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分歧 (q) 霎时(ch) 瘫痪(tn) 絮絮叨叨(x)B应和(h) 莅临(l) 确凿(zo) 人声鼎沸(fi)C停滞(zh) 粗犷(gung) 绽开(zhn) 花团锦簇(c)D睫毛(ji) 酝酿(ning) 祷告(do) 咄咄逼人(chu)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B诀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D遗憾 荫蔽 整装待发 花枝招展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
3、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6(6分)古诗文默写。(1)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
4、的“ , ”来表达喜悦的心情。(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的诗句是: , 。7(4分)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 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 的人。8(6分)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活动。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
5、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让你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如何说呢?二、阅读探究(44分)9(5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注】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令誉:好的名声。钟繇(yo):三国时魏国相国。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解释下列加点词。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卿何以不汗 (2)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3)用甲文原文填空
7、。友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 ”。(4)甲、乙两文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甲文中陈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 ,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11(4分)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读书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年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本)电子书(本)纸质阅读(分钟)手机阅读(分钟)20124.392.3515.3816.5220134.772.2813.4321.70(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
8、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
9、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12(17分)阅读小巷里燃起一盏灯,回答下列各题。小巷里燃起一盏灯李晓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
10、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
11、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
12、作的儿子那里去了。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 作用。(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请把第段
13、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5)请分析第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6)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三、作文(50分)13(50分)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 多多!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8-2019学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6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
14、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分歧 (q) 霎时(ch) 瘫痪(tn) 絮絮叨叨(x)B应和(h) 莅临(l) 确凿(zo) 人声鼎沸(fi)C停滞(zh) 粗犷(gung) 绽开(zhn) 花团锦簇(c)D睫毛(ji) 酝酿(ning) 祷告(do) 咄咄逼人(chu)【分析】略【解答】C点拨:A项“霎”应读sh,B项“和”应读h,D项“咄”应读du。【点评】略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B诀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D遗憾 荫蔽 整装待发 花枝招展【分析】略【解答】D点拨:A项“感概”应为“感慨”;B项“浑为一谈”应为
15、“混为一谈”;C项“卓号”应为“绰号”。【点评】略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
16、后面的“开怀大笑”意思重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
17、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缺宾语,“的意识”;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
18、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做本题时注意论语内容的把握,注意识记。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6(6分)古诗文默写。(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有
19、朋自远方来,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不亦乐乎,树木丛生”来表达喜悦的心情。(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的诗句是:百草丰茂, 。【分析】略【解答】(1)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点评】略7(4分)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
20、夕拾中的五猖会,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名著中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这种题要注意做到在熟悉的基础上准确无误。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五猖会经典情节的掌握情况与分析能力,注意结合阅读积累作答。【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父亲不让我看戏,让我背书”,明确以上文段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五猖会,此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
21、,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因此“我”认为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答案:五猖会,鉴略,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点评】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名著掌握的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内容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8(6分)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活动。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让你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如何说呢?【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要要审清题
22、意,了解表述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本题设置的情境: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解答时开头应是合适的称呼语及礼貌用语,然后简单介绍自己的身份,再说明邀请事由,最后以征询式结尾结束。注意表述清楚活动的时间与地点,语句连贯,语言委婉、得体。【解答】答案: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23、。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二、阅读探究(44分)9(5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分析】这是一首课内古诗,共两个题目,题目难度不大。(1)该题考查了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把握。(2)该题考查了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1)一首诗词的整体意境或者氛围,一般在重点句子或者重点词语中能够体现第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这交代了时节和天气,雨下了好多天了
24、,东西容易发霉,很少见到太阳,一般人的心情寂寞、孤独、烦躁的情感,第二句“青草池塘处处蛙”,里面写到蛙鸣,而联系后两句,时间又是“夜半”给人的感觉就是单调、聒噪、枯燥无味之感,综上上所述,可得答案: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2)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赏析可参考现代文中的字词赏析,一般为该词原义+该词语在本句的词义(如果该词在该句中的意思和在别处不一样的话就用前面的格式,否则就不用使用)+本词语在该句的浅层含义+本词语在该句的深层含义。因为“敲”与“落”两个词语词义在此处与原义无变化,所以只回答该句的浅层含义+深层含义即可:“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该句浅层
25、意思),“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层含义)。故答案为:(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2)“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了课内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的把握、重点词语的赏析两个知识点,这两个题均为典型题均有方法技巧可循,难度不大。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26、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注】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令誉:好的名声。钟繇(yo):三国时魏国相国。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解释下列加点词。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相委而去离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少年卿何以不汗出汗(2)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27、入门不顾。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3)用甲文原文填空。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友人惭,下车引之”。(4)甲、乙两文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甲文中陈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他小小年纪却能反驳父亲的友人并指出友人的错误,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用自己的话回答)【分析】参考译文:【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
28、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
29、,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句意: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少年。句意: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汗:出汗。(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要按照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还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解释,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句中的重点词有:惭,感到惭愧。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
30、思。顾,回头看。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径直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重点词有:闻,听说。语,对说。令,使,让。句意: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表现友人发怒原因的语句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表明了友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语句是:友人惭,下车引之。(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
31、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从【乙】文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可以看出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答案:(1)约定离开少年时出汗。(2)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道歉)。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一下。(钟毓、钟会)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4)他小小年纪却能反驳父亲的友人并指出友人的错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
32、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点评】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11(4分)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读书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年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本)电子书(本)纸质阅读(分钟)手机阅读(分钟)20124.392.3515.3816.5220134.772.2813.4321.70(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
33、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
34、慢品味。【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第二和第三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根据表中的数据和文字可知,2013年与2012年比较,人均阅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手机阅读时间增加,阅读纸质书的时间减少。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表达自己的观点。作答时,无论支持谁的观点都是可以的,但理由一定要充分有力,语意表达要连续,不能有语病。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表达自已的
35、读书感受,还要求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因为是跟帖,所以不能过长。语言要精炼,语意连贯,用上比喻即可。答案:(1)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2)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3)运用比喻、读书感受分享与感悟即可。示 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点评】语言的运
36、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12(17分)阅读小巷里燃起一盏灯,回答下列各题。小巷里燃起一盏灯李晓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
37、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38、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
39、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一盏灯”
40、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线索作用。(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请把第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5)请分析第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6)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分析】这篇文章记叙了我上初一时,每晚放学要经过一条漆黑的小巷,我自我鼓励的歌声惊动了一对老人,他们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后来老奶奶故去,老头依旧做着这件好事,一直到我毕业。在我工作后再去寻访那位老人,却只能在记忆中搜寻,感激他们曾经给我的帮助。文章以这个动人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41、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本文记叙了我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2)本题考查具体事物在文中的作用。由全文内容来看,我对老人的感激是因灯而起,老人的美好品质是因灯而表现出来,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着这盏灯展开,由此可见其即为全文的写作线索。(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按题目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一步要准确判断其描写的方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划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天气的恶劣,作者的目的是想用这样的凄凉环境来衬托我当时内心的
42、恐惧。(4)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老奶奶“探头”的动作,“微笑”“慈爱”的神情,可以想象,她是在给我以温暖,让我在微弱的灯光下,消除恐惧,赶紧回家。由此来填写即可。(5)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前后文的内容来看,“温暖”在这里不仅是指温度适宜,而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感到温暖,感受到老人对我的爱意;从前文知道老奶奶已经去世,只剩下老头一个人,所以我再看到时感觉到灯光的“孤独”,是指老人的孤独。(6)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结合生活实际,叙述自己在生活中受人关爱,心生感激的事即可。
43、注意表述流畅自然,内容生动,充满正能量。答案:(1)示例:本文记叙了我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2)线索(3)示例: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4)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5)示例:“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的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6)示例:有一次,我走在一位双手都拿着东西的同学前面,替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撑住,让他先走,他看了看我,说谢谢你。【点评】本阅读第(3)句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表
44、达效果的答题方法: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三、作文(50分)13(50分)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
45、,快乐 多多!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分析】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作文,作文题以一段材料来说明一个快乐这个主题,根据这个材料和命题完成一篇文章,难度不大。【审题立意】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成长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 多多,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写作思路: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我们围绕其中的快乐思路来写即可。【思路点拨】我们可以有两个思路来选择:一个是自己的快乐多多,并从中提炼出自己关于快乐的感悟;再一个是别人的快乐,甚至可以写一棵树或者拟人化的一个小动物的快乐。这两个思路都可以,第二个作文思路更容易出彩。【文体选择】此作文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