。在这一基础上,以曾、左、李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大员和

20、以冯桂芬、薛福成、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洋务知识分子为提倡西学而不遗余力。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不过在起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主旨却是针对顽固派的诘难、为引进西学辩护、寻找合法性基础的。摘编自雷颐被延误的现代化材料二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针对守旧派闭目塞听,驳诘西学之非,他在1888年致洪良品的信中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

21、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1)根

22、据材料一,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模式产生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相较洋务派,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4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

23、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

24、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请回答:(1)依据材料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称呼的演变并作简要评价。(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践活动。(6分)这些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2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25、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举例说

26、明中国人民最终是怎样完成孙中山三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的?(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3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改革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展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宁阳一中2018级高二上学期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选A材料反映了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兼顾中学与西学,西学主要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中学是儒家的学说,这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2选C洋务企业的创办,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即“种豆”;但洋务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

27、的近代化,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则超出了它的本意,即“得瓜”。3.解析:选A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可知他主张建立海军,加强海防,故A项正确。4.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5.解析:选B“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

28、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6.解析:选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不是洋务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洋媚外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实践了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主张,开展了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的分裂问题,故D项错误。7.解析:选A根据材料此种思想开始于道光、咸丰年间,且其不知全变之道,由此推测该思想为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思想为康有为一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与本题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8.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维新变法借助了光绪帝的力量,并未否

29、定清王朝的合法统治,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进行制度改良,并未深入到对儒学思想的否定,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后的辛亥革命走的是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9.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这是维新派在充分利用报纸等方式启迪民智,以达到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和舆论的目的,故A项正确;B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排除;创办报刊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而非清政府,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在这一时期,这些进步报刊使用的字体应该还是文言文而非白话文,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这仅是对材料题干的重复而非原因,故A项错误;动摇封建儒

30、学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一个最根本的政治目的就是托古改制,他在该书中将孔子扮演为改制的先师,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士大夫对传统封建伦理的认识,故C项正确;“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这只是表象和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是民族危机加深时期,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C项正确。12.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当时所有的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京剧则叫旧戏”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国人把一切西方文化都

31、看作是进步的,而把一切中国文化看成落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13.解析:选D。陈独秀当时反对孔教,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此处的“妄人”指袁世凯,他利用孔教为复辟帝制造势,成为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陈独秀认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仍然有其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仿效西方,故C项错误。14.解析:选D。解读题意可知,A项不能体现“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西方

32、思想文化,体现改造中国已经进入到思想层面,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但不能体现其“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作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表述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和社会的引领作用。15.解析: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是外部原因,故A、B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即内部原因是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的需要,故C项正确。16.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大旗,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对封建思想给予了致命打击。但是

33、,新文化运动只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17.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塑造了“天狗”的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出其万钧之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把一切传统秩序都当作日月星辰吃掉的精神。结合相关史实可判断,作者否定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主张抛弃中国正统思想。故选C项。1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历

34、史文化、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就不能废除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故B项符合题意。19.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领域正开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了儒家伦理道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就宣扬西方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20.答案D解析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是在袁世凯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反映出传统婚姻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的创作主题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传统婚姻观念

35、仍然根深蒂固,说明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故D项正确。21.B根据材料信息文学革命的目的是“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这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2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23.答案:C解析:材料“不谈论政治”的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故C项正确。24.解析: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就在于它蕴涵了三大政策。答案:C25. A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孙中山认识

36、到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故选A项。26. C题干“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主张,故C项正确。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相类似,故答案为B项。28.答案:A解析: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29.解析:选A材料中所述即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确切点说是孙中山对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37、的发展,通过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途径来实现民生主义,故A项正确。30.解析:选D根据材料“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知,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首先是从传统思想中汲取的有益成分,故D项正确。31. CA项中的“忠孝”思想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排除;B项“忠君”思想与题干相背,排除;题干孙中山强调的“忠”,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体现了国家民族意识,C项正确;D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排除。32. A题干材料章太炎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清政府作为最大的敌人,而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看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祸害远远大于清政府,指出了三民主义的不足。33.解析:选C。A、B两项是

38、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阐明的,D项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证的。本题选C项。34.解析:选B。“独立自主”的内容在表格“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中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对农民运动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可知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故B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时间是19191963年,“武装斗争”是在1927年至1937年时期的理论,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C项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是在1953年提出的,不能全面反映表格的信息,故D项错误。35.解析:选D“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

39、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36.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社会性质,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当前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再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基于对中国的国情深刻剖析而做出的。 37.解析:选C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都涉及怎样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故C项正确。3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A、C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D项是在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均可排除。由“用准确的完整的

40、毛泽东思想”可知,邓小平对当时“左”倾错误进行抵制,故B项正确。39.解析:选A。邓小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活动,它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40.解析:选A材料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尝试,故A项正确;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济建设的防“左”和反“右”的问题,故D项错误。41.答案(1)原因:回应顽固派对洋务派学习西学的攻击;洋务运动中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为学习西学寻找合法性的需要。(3分)(2)主张:应以世界性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破除对中国

41、传统文化的迷信。(2分)(3)变化:从以遵从传统文化为主体转向了以学习西方文化为主体。(1分)原因: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需要。(4分)(4)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2分)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传统文化仍有生命力。(2分)42.答案(1)称呼演变:夷学西学新学。评价: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立场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5分)(2)三个阶段及实践:学术觉悟,洋

42、务派学习西方科技发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6分)历史发展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 (3)社会影响: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2分)43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举例: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颁布1954年宪法);进行土地改革(或改革开放)(6分)(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3分)(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2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