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94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2、)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 “历史都是思想史”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3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 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

3、理雾霾B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 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5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61920年,梁启

4、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 B C D 7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儒家思想却从西汉开始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 不

5、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8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理在先,气在后”“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 B C D 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0有学者

6、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 11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 )A 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B 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C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D 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1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

7、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

8、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依据材料三比较

9、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

10、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

11、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四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

12、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2)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的不同看法。(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B【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

13、当代史”,B项正确。“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排除A。“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排除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D。2D【解析】解题时首先判断“子学时代”的具体时期,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子学时代”可知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故D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均在秦朝建立形成,故AC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在汉

14、武帝时期,故B项排除。【点晴】解题关键是从“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入手,然后联系百家争鸣进行分析理解即可。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即体现“通过调整种植方式治理雾霾”;“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即体现“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项“工业化”,明显不符合清朝康熙时期史实;C项没有依据;D项“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环境治理治理雾霾清朝康熙帝时期的状况

15、(课标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角度新颖,考查古代中国环境治理相关内容。兼顾考查一种史观生态史观。即,将环境治理(治理雾霾)与“天人关系”结合起来。具体要思考雾霾的由来及影响。影射当今工业文明时代下,要注意生态文明建设,要注意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切实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B项错误;D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

16、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5B【解析】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D项错误。6A【解析】材料信息“民权共和之说”与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思想相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议政于学校,故是正确的;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排除;所以答案选A。7D【解析】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主流其实还是因为她迎合了国家大

17、一统的现实需要,是由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国情所决定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仁与礼也不会推动国家的统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和成为主流思想也没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也并未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主流是由大一统的国情所决定的。8C【解析】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是清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理在先,气在后”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正确。9C【解析

18、】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10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宋代”“平民兴起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排除含的选项,三项均能够体现题干“平民兴起的社会”特征,故本题选C。11A【解析】诗歌属于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第二手

19、史料啦研究历史,“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说明杜甫的诗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故A项正确;诗歌属于文学作品,有个人主观思想成分,故B项错误;杜甫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杜甫的诗歌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故D项错误。1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是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而是强调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B项

20、错误。材料反映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D项错误。13(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标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

21、【解析】(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一中“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中“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的信息,可概括出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联系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可得出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中归纳即可,从“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

22、万民以正四方”可得出正君心;从“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可概括出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其思想主张,联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朱熹正君心的思想等相关知识来归纳即可。(3)第一小问不同归纳材料三中朱熹和李贽的思想主张即可,从“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的信息可以看出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从“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可以看出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第二小问经济根源联系明清时代特征来思考,可得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23、4)主题抓住以上材料的共性来思考,材料一反映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产生,材料二反映的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三反映的是宋代新儒学的出现和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进而可得出最恰当的表述为儒家思想的演变。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14一: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

24、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二: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解析】这是一道评述题,解题时首先读懂材料,材料中蕴含了两种观点,所以可以分别围绕某一观点进行评述,如“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观点,可从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落后以及思想文化的桎梏等方面考虑。同意“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体现的是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这一观点,可从政治的统一和巩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角度阐述。点睛:

25、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小论文的观点可以自己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选择,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15特点:求知质疑: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2)科技落后原因:材料三认为是注重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轻视科技人才;材料四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3)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解析】由“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可以概括出求知质疑;由“天行有常”可以概括出客观规律的存在;由“天行有常”可以分析出顺应自然。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材料二认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造成的,而材料三则认为是因为缺乏经济动力而造成的,在谈理解时可以先分析材料中两个角度的正确性和不足之处,然后再去补充不足之处即可。解答时要从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甚至强化)、经济(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和思想(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的大环境来组织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