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0293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内蒙访古》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9/4,翦伯赞,内蒙访古,作者简介,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20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参加过北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教授、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担任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1968年12月18日他因遭诬陷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平反。,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关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观点,领会课文中洋溢的爱国主义和珍视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理解夹叙

2、夹议,继续为议论服务的写法。 3、学习杂在把握课文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正确而熟练的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4、引导学生在读读议议中理解要点,把握主旨,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二、教学设想,本篇是一篇游记,又是独具特色的访古散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游记的继续中评介历史人物,含蓄而深刻的表达了关于民族关系的正确观点。文中涉及了教多的历史、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对文中涉及的地理形势、地理知识、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等除了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查阅,开阔视野,增加感性认识,快速概括内容要点。,写作背景,内蒙访古最早发表于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

3、报,后收于文物出版社出的内蒙访古集子中,1961年夏,作者和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访问了对史学家富有诱惑力的内蒙,历时2个月,行程15000余里。归来后,作者欣然挥笔写下了这篇别具风格的访古记。开头,以小序形式交代了撰文起因。正文以游踪为线索写访古见闻,共分六章。课文选了二、三两章。,作者翦伯赞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的专长当然在研究历史,写游记必然也选择和历史有关的专题。而作者就是在这篇游记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边记游边议论,谈天说地,引古论今,文中涉及了众多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人物、事件古迹等,叙述具体,描写生动,给忍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就需要

4、对文中的访古材料进行梳理,找出作者创作本文的主旨,作者始终围绕一个专题谈,那就是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赵武灵王(?前295)战国时赵国国君(前325前299)。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公元前302年进行军事改革,建立强大骑兵,改穿胡服(北方少数族服装),便于骑射。先后灭中山,破林胡、楼烦,国势强盛。公元前299年传位于王子何,自称主父。后因内讧,被李兑困死于沙丘宫。死后谥号武灵。,王昭君,名嫱(qing),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昭妃,为避讳(hu)晋朝时司马昭,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

5、,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朝汉元帝期间,和亲于南匈奴单于呼韩邪为皇后。因其传奇的人生经历被后人以各种艺术形式传唱千年。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时的故事;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时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的故事),学习字词,居庸(yng)关 旧称军都官,在今北京市昌平县,长城的重要关口,形势险要,一向为交通要塞 塞(si)外 长城以北的地区 峪(y)口 山谷 绵亘(gn) (山脉等)接连不断。亘:空间或时间上的延续不断。 麓(l) 山脚下 高阙(qu) 今乌拉山和狼山的缺口。 qu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民怨沸腾 形容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极为痛恨,怨恨之

6、声如沸水翻腾。 步步为营 军队没前进一步就就设置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 镂(lu)空 雕刻的一种,穿透物体花纹或文字。镂:雕刻。 驿(y)站 旧时用来传送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换马暂住的地方。 青冢(zhng) 即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南部,高二十米,面积20多亩,突兀耸立,气象巍然。据说春天冢上草发青的早,秋天比野草凋零的迟,远望呈青黛色,因此叫青冢。 沐(m)着阳光 承受着阳光。沐,比喻受润泽。,梳理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后明确),全文共两大部分,由26段组成,其结构为: 第一部分 “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行踪,点明地域,写出关后的所见所感。

7、 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战,为核心部分的展开作铺垫。 第三层(8-12)写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 第二部分 “在大青山下”共14段,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1-9)写汉代城堡的形成和废弃,强调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仍未间断。 第二层(10-14)写昭君墓,颂扬汉代的和亲政策。,阅读课文“一段最古的长城”部分,思考问题。,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按先后顺序说出作者的行踪。 明确:作者游踪:塞外大青山大青山南麓大青山上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哪些地方是议论?这些议论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部分主要写了:塞外风光、大

8、青山地理条件、南北迥异的自然环境、阴山南麓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大青山的古长城遗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这些内容是根据作者的游踪组织在一起。 4-7段的议论,强调阴山南麓沃野的重要,说明此地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再次强调修建长城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3、这部分分几个层次?各有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赵武灵王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怎么评价这两件事的?从中看出作者用意何在? 明确:这两件事分别反映了赵武灵王处理民族关系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坚决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虚心向外民族学习长处。赵武灵王敢于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念,虚心向

9、少数民族学习,其胆识惊人,被作者称作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充分肯定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其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作了全面公证的评价,也不仅在于宣传了民族关系中的辩证法,而是强调一个观点:民族不分大小,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告戒我们:两千多年的赵武灵王尚能做到胡服骑射,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应该做的更好。,阅读课文“在大青山下”,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离开赵长城以后,作者按什么路线来游访的? 明确:离开赵长城后,作者从大青山游访到大青山下,先游访汉代古堡,后游访青冢。 2、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如何把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的? 明确:这部分写的主要内容: 汉代古堡建筑历史

10、、古堡分布、汉代遗址及建筑目的。 青冢(昭君墓)-意义、位置和数量。,理清这部分思路,概括内容要点。,这部分可分几层?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明确:这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写汉代城堡是民族冲突的产物。 第二层:写昭君墓是民族友好的象征。 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汉代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对匈奴所采取的两种不同政策产物;也是作者对民族关系问题所表明的两方面的观点肯定了抗击侵略的正义行动,强调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珍视民族团结的根本利益。,议论的作用: 阅读思考:作者对古堡和青冢发表了哪些议论?有什么作用?,明确:对古堡的议论集中在第二部分的8-9段中的“驿站”、“没有被遮断”等描写都高度评价了阴山一带作为民族之间

11、和平往来的中间站的历史作用,并特别强调了民族会见间文化交流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昭君墓,作者的议论集中在10、13、14段,指出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并强“调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的多”的观点,充分肯定昭君出塞与和亲政策,表达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的愿望。 对汉代城堡和昭君墓的议论是本部分内容的要点,加上第一部分关于赵武灵王的议论、构成这篇夹叙夹议散文的核心思想。,本文两个部分是怎么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可以说“形神联系”以访古的游踪为线索将两部分串联起来!文章起笔于塞外风光,接着写大青山的地理条件、南北迥然的自然环境、阴山南麓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再写大青山下古长城。评价其修筑着赵武灵王的功绩,又引出他“胡服骑射”的主张,接着集中笔墨写汉代古堡和昭君墓。这么多内容一线穿下,联系紧密可谓“形联”;“神系”是指围绕中心,前后两部分密不可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民族纷争是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而各族人民都有友好的愿望,他们之间的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因此作者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思想主旨贯穿全文,将前后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高教版 > 拓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