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50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科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一至四 考试时间:90分钟;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两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2.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

2、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卦”指的是用尺子测量竖在地上的杆子所产生的影子的长度,人们根据测量得出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错在“唯一”,我国古代计算时间方法还有水漏、沙漏等,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对“卦”的理解,反映的本质是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的智慧。2.西汉时期,仅在使用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这主要反映出A. 精耕细

3、作的经济特点B. 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C. 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D.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可以看出西汉时期铁农具得到发展,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发展进步,没有反映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发展进步,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联系所学精耕细作的特点分析解答。3.“翻倒,翻倒,喝

4、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头令描写的是A. 耧车B. 筒车C. 曲辕犁D. 水排【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禾苗待我灌醉”可知,“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头令”中的工具是农业灌溉工具,故答案为B项。ACD项,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水排是鼓风冶炼铁的工具,都不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4.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

5、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秦汉117(全国)5.72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A. 南方技术更加先进B. 南方地区逐渐开发C. 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D. 经济重心完全已经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粮食亩产量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来看,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上升,说明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选项符合题意。表格与农业技术的发展无关,A选项排除。从表格可以看出北方经济也得到发展,不能说明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C选项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D选项排除。5.下图是景德

6、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康熙五彩耕织图盘,该瓷器可以反映出当时A. 家庭手工业规模宏大B. 公有制之下集体耕作C.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D. 民营手工业雇佣工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可知是官营手工业,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家庭手工业规模宏大的信息,排除A。B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不属于民营手工业,故排除D。6.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 春秋战国B. 西周C. 明清D. 宋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珐琅彩最早出现在清朝,由此可知,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明清时

7、期,故D项正确;春秋战国、西周和宋朝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排除。7.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A.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 地方自治的市镇D. 沿街开铺的晓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朝以前,城市中设立“市”作为专门的商品交易场所,与居民区相分离,官府设立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因此白居易笔下的“市”是指长安城中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B选项符合题意。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位于城郊和乡下,A选项

8、排除,沿街开铺的街市出现于宋朝以后,地方自治的市镇兴起于明清时期,C选项排除。晓市出现在宋代,D选项排除。8.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B.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C. 政府注重民生,关注市民健康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的平民一日吃两餐,而且有时间限制,宋朝的平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说明宋朝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朝

9、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被打破,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A错误;政府注重民生,关注市民健康与材料中的现象不符合,C错误;此时的饮食习惯并不是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D错误。9.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对商人严格管理,实质上反映了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故选D;ABC只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质”,这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外在的

10、表面的直接的联系均为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才是实质,故排除ABC。10.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此外,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材料表明,明清江南地区A. 以市镇贸易为主B. 市场专业化趋向出现C. 农商合作程度高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大量专业性工商业市镇,说明市场专业化趋向出现,故B正确;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出现大量专业性工商业市镇,无法体现江南地区以市镇贸易为主,排除A;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农商合作,排除C;材料无法

11、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排除D。11.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 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C. 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D.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是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

12、念的反映,因此选择B;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无法体现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联系所学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12.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A. 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B. 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C. “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13、D. 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是由于清政府厉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因此宜民市的设置源于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源于”的要求,排除;D项结论材料无法得出,排除。点睛: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深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回头来看从历史发展进程得出的结论。本题考查的是当时实行这种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符合海禁政策的现象来解答。1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租

14、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D.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的“近代的前夜”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与前代比较,有了明显的变化。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选项符合题意。租佃制属于封建生产关系,A选项排除。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仍属于传统生产方

15、式,B选项排除。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材料中无法体现,C选项排除。14.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C.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鸦片战争后外国对华倾销总体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大致有:外国侵华势力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尽相符,鸦片走私削弱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最重要的是自然经济的顽强

16、抵制。但不能说南京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故C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15.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17、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16.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1873年唐廷枢上任,在短短三年间,招徕商股、整章建制、购买洋船、开拓海内外航线,使招商局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这表明洋务企业A. 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求索C. 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经济侵略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18、】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国内运输,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也就是部分的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封建自然经济的相关信息,所以无法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建立轮船招商局属于向西方学习,但无法直接推断出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B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官办民用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材料中没有提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无法直接推出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选项排除。17.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

19、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 “欧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内容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通告,反映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获得契机,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国家制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措施,并没有说明民族工业发展效果,故A项和D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18.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

20、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A. 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B. 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C. 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D.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由材料“到官府讲理罪名被迫停业”等关键信息可知,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以答案选D,排除B;材料是通过法律定罪,所以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19.鲁迅曾精辟地指出过:“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点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是A. 土洋并存B. 全盘西化C. 返璞归真D.

21、等级分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社会先进的东西和落后的东西并存,即土与洋并存,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油松片和独轮车不全是西方的东西,B选项排除。返璞归真材料中未体现,C选项排除。材料中未体现等级分明,D选项排除。20.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十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B. 人民民主制度确立发展C. 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D. 新式教育推动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

22、“五四运动”后女性争取婚姻自由等现象增多主要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冲击,正确;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影响民众思想变化,正确;五四后新式教育推动思想解放与材料现象有关,D正确;五四运动后十年正是国民大革命以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民主制度确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B错误,符合题意。2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A. 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B. 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C. 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 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

23、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修建铁路能够加强东南西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增强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意识,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铁路对近代化的影响,B选项排除。由材料可知,修建铁路的确能够改善交通条件,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孙中山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材料未体现,D选项排除。22.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

24、宗旨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年份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

25、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21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A. 私有经济已不存在B. 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经过三大改造后,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据所有制结构比例上升到929%,而私营和个体经济几乎为零,说明此时我国私有制经济逐渐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D项正确;表格显示私有经济为0.1%,并不是不存在,故A项错误;表格显示的不是工业化建设,是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表格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点睛:社会主义建

26、设的起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创举:和平“赎买”。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建设与改造并举。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单一公有制确立。四项准备: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建交。24.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A. 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 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D.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

27、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C选项符合题意。中共八大时,还没有人民公社化运动,A选项排除。由材料可知,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市场,并不是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B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出现是在1992年以后,D选项排除。25.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单位:亿元)年份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9867616

28、4971960109054745719616114515591962486434584A. 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 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C.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0年冬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农轻重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纠正“左”倾错误取得一定成效。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显著增加”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表格数据来看,重工业比重下降,排除C项;农轻重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大跃进运动的

29、影响正在逐步消除,排除D项。【点睛】“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也被停止。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962年国民经济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纠正“左”倾错误取得了一定成效。26.在41年前召开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A. 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30、B. 为结束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C. 体现了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A选项符合题意。由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这番讲话的时间是在1978年,此时文革已经结束,B选项排除。由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邓小平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C选项排除。1982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选项排除。27.据下图推

31、断该城市是A. 广州B. 厦门C. 福州D. 上海【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二者交集是厦门,故B项正确;A、C和D都不是经济特区,排除。28.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其目的是A.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B. 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促进多种所有制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扩大企业自主权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可知,改革措

32、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于1992年,与题干中“1978年”时间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和所有制改革,CD选项排除。29.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A.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材料“1981年3月4日”“集市贸易非常活跃

33、”“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上塘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出现的,故B项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C项错误。30.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D. 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答

34、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下海经商从事的是私营商业,下海潮体现了大家顺应改革潮流的一面,C选项符合题意。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A选项排除。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B选项排除。1978年以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D选项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35、朝令而暮改。【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

36、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背景及影响。【答案】(1)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解析】(1)根据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是自耕农经济;根据材料“水旱之灾,

37、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 以及“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等信息可从新的农作物引进、人口与土地矛盾角度归纳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垦荒政策从社会矛盾、人口增加以及破坏环境等角度归纳答案。32.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

38、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材料三 1958年8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

39、时我国的经济措施并评价“二五”计划。(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2)规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如回答“一五计划”也可酌情给分)(3)措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二五”计划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另一方面违背了经济稳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4)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根据

40、表格中企业名称“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通久源轧花厂”“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夑昌火柴公司”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基本上属于轻工业类型;从表格中企业分布的地点“广东南海”“宁波”“广州”“上海”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从表格中的资本(1万、7万、5万、15万、5万元)、雇工(700人、10人、400人、800人)、所用机器或产量可以看出,投资相对较少,实力相对较弱。(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选择了工业化两条道路中的第二条: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陈云同志所说的三条道路中的先重后轻,也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一五”计划。(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

41、征(主要受到左的错误影响)以及材料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可得,当时我国才去的具体经济措施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五计划中的具体经济措施提出的口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可知,人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可知,在“二五”计划过程中受到左的错误的指导,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指定的系列经济指标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但没有发展经济,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们的积极性、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4)根据

42、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 ,充分理解区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随后,出于对用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

43、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十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内部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态度:洋务派倡议修铁路;国内封建顽固势力、守旧势力极力反对。(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

44、;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影响: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以及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2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