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78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

2、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史实周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2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A 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 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 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 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3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

3、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4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5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 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B 1787年宪

4、法得到修正C 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D 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6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7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A 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B 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 是对宋词元曲所

5、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D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8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9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 “天地与我并存,

6、万物与我为一。”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10“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 )A 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 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 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 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1111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A 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 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 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 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12明清之际

7、的学者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这说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在民间已走向破产B 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C 传统儒学提倡的义利观遭到摒弃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13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法()A 重在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受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C 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14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

8、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B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 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D 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15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16明代万历年间

9、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17全球通史写道:大约到1550年,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活动之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B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C 启蒙运动的发展D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8欧洲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5倍,英法德为225倍,物价上涨使城乡的雇佣劳动者进一步

10、受到剥夺,因为工资增长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B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过剩C 世界大战导致物资稀缺D 经济危机引发物价波动19下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20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11、C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21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 )A 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B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 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D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22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 推动了国家

12、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23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 )A 彻底摆脱了北约影响B 开启了“一体化”进程C 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D 仍然警惕“东方”威胁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

13、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

14、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15、,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

16、樨侨流釆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境地止画方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又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人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素乱之源”摘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

17、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 史 答 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2D【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的专卖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这是历代

18、政府重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冶铁煮盐业管控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并非以汉武帝为榜样,也不是推崇汉代经济制度,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项错误。3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了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

19、符合题意;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

20、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5D【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并未改变,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1787年宪法得到修正,而是说明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国会赋予总统广泛权力,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美国政局是否稳定,故C错误;材料“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说明当时美国权力模式有了新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35年,美国国会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

21、泛权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出发,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A【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A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错;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表述错误,排除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故D与材料无关,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知道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结果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7B【解析】本

22、题明清小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表明清代的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风格,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此时小说是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选B。【点睛】明清小说特点: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人民的意愿。8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清雍正

23、后,银两支付官俸的范围逐渐扩大,实物支付减少,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取代实物作为支付俸禄的手段,说明白银的使用范围急剧扩大,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关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官员腐败情况的变化,同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俸禄改革与抑制官员腐败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货币税赋已取代实物赋税,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实物赋税一直存在,并未被取代;C选项错误,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未体现克扣地方军费以强化集权。9D【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是墨

24、家思想,排除;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10B【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这表明洋务运动中,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讽刺了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局限,B项正确;材料是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变革,是反对只学技术的变革,C项错误;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D项错误。故选B。11A【解析】“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明从商获取物质

25、利益算不上什么卑鄙事情,“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符合材料主旨,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家思想精神,故B错误;空谈属于明清时期学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自由、个性、平等属于个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点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26、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12D【解析】材料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从“羞与富商为伍”到主动结交富商,甚至与富商通婚,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3C【解析】根据材料“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量刑越严重”可知,身份等级越高的贵族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量刑相对权轻,这说明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的原则,C项正确。罗马法是从根本上维护贵族利益,但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平

27、民的利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希腊人文精神影响罗马法,而是强调罗马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排除B。材料强调罗马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没有涉及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信息,排除D。14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首相和内阁权力的增多,而权力的增多必然会提高内阁政府的办事效率,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适合美国而不适合英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不涉及政党政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没有强调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B【解析】抓住材料“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来分析,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28、突出特色,郡县制是地方服从中央,符合材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16C【解析】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

29、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本题探讨1550年意大利开始衰落的直接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商业革命,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衰落,故A项正确;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30、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8A【解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市场上金银数量大量增加而导致货币价格下跌、相应的物价上涨,根据题干中西班牙物价上涨的倍数要高于英法德的倍数,就是欧洲的价格革命,故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1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图片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与扩张。据此,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亚洲”,可知:在16世纪时候殖民扩张比较厉害的国家

31、,即葡萄牙;到17世纪,荷兰海外运输业发达,成为了“海上马车夫”,在此之后才是英国、法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凸显。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葡萄牙、荷兰的殖民掠夺与扩张20D【解析】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

32、主张有利于过敏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21C【解析】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不是华夷外交,“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错误,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错误;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足以证明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是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必须走出去”方针足以证明新中国外交政策不再是内向性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非日内瓦会议后,所以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只能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逐渐变成正常化的外交,故C正确,D错误。22D【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

33、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在“投机性”;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23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

34、立行动,这表明欧盟正在向军事的防务一体化方向发展,C项正确;彻底表述太过绝对化,排除A;开启了“一体化”进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排除B;材料无法表明“东方”的威胁,排除D。故选C。24(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惩罚措施严厉。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习惯为主;等级差别明显。(2)原因:中国: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罗马以军事立国,对外战争频繁;宗教盛行,教会地位高;受传统习惯影响。影响:中: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对后世道路交通规则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解

35、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归纳回答。 (2)中国和罗马的原因依据唐朝和罗马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中国从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角度思考回答;西方影响从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以及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角度思考回答。25答案要点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

36、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1:观点: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T程水力及农学的研究。论述:中国占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丁程的重视。示例2:观点: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论述: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

37、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围绕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学术成就特点而展开。由表格,可见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由学科建设而言,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水利工程及农学的研究。26(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

38、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解析】本题以东晋时期的特殊的地方制度“侨置郡县”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和分析能力,问题答案基本根据材料部可以归纳,但在分析影响时往往难以答全,平时注意培养利用材料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全面性。(1)本小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能力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内容,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需要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联系所学,大量人口南下,促使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实际上有利社会稳定,但“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从而对中央集权也带来威胁。“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说明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的紊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