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蛟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812多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B 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 在研究游泳运动员孙杨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D 蹦极运动中,人受到的拉力是绳索的形变产生的2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3.物体自楼顶处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2、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g取10m/s2) ( )A、; B、; C、; D4.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c的图线是一条x=0.4t2(m)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c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C. t=5s时,c物体速度为4m/sD.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5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3、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D若将细绳剪断,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6.如图所示,一重为120 N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弹簧测力计沿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 N,已知sin 37= 0.6,cos 37= 0.8,则杆AB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 ) A.80 NB.100 NC.110 ND.120 N 7.如图甲、乙、丙所示,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力均不计,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是F1、F2、F3,则 ( )AF3F1
4、F2 BF3 F1F2CF1F2F3 DF1 F2F38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B和AC之间,AB与AC之间的夹角为30现 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90,则 ( )A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B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9.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 )A. 4-6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B. 前8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mC. 在04s内与4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D. 在04s内与46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0.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
5、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该变量的大小为1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上 11.如图所示,固定的半球面右侧是光滑的,左侧是粗糙的,O点为球心,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A静止在球面的左侧,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1,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N1 ;小物块B在水平力F2作用下静止在球面的右侧,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 N2 ,已知两小物体与球心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则 ( )A. F1 : F2 = : 1 B. F1 : F2 = : 1C. N1 : N2 = : 1 D. N
6、1 : N2 = : 112.如图所示,处于同一直线上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v1、加速度a1作匀加速运动,乙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作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1 = a2, 不可能相遇a1a2S甲乙B若a1 a2,一定相遇一次C若a1 a2, 不可能相遇D若a1 a2, 可能相遇二次二 实验题(共计12分)13.(6分)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木块运动规律,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1)如图乙为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帯动纸带打出的一部分点迹,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
7、42cm,x6970cm,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_s,打1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是_ms,木块加速度表达式a= m/s2 (用x1 x2 x5 x6和T表示),大小a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木块系在纸带的右端,那么木块是做_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14.(6分)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 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
8、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3) 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与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F 比较
9、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5. (9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位移为4m时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10 m,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0 s,求:(1)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2)物体在加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3)物体在减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16.(9分)如图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竖直墙上的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o;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
10、上,另一端G通过轻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o,轻杆的G点用轻绳GF拉住一个质量也为M2的物体,求: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与轻绳EG的张力FEG之比(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3)轻杆HG对G段的支持力17.(10分)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从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 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18.(12分)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细绳AO,细绳的另一端连着一个轻质圆环(重力
11、不计),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50cm的地方,当细绳的另一端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0.6,=0.8, ,g=10m/s2)求:(1) 角(2) 长为30cm的细绳AO的拉力F(3) 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友好学校期中联合考试物理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CCDBABCB DABDA CBD13 (1)0.1 (1分) 0.39 (1分) (2分) 1.3 (1分)( 2)匀减速 (1分)14 ( 每空1分
12、)(1)F (2) B (3) C E 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15 解:(1)设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即最大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1分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1分 总位移 1分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2分 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1分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分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1分 16 解 题图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M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点和G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和乙所示(1) 图甲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1的
13、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 1分 1分 1分(2) 图甲中三个力互成1200角,则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0斜右向上 2分(3) 根据平衡方程有: 1分 1分所以 ,方向水平向右。 2分 17解(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则有: t = 12 s 1分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84m 1分乙车的位移为 =48m 1分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 =36m 2分(2) 设甲车停止的时间为t1 则有 t1=20s 1分 甲车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 100m 1分 乙车发生的位移为 =80m 1分可知道,甲车停止时,乙车还没有追上甲车,则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为 =25 s 2分17解 (1)因为圆环要开始滑动,所受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有,1分对其受力分析,则有: 1分 1分计算得出: 得 1分又因为,由数学知识求得 1分(2)如图所示选取坐标轴,根据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1分 1分 计算得出 1分(3)圆环将要滑动时,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知道: 1分 又 1分计算得出: 2分-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