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14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

2、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D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2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3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 )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C取代前朝内阁

3、,成为最高行政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4“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5“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6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该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

4、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有利于秦朝的强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B有利于国家统一C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8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的“官员”包括( )丞相郡守县令太尉ABCD9“陛”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后来,“陛下”代指皇帝。“

5、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10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清朝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11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推翻清朝统治B否定了帝制的存在

6、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推翻了封建私有制12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香港进行商谈,并取得了共识,称之为“九二共识”,其具体含义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海峡两岸可以实行“一国两制”C海峡两岸同源同宗血浓于水D海峡两岸应该和平解决争端1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其中“另起炉灶”是指( )A在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之后再与西方国家建交B在否定了国民政府屈辱外交后再和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C在两极格局之下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在废除北洋政府时期的

7、外交政策后再考虑和他国建立外交关系14“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问题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周恩来的这段讲话是在( )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中印边境谈判会议C万隆亚非国际会议D中苏建交谈判会议15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

8、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1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 )A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被全面系统揭露出来B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夺权的必由之路C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D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17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可能是( )A有关太平天国运动B出现在1895年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D有关辛亥革命18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

9、确的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D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发表“四月提纲”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ABCD20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不属于其世界意义的是( )A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完成B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2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

10、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BCD22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23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11、,“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B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C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5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首脑会议宣言强调:冷战和它变成真正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替代“冷战”和

12、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B不结盟运动C联合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材料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2)材料三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材料四 我认为政治制度

13、,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并完善了哪些制度?(请写明制度全称)27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

14、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一些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二 近年来,大国高层会晤十分广泛和频繁。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达成重要共识,进一步推进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5年

15、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各自内外政策和国际地区形势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28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

16、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

17、“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新中国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 答 案1B【解析】从材料看出中法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

18、系,这种关系讲就是君臣关系,从家的角度来讲就是长幼辈分的关系,因此,宗法制对后世维护国家统治和家族稳定有极强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牒学,就是要巩固家族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清时期族规乡约得到官方认可,也可以看出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B正确;A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B【解析】依据题中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可见,三代不仕者300人,父辈有官职的100多人中低等级的又占了一半以上。因此科举选官推动了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B项正确。依据题中科举制度“含宗室”可知贵族体制并未结束,A项错误。“科举制度走向成熟和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故C、D两项不符合题

19、意。3A【解析】根据材料“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C、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结合军机处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具有决策权。4D【解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保证贫困的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 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

20、津贴。在此之前,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薪金,一般民众根本没有经济 条件担任公职。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5A【解析】根据“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才会有上述情景的出现,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联系所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6D【解析】根据

21、题意的表述,由“制度创新”“政治原则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可以推断此制度是科举制,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世;B项不公开;C项很可能任人唯亲。7C【解析】“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C正确;A、B、D也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但不属于最为深远的影响,排除。【点睛】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抓住关键信息“最为深远”,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应县最为深远。8B【解析】丞相是由皇帝任命的中央官员,太尉负责军事,是协助皇帝的中央政府的官员,不符合材料中提到的是“每

22、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内容不符合材料,排除;秦始皇在地方采取的是郡县制,设立郡守等官员,对中央负责,内容符合材料;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和中央政府负责,内容符合材料;故B.正确。9A【解析】据材料“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可知,古代专制帝王高高在上的权威,这说明专制皇权的独尊地位,即A;B、C、D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10B【解析】根据材料中清政府的地方官员主张“借洋兵助剿”,中央官员也主张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可以看出,清政府上下都认识到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为之后开展

23、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太平天国运动使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太平天国运动促成了清政府的自救运动,而不是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故A项错误。CD两项没有体现,故排除。 11B【解析】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否定了封建帝制的存在,体现了“国体之改革”,故B正确;“推翻清朝统治”说法没有突出国体的变化,故A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C错误;辛亥革命也没有推翻私有制,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国体之改革”,学生应该明

24、确国体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角度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12A【解析】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正确;“九二共识”并不是说海峡两岸可以实行“一国两制”,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海峡两岸同源同宗血浓于水,错误;“九二共识”的含义也不是和平解决争端,D错误。【点睛】 “九二共识”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13B【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以前国民政

25、府签订的屈辱外交,然后重新和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B正确;A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C是“一边倒”外交政策;D与材料中内容不符合,排除。【点睛】1.“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政府。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被“打扫”的东西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及其在华的一切特权,针对的是帝国主义。3. “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也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4C【解析】 “求同”“受着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是指求同存异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C正确;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印度支那问题;B主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26、则;D是中苏建交问题。15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主要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立宪制和专制相结合,“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的信息体现“民主性”较浓厚一些,更符合“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概念,尽管18711919年间的德国专制是实、民主是虚,故D项正确;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

27、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16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武装夺取政权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是历史意义,故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非使其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故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构建了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使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故选D。17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中“革命”、“武汉”、“排满兴汉”、“列国的态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发生于武汉,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

28、镇,史称“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排满兴汉宣言”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所以这篇可能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太平天国并未占据武汉地区;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不是1895年;C选项错误,材料报道的是辛亥革命,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8D【解析】根据材料“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选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并未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五四运动并未取得中国外交的胜利,只不过中国并未在

29、和约上签字,C选项错误。19C【解析】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然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不能夺权,只能武装起义,所以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革命成功建立政权,为巩固政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0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在俄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完成,但不属于世界意义,A项正确。俄国十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故B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

30、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1C【解析】 “收敛性”的含义一是对内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军机处是突出表现;一是对外逐渐走向闭关自守,明清的海禁、闭关自守、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C。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22A【解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叶形成并得以完善的。23D【解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是四月提纲中列宁对于

31、俄国革命道路设想,当时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大权,因此列宁提出和平夺权的观点,D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专制,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已经完成,A错误。B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国内局势,排除;七月流血是临时政府率先向苏维埃政府动武之后,C错误。2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为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A;北约组织为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排除C;针对美国支持下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采取的对抗的措施是

32、支持成立民主德国,排除D;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因此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5B【解析】会议的内容指出了和平共处是解决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可判断该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故项正确。是年成立的,冷战已经结束,排除。从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来判断,联合国成立于1945 年10 月,此时冷战还没有开始,因此它的宣言中并不会涉及到冷战的内容,错误;北约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错误。26(1

33、)君主专制公民大会(2)英国:君主立宪美国:民主共和(答三权分立不给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英美的政治制度、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材料一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的君主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雅典的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而秦朝的政体属于君主专制。(2)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

34、1787年宪法。(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并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27(1)因素:日本实力增强;欧共体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根源: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或结伴不结盟)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1971年的时间以及“另外一些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结合所学

35、可得出因素主要涉及到日本、西欧、中国、不结盟运动等。结合所学,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方面的多极化。影响:根据所学,从抑制霸权主义、推动政治民主化、建立新秩序等角度概括其影响。(2)根据“21世纪”,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内容,可得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合作等角度概括意义。28(1)政策:扶蒋反共;对新中国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3)原因:中国

36、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简要概括新中国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2)变化,据材料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敌视到缓和的角度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利益、欧日挑战、美苏争霸、越战泥潭等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原因,据材料三“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分工、改革开放、不结盟政策、国家利益、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等方面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开学考试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