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952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 论“雅而不高”》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雅而不高”一、语言表达专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1)广东人特别看重传统,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人们,每年清明都要赶回老家,与父老乡亲一起去祭拜先人。(2)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减压寻美食已为越来越多时尚游人竞相追逐,美食成了出游计划中的重要一环。(3)视野拒绝无聊的风月、虚假的温情和的感动,而是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现实问题。 A风俗品味浮浅B风俗品位肤浅C风尚品味肤浅 D风尚品位浮浅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意。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胡同文化

2、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A BC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时,我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

3、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倏忽间,林木疏朗处突然闪过一泓澄澈,溪床细沙乱石,纤尘不染,水底的树叶纹脉,清晰可辨,那汩汩的水声好像响在别处。风过树林,

4、树叶哗哗作响,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出一汪清泉,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A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溪流异常清冽B溪流异常清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C溪流异常清冽,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D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溪流异常清冽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面对发红包带来的各种烦恼与压力,特别是辛辛苦苦赚一年钱,回家过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专家表示,春节发红包要量力而行, ,切勿为了面子,逞一时之快。另外,不少人的春节账单中,孝敬父母占很大比重,这包含着自己常年在外对父母亲情上的亏欠, 。建议年轻人平时多关心家人,

5、将过年红包分多次化整为零给父母,尽量常回家看看, 。6解说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40字)并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字)要求语言简明、准确。画面内容:寓意:7一个人在自己的家里时的行为,往往很随意,有失高雅。假如你在家中做了一件错事,又不好意思当面向亲人表达歉意,请写一封道歉信。要求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不超过100字。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说“俗”道“雅”谈文化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而“成俗”,

6、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

7、,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文化范式”的确立。即以“雅”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

8、、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渐趋“庸境”。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俗”还是“雅”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所谓“文化”,意在“以文化人”, 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

9、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 ,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雅”成了“文”的内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谄世媚俗” ,藐视“跟风从俗” ,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

10、升文化境界!8下列关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社会初期,“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言明的默契。B在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和精密后,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C“雅”是一种“公约”,这种“公约”的特点是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D“雅”是一种价值评判,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绝媚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9对于“俗”和“雅”的关系,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俗”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具有道德“约法”的

11、指向;“雅”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B“雅”“俗”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雅”则是高尚的、脱俗的。C“俗”是小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无需言明的约定。“雅”则是面向更大的社会层面,对诸多的“俗”进行共性整合,进而形成的书面约定。D“俗”具有群体性,但这种群体性又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局限性;“雅”则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和而不同”,是对“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积习”可成俗,“约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全方位适用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俗”不

12、同。B“雅”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雅”与“俗”是相对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C“风俗”是人文的重要构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恶的制约。人们认可它时,它便作为正面价值呈现;人们厌恶它时,它便被作为负面价值披露。D“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化人以雅”使人脱“俗”。因此,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参考答案】1. A【解析】“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尚”是褒义词,“风俗”是中性词。“品味”是动词,指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

13、事物的品质、水平。“肤浅” 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侧重于不多、不深。“浮浅” 指浅薄,肤浅;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态度、作风等,侧重于指人的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2.A【解析】矫揉造作:比喻过分做作,不自然。符合语境。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用于形容衣服很不合身,不合语境。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属用错对象,不合语境。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符合语境。开诚布公:指诚心待人,坦白无私。符合

14、语境。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局势危急。不合语境。3.D【解析】A项,语序不当,“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中的“令我”位置不当,应调至“感伤”前(或删除“令我”);B项,成分残缺,“通过创文活动”中的“通过”一词,使后句缺主语,应删除“通过”;C项,成分赘余,“唯一”与“仅存”重复。4.D【解析】“一抹青黛”是写形,而“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是比喻泉的清亮。把“一汪清泉”比喻为“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不恰当。这样可排除A、C两项。“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是写溪流,应紧接“溪流”一句,故可排除B项。5.要与自己的收入匹配 也有些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免得春节时压力太大6.

15、画面内容:此漫画中,一只瘦弱的小鸟挡不住笼里食物的诱惑,钻进去吃食,吃肥之后,再也出不来了。寓意:接受诱惑的代价是失去自由。7. 爸:您好!昨天我吃完西瓜后把瓜皮从阳台扔到了楼下。您批评了我不文明的行为,我粗暴地跟您顶嘴。经过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文明、不礼貌的错误。我向您真诚道歉,并努力改正这类错误。某某 某月某日8.B【解析】B项“俗”只是“在一定语境中”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9.D【解析】A项,“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错。B项,“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项,“雅则是书面约定”没有依据。 10.A【解析】B项,“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文中无依据。C项,风俗“受人的好恶的制约”错。D项,“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文中无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四