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072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们从转折亲历中

2、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实现了民富国强ABCD22008年,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一文中写道:对于企业来说,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既能有效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动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可见,这里“走出去”的含意是( )A积极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渠道B充分利用外资,积极研发自主品牌C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D扩大技术创新,

3、推动企业兼并重组3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4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5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

4、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A意识形态矛盾使美苏经济交恶 B苏联的自由贸易加重美经济危机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了显著成就6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法律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ABCD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

5、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史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8“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材料表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91921年

6、,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0“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民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

7、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11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12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墨子13先

8、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14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15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

9、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专制集权的巩固B封建经济的衰退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1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1

10、7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A诸子百家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明末李贽18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19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

11、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 )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20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自然和人类社会B忽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民主政治,倡导专制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21“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

12、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C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22某学者在谈论人文主义者时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此言论的依据可能是因为“他们”( )A倡导教权至上B坚持宗教信仰C宣扬理性主义D惧怕教皇势力23马丁路德在1522年公开宣称:“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使是天使。凡是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这表明当时马丁路德的言论( )A主张捍卫信仰自由B极力维护新教权威C具有非理性的色彩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24近代西方有一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

13、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主张理论依据是(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25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B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

14、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

15、“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成就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

16、伽丘、彼特拉克。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据人教版历

17、史必修3等围饶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

18、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3)结合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D【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原先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并建成,

19、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正确。改革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错误;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并没有实现民富国强,错误。选择D正确。2A【解析】所谓“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指有实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渠道,故选A。利用外资属于引进来,排除BC。扩大技术 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属于企业发展,排除D。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3C【解析】据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统一经营和个体农民生产相结

20、合,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没有保留计划经济残余,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故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名师点睛】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将继续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21、制。4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干预,新自由主义强调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苏联模式强调国家计划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题干材料说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的识记。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期间是经济危机时期,是盲目生产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而非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盲目生产是美国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即材料反映了美国对经济危机

22、缺乏深层反思,故C项正确;苏联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足以证明美苏经济交往是存在的而非受到阻碍,故A项排除;当时的苏联是斯大林模式不主张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美国把农民的贫困而非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故D项排除。点睛: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例如,本题的19291933年。6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体现了立法手段,故正确;罗斯福新政属于经济调整,与外交手段无关,故错误;“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

23、0亿美元”体现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7C【解析】材料“1929年”和“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处于1928年起到1932年所进行的二五计划期间,正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也正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形成的时期。因此当西方国家处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时,苏联正在进行计划经济的探索,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界限。点睛:材料“1929年”和“苏联”是解题的关键限制条件。8A【解析】中国、英国和美国,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经历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因此这段话的立意是建立在共同规律而非单一国家规律上。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现代中国从全球化中崛起;英

24、国从全球化中崛起,又在全球化中衰落;美国也经历着全球化带来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这说明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故排除BCD,选A。9C【解析】从材料中“1921年”“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以看出这符合新经济政策中,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来经营企业,故C项正确;在新经济政策下,土地制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B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不是材料的主要做法,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1921年”“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10B【解析】联系教材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走进

25、了误区,而题干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质是否认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答案为B。考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行判断。11A【解析】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所以B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C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D不正确,依据材料“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可以得出A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

26、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C【解析】荀子在孔孟思想上提出“王道”,主张“礼法结合”,C正确。孟子主张仁政思想,A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B错误;墨家是兼爱非攻思想,错误。13D【解析】由题干中的“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国家需要什么言论,就说出什么言论,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做,这明显是讲求实际功利的做法,所以体现了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而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故选D而排除B;题干中没有涉及君民关系,故A与题干无关,所以排除;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叫做克己复礼,但是题干中的信息与此无关,故排除C。【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

27、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14D【解析】从材料中的“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对富者进行限制,对贫者进行帮助,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容易统治,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是通过调节贫富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故此题应选D项;A项中的“平均分配”材料中无从体现;B

28、项中的“消除等级制度”未体现;C项与材料不符。15C【解析】宋明理学在思想上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正确。专制集权的巩固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A错误。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B错误。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认为到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错误。16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虽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但“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说明萧公权认为黄宗羲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故D正确;A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

29、除;B与史实不符,黄宗羲仍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排除;C说法太绝对,错误。17C【解析】从材料“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可以看出材料重视心的作用,这与陆王心学的观点类似,故选C。A项错误,诸子百家观点并不一致,且均非重视心的作用;B项强调的是观念实践中来;D项反对孔子权威思想。1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不选A项。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不选CD两项。考

30、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19A【解析】材料中智者认为公平、正义只是对统治者而言的,普通百姓则不这样认为,故正义是相对的,故A选项正确。个人功利思想指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利益的思想,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材料怀疑公平、正义的存在,无法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非理性的行为,故排除CD。20D【解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都注重通过道德教化人的灵魂,其思想都是力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制度,故D正确。二者都主张研究人和人类社会,错误。二者都强调道德作用,错误。苏格拉底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孔子不

31、主张实行民主政治,错误。21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文艺复兴的发生偶然,只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即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对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分析很片面,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而未涉及性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对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2B【解析】 “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说明该学者认为人文主义者坚持宗教信仰,坚持神的存在,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人文主义者的信仰问题,并没有涉及他们在宗教上的主张是什么,也无法体现他们是否惧怕教皇势力

32、,故AD项错误;宣扬理性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与材料不符合,故C项错误。23C【解析】马丁路德的言论表明他的宗教主张变得独断而失去了理性,强制他人信服自己的主张,这不是捍卫信仰自由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马丁路德的言论,并没有体现新教的内容,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允许任何人批判其主张的言论与做法,不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D项错误。2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等,可以得出出统治者和个人之间是一种契约的结合,是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故

33、D为正确答案。是孟德斯鸠主张;B是伏尔泰思想;C材料中不符合。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25B【解析】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根据材料“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见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包含了崇尚人的理性思考的一面,故B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界问题,排除C;材料未体现教育的作用,排除D。26(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

34、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学科网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或答“三教合一”);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

35、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权力。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教材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产生的影响来回答。(2)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化的趋势;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得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其发展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儒学发展到理学的背景来回答。

36、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儒学由一家之言上升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贯彻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正统化。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

37、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陆王心学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而心就是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27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14 世纪到 17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巨匠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使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欧广泛传播,突破禁欲主义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哥白尼为代表的天文学天文学,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自然科学

38、从神学领域解放出来。17世纪到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家们构建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大力宣传反天主教、反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建立,在相对自由的思想环境中,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生物学,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综上所述,社会科学家们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不断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和突破。(论题还可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39、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文艺复兴天文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启蒙运动近代物理学和生物的发展”的逻辑,由此逻辑不难得出论题: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相互促进,或者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亦或自然科学促进思想解放的发展等;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具体史实进行阐述即可。点睛:本题属于自拟题目类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得出论题,由材料信息不难得出自然科学和思想解放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28(1)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国有制)到允许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

40、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需要: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控社会经济的需要(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挽救破产企业、调节资源分配以提高效率等);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减少盲目生产、调节有效需求);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认识:A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私有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B现代国家中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C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41、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所有制形式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经济恢复、政治统治、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危机调整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措施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以及如何使用国有化和私有化以及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分析回答。【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