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05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

2、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 )A除隋乱始诛纣国大明嬴秦氏B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嬴秦氏C始诛纣嬴秦氏除隋乱国大明D嬴秦氏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商代( )A宗法制开始出现B贵族政治的产生C家国同构的特点D王权具有稳定性3“齐人”“鲁人”这种表述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下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

3、胁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是( )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6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B明显的限袁倾向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D强烈的排满色彩7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

4、去。”研究五四运动,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 )A是一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B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C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D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8有誓词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卢沟桥抗战C南昌起义D北伐战争9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10下列有关中国共产

5、党召开会议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会议内容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B遵义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辟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C瓦窑堡会议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中共七大明确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ABBCCDD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122014年重庆学者在荷兰发现签订于民国34年5月的中荷关于放弃荷兰在华治外

6、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原件。该条约签订时,中国正处于(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3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狮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四度赤水河B召开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甘肃会宁会师14下表主要反映了( )战争初期战争中期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亚洲其他战场中国战场亚洲其他战场中国战场亚洲其他战场35个师团1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多万人109万人A日军在各战场兵力分配不均衡B日军始终存在兵力不足的状况C日军对亚洲其他战场不够重视D中国战场

7、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15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这一份报告发表标志着(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C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6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生90周年时,毛泽东说:“现代中国人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下列说法,哪一项最类似于完成孙中山民权主义(主权在民)的任

8、务( )A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 )A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B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D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18陈旭麓说:“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9、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致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C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未来前途是资本主义19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如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A图具有民主共和制色彩B图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图确定于七届二中全会D图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

10、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这一过程( )A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C奠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基础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21某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一国家应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2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而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则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变化源于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B电影艺术的进步C国际环境的变化D综合国力的消长23与下图所示主题直接相关的背景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组织的建

11、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铁幕演说的发表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该学者旨在揭示两极格局( )A因美苏衰落而走向解体B必将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具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D渐变中逐步走向多极化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

12、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

13、质”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克利斯提尼改革有两个具体的内容:一个是实行村社自治(部落下面的各个村社,村民自治);另一个是“陶片放逐法”。据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美国政治的“制衡机

14、器”有多个路径,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是最显然的一个路径。这种“你虽然拽住了我的头发,但是我珠住了你的脚,他虽然扭住了你的胳搏,但是你拧住了他的脖子”的复杂格局使得任何一个权力机构都不敢轻举妄动、任意妄为。据刘瑜民主的细节(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斯提尼“村社”改革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并分析其权力结构“三权分立”的重要意义。(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权力结构上较美国1787年宪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7某校

15、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主题l)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材料一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主题2)卢沟桥事变的真相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声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

16、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据(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期间,日军于次日凌晨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据川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比较材料二、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并据此指出影响历史叙述的主要因素。(主题3)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材料四、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

17、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先后八百多年,故应是“始诛纣”;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故应是嬴秦氏。依据唐高祖,可知是除隋乱;依据洪武年号可知是明朝建立,再分析选项排列,只有C项符合以上分析。所以应选C。2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18、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体现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特点,项正确。题干强调宗法制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且宗法制度在夏朝已经出现,排除。题干强调宗法制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与贵族政治的产生无关,排除。题干强调宗法制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与王权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点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这体现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特点。3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推行分封制,当时周王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如:鲁、齐、燕、魏、宋和晋等诸侯国,故“齐人”、“

19、鲁人”这种称谓同分封制有关,A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分封制的基础,同材料题意不符,排除B;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D【解析】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指的是推恩令,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和削弱相权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绝对,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中朝、外朝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推恩令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20、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英勇抵抗日军侵略,最后不幸冲撞日本军舰牺牲的爱国将领,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相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民族危机与列强入侵黄海海战6B【解析】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从结果来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可知此题强调的是临时约法明显的限袁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明确的反帝要求五官,故C项错误;材料与强烈的排满情绪无关,故D项错误。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出自“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是当时的人记录的材料,可以作为参考

21、,B正确。当时的人记载的资料,具有参考价值,A错误。本题材料叙述较为客观,C错误。材料可作为参考,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是谁写的,而是因为记载的时间,D错误。8D【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是辛亥革命开始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全民族抗日开始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打响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总理遗命,炳若晨星”等信息可知,这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D项正确。故选D。9

22、B【解析】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而非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与题意相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故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为B。10D【解析】A项内容是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排除;B项内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C项说法错误,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明确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D项说法正确,故选D。11C【解析】从

23、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项错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八路军和红军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故项错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因此体现的是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项正确;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未获得执政地位,且材料信息未涉及,故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2C【解析】民国34年5月,换成公元纪年则是1945年5月,处于抗战胜利前夕,故C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至1927年春,国共十年对峙是1927至1936年,解放战争是1946至1949年,故A、B、D时间

24、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13B【解析】从材料中的歌词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长征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从“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开始指挥革命,也使得遵义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本题选择B选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故排除。14D【解析】材料反映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分配了更多的兵力,这也反映了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表面现象,没能揭示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兵力不足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军对亚洲其他战场也是重视的,但无奈中

25、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所以不得不这样分配兵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是图表、图片、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15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而非毛泽东所发表的报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而材料反映的却是抗战时期,

26、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是建国后的1954年,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D【解析】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主权在民,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均涉及民族问题,均类似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任务而非民权主义的任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属于政党之间的关系,未体现出主权在民,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7D【解析】依据题干“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

27、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里程碑”是指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故D项正确。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就开始土地革命了;B项对应的是八七会议;C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点睛: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需要对遵义会议意义的理解和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18B【解析】由“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

28、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反封建反帝,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故B项正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一致,故性质一样;领导阶级不同,故未来前途不同。19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图是封建君主专

29、制统治的标志,A项错误;图诞生于辛亥革命后,B项错误;图确定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图例,大清国龙旗,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标志;五色旗,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据以上分析可知,这三面旗帜的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故D正确。故选D。20A【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

30、收100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的这一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A项正确;1949年10月新中国已经成立,材料是1954年,B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项同材料无关,排除;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D项错误。故选A。21C【解析】本题考查德国近代民主制度建立,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是总统制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德国虽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保留了很大的

31、封建残余,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故C项符合材料信息和题意;D项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2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是意识形态的分歧,A项错误;B项不是根源,排除;由材料“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可知,1943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是盟友关系,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由材料“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可知,1948年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所以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

32、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所以题中电影主题转变主要是由于冷战的进行,故材料中的变化源于美苏国际环境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不是材料变化的根源,排除。故选C。23C【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材料是美国采用经济手段的马歇尔计划,A项是政治表现,排除;B项是军事上冷战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战后西欧经济普遍出现衰落的局势,经济衰退导致国内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不稳定,当是美国正在实施冷战政策,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行了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援助西欧,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趁机控制西欧,通过美国

33、的援助,西欧各国大部分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材料中的货币符号和“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相符,C项正确;D项是揭开冷战的序幕,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24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材料是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是说两极格局走向解体,A项错误;材料强调多极化趋势,不是表明两级格局的最终发展结局,B项错误;材料是说两极格局的变化,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信息可知,二战后随着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新兴力量的崛起,这冲击了二战

34、后的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项符合题意。故选D。25(1)秦朝: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古希腊:“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区别: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2)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权属于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但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

35、复合民主制”。(3)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认识: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解析】(1)第一小问设置情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卸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古希腊:“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第

36、二小问区别,古代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古代希腊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这是“横向分权”。并指出联邦政府(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分权制衡,此为“纵向分权”。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3)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得出。26(1)制度:郡县制。积极作用:官

37、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瓦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2)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3)职能:联邦政府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意义: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4)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实现责任内阁制。【解析】(1)本题考查郡县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可知制度是

38、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瓦解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等角度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村社”改革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实行村社自治”得出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形成雅典国家;从“陶片放逐法”得出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3)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职能一问,根据材料三“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是最显然的一个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政府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39、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意义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一定程度维护资产阶级民主的角度回答。(4)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权力结构上同美国1787年宪法最大的不同,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权力结构上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同美国1787年宪法相比的最大的不同。27(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2)不同:日本的教科书指责中国挑起了战

40、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中国的教科书则基于史实,指出日本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因素:叙述者的立场和价值观。(3)意图:掩盖日军当年制造南京大屠杀(或侵略中国)的罪行。看法:这是日本二战后未能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体现;是日本右翼分子粉饰美化当年侵略战争的反映。(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只要价值观正确亦可)【解析】(1)根据题干“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及所学知识,可以从抗日战争本身、中国共产党、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对今天的精神引导等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解决变得困难

41、起来”可知,日本教科书指责中国挑起了中日战争;依据材料信息“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可知,中国教科书则认为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立场和对事实的尊重等角度分析原因:不同的立场或价值观和对事实的尊重与否,使编写者对历史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3)第一小问,显然可以从题干“1937年12月在南京”中得出当时正处于南京大屠杀时期。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题干“1937年12月日本军人在中国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和图片内容可知,该照片不符合历史史实或者可能是真实的如不符合史实,可从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歪曲与否

42、认侵略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中国侵略行径这反映出少数日本右翼势力欺骗、误导和毒害日本青年一代,欲为侵略历史翻案的图谋进行说明;如是真实的,可从不排除是极个别有良知的日本军人的个人善举,但这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改变不了整个侵略战争的性质进行说明然后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启示等方面进行说明。点睛:对于本题第三问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